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不仅把楚国国力带到了历史上的巅峰时期,且还率领大军一路凯歌高奏,打到了东周王朝的都城洛阳,问鼎中原。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有作为的霸主,却在刚刚继位之时,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即位三年,不出号令,日夜为乐”的昏君。 俗话说,人生苦短,来日无多。那么,胸怀大志的楚庄王为什么不一继位就施展抱负、利用有限的人生去为称霸做准备,反而要浪费三年时间装糊涂做昏君呢?真实的情况到底如何? 弑君传统 楚庄王不敢锋芒毕露 最初,老爹楚穆王死后,楚庄王虽然顺利继位,但这并不代表他已坐稳国王宝座。因为在楚国的历史上,弑君已经成为一种传统,楚庄王的爷爷和父亲都是靠弑君上位的。 楚庄王的爷爷在历史上也鼎鼎有名,他就是帮助晋文公回国继位,并与之约定两国交兵要“退避三舍”的楚成王熊恽。 当年,熊恽的父亲楚文王去世后,将王位传给熊恽的哥哥庄敖。庄敖继位五年时间,时刻都感到弟弟熊恽对自己是个威胁,便想杀之以除后患。 熊恽得知消息后,一不做、二不休,来了个先下手为强,与随国结盟,偷袭楚国,杀死了哥哥庄敖,自己成功上位。 可到了晚年,不知是不是熊恽忘了自己上位时的兄弟残杀之苦,竟然在立太子上犹豫不定。他先是立儿子商臣、也就是楚庄王的父亲为太子;后来,又想废掉商臣,立小儿子职为太子。 商臣听闻自己要被废掉太子之位,竟果断率领卫兵,包围父亲楚成王,准备对其下毒手。 大兵围来,走投无路的楚成王被逼上吊自杀,商臣成功上位,是为楚庄王的父亲楚穆王。 在这样的家族继位“传统”中成长,血淋淋的现实已经使楚庄王深深认识到“王位有危险,继位须谨慎”。他知道,刚继位的自己,首先该做的不是去施展才能大干一番,而是应想办法来提防他人、特别是王族成员的弑君夺位。只有这样,自己才能保住性命,继而坐稳王位。 所以,早期的楚庄王,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保命与保王位上,不仅没有心思来处理政务,而且还得想方设法向王族成员表明自己对他们构不成威胁,让他们放松对自己的警惕。 君弱臣强 楚庄王只得明哲保身 除了要防范王族成员觊觎王位,继位之初的楚庄王,还要面对错综复杂的险恶政治环境。 当时的楚国,一方面是由于楚穆王刚刚去世,楚国上下朝野环境不稳;另一方面则是君弱臣强,新君楚庄王四面受敌。 尤其是,当时楚国有一支十分活跃的政治力量,他们虽已不是王族,但都是楚国先君若敖的后人,身份相当高贵。 作为楚国的贵族,若敖族人经过几代人的经营,不仅世代担任令尹等要职、在楚国有着举足轻重的政治地位,而且还拥有自己的私人武装,足以和王室相抗衡。 在楚穆王的晚年,若敖氏族人子西,就曾密谋弑杀楚穆王,只是被楚穆王发现得早,反把他给杀了。 也因此,楚庄王继位后,对子西弑杀老爹楚穆王的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老爹死了,自己又该如何在君弱臣强这种政治环境中生存下来呢?对于刚继位的他来说,最好的办法恐怕就是明哲保身了。 于是,他天天沉缅于酒色之中,不理国政,给那些权臣以碌碌无为的印象,让他们为所欲为,也使他们放松对自己的警惕,免得加害于己。 然而,即使这样,楚庄王的生命还是受到了威胁。公元前613年秋天,也就是楚庄王继位后不久,权臣公子燮和斗克为了争权,就趁令尹子孔出兵征战之机,发动政变。他们挟持楚庄王外逃,准备另立政府。只是二人在令尹子孔的打击下,被庐大夫戢梁给诱杀了,这样楚庄王才得以获救。 侥幸逃脱的楚庄王,自此以后更是加深了自己的执念:在未羽翼丰满之时,万万不可过早暴露自己的政治抱负。否则,自己的所作所为势必要得罪权臣,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忠奸难辨 让楚庄王选择静观其变 可难道周围都是要害自己的人吗?楚穆王去世之前,有没有给儿子楚庄王留下靠谱的顾命大臣? 有是有,可在这些人中,照样是良莠不齐。他们中既有像子孔那样忠心耿耿为楚庄王拼命的忠臣,也有像公子燮和斗克那样心怀鬼胎、打着自己如意小算盘的奸佞。 可刚继位的楚庄王一时忠奸难辨,只有交给时间来检验。特别是楚庄王继位不久后,公子燮和斗克的作乱,更使他坚信,是小丑迟早要跳出来的。 于是,他不仅“即位三年,不出号令,日夜为乐”,而且还颁布命令,“有敢谏者死无赦”。 楚庄王颁布这样的命令,表面看,等于是对臣子们说,我彻底不管你们了,我玩我的,你们玩你们的,只要你们不管我,你们就可以为所欲为;但实际上,他正是为了借机从中辨别出忠奸来。 果然,楚庄王此号令一出,既令各路魍魉魑魅都跳出来尽显丑态,也使各位忠贞之士为楚国的前途担忧。由于楚庄王的“不作为”,使楚国周边危机四起。 公元前612年,强大的晋国攻陷了楚国的小弟蔡国;公元前611年,山戎打到了楚国的西南边境;此外,楚国东边的夷、越之族,派兵入侵楚国的东南边境;一直臣服于楚国的庸国也发动各蛮族部落造楚国的反;尤其是才被征服的麇国人同样蠢蠢欲动,准备联合各夷族部落进攻郢都。 一时间,烽烟四起,楚国的忠臣再也坐不住了。他们再也不顾楚庄王的“有敢谏者死无赦”的禁令,开始冒着生命危险来进谏。 首先是大臣伍举站了出来。 一天,伍举看见楚庄王左边抱着郑姬,右边搂着越女,坐在钟鼓之间正玩得高兴,便说道:“大王,我有个谜语,想请大王猜一猜?说有一种大鸟,栖息于朝堂之上,历时三年整,它却不鸣也不翔。请问大王这是什么鸟?” 楚庄王一听就明白了伍举的意思,笑着说道:“我猜着了。它可不是只普通的鸟。这只鸟啊,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你等着瞧吧。”伍举一听楚庄王的回答,也明白了楚庄王的意思,便高兴地退了出来。 可过了几个月,楚庄王依然故我,既不“鸣”来,也不“飞”。看着楚庄王如此沉沦,另外一个大臣苏从忍受不住了,便直截了当地说要来给楚庄王进谏。 楚庄王一听苏从要进谏,便吓唬他道:“你没有听到我的命令吗?凡是来进谏的,格杀勿论!”苏从听着楚庄王的话,正气凛然道:“我要进谏就做好了死的准备,如果我能用自己的死,让大王你清醒过来,振兴楚国的雄风,死对我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 听着苏从的进谏,楚庄王站了起来,动情地说:“大夫真是忠臣呀!我听从你的建议,从现在起远离酒色,来大干一番事业。” 《史记》记载,楚庄王听完苏从的进谏后,“乃罢淫乐,听政,所诛者数百人,所进者数百人,任伍举、苏从以政,国人大说。是岁灭庸”。 由此,楚庄王开始了真正意义上“一鸣惊人”的执政生涯。楚国的繁兴,也从此正式步入正轨。 投稿邮箱:kaiwind123@sina.com 一经采用支付丰厚稿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