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诗词聚贤庄·第67期 || 肩上蝶:律绝(6首)

 WENxinHANmo 2017-03-03

律绝(6首)

文/肩上蝶


(一)下乡 

喧嚣暂弃踏乡村,渠坝田丘耳目新。
远处青山铺绿毯,门前彩庙奉金樽。
忽听犬吠声声紧,又见鸡飞步步奔。
主客难分齐问候,他家我院笑殷殷。



(二)清明

斜风料峭柳低眉,雁断天涯去不归。
道是佳席常聚散,只惜好景总烟灰。
香梅有意留花骨,蜡炬无情点幔帷。
四月巴山多远客,寻得玉冢扫莆葵。



(三)品柚 

青柚如榛满树丰,撑竿把钓绿荫中。
堂前老者开怀笑,叶下孩童仰面惊。
果涩瓤鲜银闪闪,坯酸肉蜜水盈盈。
谁能品透山珍味,轻驾红尘垄上行。



(四)春

云舒似锦挑轻舟,千里烟波几处鸥。
桃岭香山飞紫燕,玉竹比翠写风流。



(五)秋野

忽听窗台翠鸟喳,湘江浪尽卷飞沙。
南国遍地铺金瑁,知了声声唤画家。



(六)秋叶

一夜秋风剪树丫,西窗叶落盖尘沙。
同生共土迎朝暮,尽逝苍茫泪作花。



        打开诗的页面,就会有一股生活幽香气息扑面而来。贴近生活的浓厚气息与清新的文字,一下子就会将人给吸引住。比如《下乡》:这里的下乡,应该不是毛泽东时代的下乡,但是,同样感受到了农村的广阔,和几乎可以说的那种“古老”的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洋溢着传统美德的画面和场景。与喧嚣的城市相比则大相径庭。渠坝田丘耳目新——渠坝水声,田虫丘禽争相鸣叫,顿时就将人拉进了一个由大自然搭建的,自然和谐又欢快美好的无边无际大舞台。远处青山,门前彩庙,忽而犬声,时而鸡跳,是主也只是客、是客也是主相互问候(这里边绝对没有《知音》诗里所说的那种“春风满面借朋友”的成分),左邻右舍,前家后户,喜气洋洋,和蔼可亲。身临其境,会令人乐不思蜀。这虽然是一首诗,无疑,也是一幅其乐融融的乡村迎客巨幅画卷。尽管丹青画不成,诗却活灵活现描绘出其境,惟妙惟肖。诗要出其美并不难,首先作者要善于发现其美。再就是,写诗行文,脉络同宗。表达初衷要明确,中心思想不能紊乱。围绕一件事物而写,意境可以破壁飞升,却偏离立意不得。这首诗,无疑做到了。而且其余数首,在这方面也是做得非常妥帖。如《清明》诗,起句写景,对应清明时节,承句,借代:生者还生,亡者难回。曾经还在席间共餐饮,可怜说离去,就是一别千秋。人世无常,无奈而令人喟叹,又只能面对。整首诗,都是清明时节的境况与人心情的展示。这就是所谓条理不紊,思路清晰。如今好多诗友在这方面做不好,不是头重脚轻,便是蛇头狐尾,立意不明确,意象缘于拼凑而紊乱。再一点就是,好多诗友写诗往往文不对题,神州大地,美景随处可见,美,是发现了,如何以诗文的形式展现表达出来,诗题,很关键。古人评诗,常常会出现某某字句为“诗眼”,其实,如果将诗题直接起成“诗眼”,通观全篇,贯通全篇,何尝不是诗之幸甚呢?且看《秋野》:四句都是写景,先近后远,先点后面,窗台,湘江,南国,收合于知了鸣叫。无一不是秋的境况。而秋与秋的旷野这个诗题,无疑不是张冠李戴。这些,皆为诗的闪光点。诗能出闪光点,自然会映亮读者的诗心,也即受益匪浅。诗能写到令人受益,必然会有人传颂,那么,离可以传世就不远了。值得一提的是,在平仄的安排和韵脚的合理上,还有待加强。这里谈一点诗词常识。对偶与对仗的区别。对偶:两个文句字数对等,结构与词性基本雷同,意思相关联;对仗则是:在对偶基础上,出句与对句同一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求避开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说白了,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对偶,不讲究平仄相对,而对仗,是必须讲究的。另外,不论是绝句还是律诗,韵母相同的韵部,不能通押(比如一东二冬可借不可通)。借韵:首句起韵的,首句韵,允许借韵,三江可以借四支,十灰允许借九佳,等等,都有规定。至于“扁担体”或者“葫芦体”,则又另当别论。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