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吸虫脑病的影像诊断

 xuxinj2005 2017-03-02

      血吸虫脑病是系血吸虫卵异位沉积于脑组织所致,可见于大脑、小脑、脑干、软脑膜及脉络膜丛。急性期由于虫卵分泌毒素和代谢产物,可引起急性炎症反应,虫卵周围有大量嗜酸性细胞。慢性期大量虫卵沉积和异物反应,形成虫卵性肉芽肿,虫卵栓塞血管形成脉管炎可引起脑卒中。好发于16~53岁年龄段,青壮年发病多见。多数在血吸虫感染后数周至数年内发病。职业分析表明以农民和学生为主,反复接触疫水者多见,个体职业因水产养殖初次大量接触疫水亦有发病。

    病理表现:血吸虫卵沉积脑组织,引起一系列病理改变。首先,由于虫卵分泌毒素和代谢产物等抗原,引起抗原抗体复合物型的变态反应,脑组织充血肿胀,并有显著的脑水肿;继之,虫卵周围有大量嗜酸性细胞浸润,并见坏死脑组织围绕.形成边界不清的灰白色或黄色的小结节,形成嗜酸性脓肿,即急性血吸虫卵结节。随后,破裂钙化的虫卵被类上皮细胞、异物巨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包绕,构成慢性虫卵结节,形成典型的脑血吸虫性肉芽肿病理改变。经过治疗虫卵死亡,脑部病变进入静止、修复阶段,出现瘢痕并有局部脑萎缩改变,即构成血吸虫脑病的瘢痕萎缩型的病理形态学基础。血吸虫卵与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还可栓塞小血管,引起脑梗死,是血吸虫脑病的梗塞型病理学机制。

    临床表现除血吸虫病应有的症状和体征外,主要是神经系统方面的症状和体征。

    (1)急性感染症状。①急性脑炎型:高热、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轻者昏睡,重者昏迷,颅内高压征及局灶性脑部症状,还有脑膜刺激征。②精神型:急性谵妄,精神错乱、定向力差,表情呆板,生活不能自理等。

    (2)慢性血吸虫脑病的临床主要表现为以下3种类型。①癫痫型:大约占1/2~2/3,以Jackson癫痫多见,多表现为局灶性癫痫。②脑瘤型:患者表现为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颅高压症状,占20%~30%。③脑卒中型:此型少见,占3%左右,呈卒中样发作。少数血吸虫脑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而不易分型,称为混合型。

下面看几个病例


病例一
41岁女性,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伴恶心、呕吐,无发热


病例二
28岁女性。长期头晕头痛,加重2周,伴恶性呕吐及右侧肢体麻木,18岁以前居住于内蒙古,2005年荆州脱水史。于外院诊断并治疗后复查


病例三
24岁男性,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部胀痛,无恶心呕吐及意识不清;5天前突发右侧肢体抽搐,继而意识不清,全身强直,持续10分钟后缓解。近5天来反复发作肢体抽搐,无意识不清。


病例四
21岁男性 11天前突发晕厥,持续10秒,醒后感头晕,持续1分钟后症状消失,无头痛恶心及四肢抽搐。患者无疫区接触史及传染病史,查血吸虫、囊虫阴性。



病例五
40岁男性,脑脊液检查血吸虫抗体阳性

      血吸虫脑病病灶多位于皮层或皮层下,以枕叶、颞叶、额顶叶多见。CT平扫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MRI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可见小斑点状、大小不等结节样强化(直径多小于3cm),数目不定,大部分有集结倾向(中心浓、边缘淡)之特点,周围可见大片水肿区。其强化的病理基础是充血的毛细血管和新生的肉芽组织的毛细血管,不同于肿瘤组织内新生的肿瘤血管,其内血流缓慢,因而形成“慢强化慢消退融合成团”的特征性表现。MRS显示NAA峰降低,Cor及Cr峰增高;PWI提示高灌注,暂未发现特异性征象,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