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游告诫子孙,离高官显赫远点儿才能少受伤害

 勇敢而率直的人 2017-03-02

题记:感谢方正出版社地支持提供文本,本文摘自《历代名人的家风家训故事》。

“吾平生未尝害人,人之害我者,或出忌嫉,或偶不相知,或以为利,其情多可谅,不必以为怨,谨避之,可也。若中吾过者,尤当置之。汝辈但能寡过,勿露所长,勿与贵达亲厚,则人之害已者自少。吾虽悔已不可追,以吾为戒也”

陆游

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给子孙的一段家训,大意为训诫子孙如何对待那些充满敌意的人。在他看来,这些人其实大多都是情有可原、事出有因,并非是天生就要前来加害自己,也没必要来个冤冤相报,自己小心躲避就是了。身处于社会上,只要自己谨言慎行,少出一些错误,低调做人,低调交友,那么祸害也自然就少了。

尤其引人注意的是,陆游在这段家训结尾称自己在这方面十分后悔,要子孙引以为戒,言下之意,他自己恰好就是这段家训的一个反面例子。

他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写下无数慷慨激昂的传世之作,为何在这段家训中表现得如此谨小慎微,乃至有如此家训?

(1)山河破碎家风烈

陆游出身于书香门第,外加官宦世家。

陆游

自其高祖陆轸通过科举入仕开始,这个家族便在北宋官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同时也开始传下一份家学,祖父陆佃乃王安石高徒,位至太师,学问深厚,父亲陆宰则是以藏书多达数万卷闻名于世。

按这个家庭背景来看,陆游的人生路,应该比较平坦。

却不料他遇上的时代背景,是外敌入侵、北宋灭亡、兵荒马乱……

他出生时,新兴的女真人大举入侵北宋,腐朽的北宋王朝难以抵御,在他刚满一岁不久,便在女真人的铁蹄下宣告灭亡。

曾在北宋为官父亲,带着连同还是婴儿的陆游,以及一家老小,就此开始逃亡之路。其间凶险,非太平年代的人所能想象,陆游后来就曾写下“儿时万死避胡兵”的诗句回忆当年那悲惨情景。

这种逃亡至少有五年之久,也就是说直到他六岁,都是处于死亡阴影之下,在他后来的诗文回忆中,曾提及一家人在东奔西逃的路上,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自认为安全的藏身之处,却不料半夜传来女真人的战马嘶鸣声,大为惊骇的家人,又带着他狂奔而走。后来甚至走投无路,只有钻入深山老林,与毒蛇猛兽为伍,惶惶不可终日。

故而,自他一出生,便深受了一种强有力的家庭教育——国破家难保。

蜡像:靖康之耻

他从父辈身上所感受到的家风,更是充满了悲愤的亡国之恨。

父亲曾在北宋为官,但更为出名的是学问,以及藏书,其朋友也多是文人。但就是这些被后世认为文弱无力的文人,往往有一腔报国热血,在他们的交谈之中,充满了对敌人的仇视,对故国灭亡的痛惜,对奸臣误国的叹息,对收复失地的期盼,这一幕幕都为幼年陆游耳濡目染。

如他曾多次目睹父亲与文人朋友谈及国事,这些平时文质彬彬的人,每当说到此处,便个个痛哭流涕,或者是慷慨激昂,急切希望能有舍生报国的机会,同时又对初立的南宋王朝,奉行投降卖国路线,懦弱无力而愤怒。

又如当时有一位深为南宋王朝倚重的大臣,名为李光,是他父亲同乡。此人能力出众,曾在南宋王朝初立的混乱时期募集民兵万余人,给了惊魂未定的宋高宗很多安全感。他时常来陆游家中拜访,言谈之中屡屡痛骂投降卖国急先锋秦桧,对南宋王朝不思收复失地,只知道屈辱偏安一方更是多有批判,也时常阐述自己的抗敌之策。在幼年的陆游看来,这位李光很是有一股英豪之气,当是一位影响了他一生的偶像。

他的家学渊源深厚,虽然遭遇战乱,颠沛流离,却也没有忘记这份传承,自幼便得到父亲传授。而他读书求学的目的,也十分明确,那就是以后要用来收复失地,为国报仇。所以除了传统的四书五经之外,他还喜读兵书,以及学习骑马射箭、枪棒刀剑等等武艺。

陆游

陆游的少年时代,乃是许多南宋名将抗金的征战时代。已经立国号为金的女真人,并没有停战的念头,屡屡来犯,大有先灭北宋再灭南宋的势头。大宋子民奋起抵抗,大江南北许多百姓揭竿而起,更涌现出以岳飞为代表的许多名将来。残暴的女真人一度在中原陷入困境,眼看就要被赶回北方。

可叹南宋王朝高层无心恢复河山,只想偏安一方,过点享乐日子。对于他们而言,岳飞等等抗金的人,“阻碍和平”的人,才是敌人。

陆游十七岁时,岳飞被冤杀。

宋金议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