分享

360doc网文摘手

 qianfushan 2017-03-01

在初中教学中,历史是作为副课对待的,尽管教材的编写是通史体例,但由于对于历史的不重视,许多学校直到初三时才会因为中考的原因进行突击式的历史教学,但大多是轻描淡写地勾画一些知识点,学生囫囵吞枣,似懂非懂的进入考场,毕竟在政史合卷中,历史也仅有可怜的40分而已。薄弱地初中历史教学导致了学生通史基础知识的欠缺,许多学生连基本的时间、人物和事件都分不清楚,更有甚者甚至不知唐太宗是哪个朝代的皇帝,这是初中基础不牢的表现。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随着2004年课改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推行,各版本的高中历史教材遍地开花,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大象版等,诸版本虽然各具特色,但都采取模块式的必修+选修的教材编写方式,将高中历史分为必修一(政治)、必修二(经济)、必修三(文化)三册,着重对中外史从三方面进行整体的粗略勾勒;同时,编写六本选修以辅助必修教学,对必修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必要的挖掘和深入。

      这样的教材编写方式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也大幅删减了原来老教材中的诸多陈旧内容,对学生的历史学习确实有一定的好处。但另一方面,教材编写体例的变化,使学生原本就不扎实的初中历史基础不能得到有效地巩固和提高,却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形成对于高中历史的宏观认识,这无疑是人为的拔高,结果揠苗助长,适得其反。

      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脱节决定了高中历史学习的难度长期居高不下,如何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是每一个一线教师关心的事,而构建历史知识体系则对这一现状的改变,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