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本土被禁,海外却广受欢迎

 廿氏春秋 2017-03-03


20世纪90年代,阿巴斯·基亚鲁斯塔米声名鹊起,在世界影坛上刮起一阵伊朗风。他的“考盖尔三部曲”——《何处是我朋友家》、《生生长流》和《橄榄树下的情人》得到了电影大师黑泽明和戈达尔的高度评价,也向世界展示出伊朗别样的生活和别致的风景。


动态的镜头向世人诉说这个国家的秘密。


伊朗著名电影导演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


就像张艺谋电影让世界看到了中国黄土高原的壮美和山西大院的瑰丽一样,阿巴斯的电影则让世界知道了伊朗吉兰省(GilanProvince)的一个小村落—— 考盖尔(Koker)。


|这是发生在考盖尔的美好故事|


美好的故事大多发生在与世无争的地方,在冲突不断的伊朗,散落在纷飞炮火下的小镇便是温暖故事的发生地。像很多伊朗电影一样,《何处是我朋友家》选择了儿童作为主角,讲述了在伊朗小镇考盖尔,小学生阿默德寻找同桌穆罕默德的家的故事。阿默德误把穆罕默德的作业本带回自己家, 为了让穆罕默德及时完成作业从而避免第二天受到老师的责罚,他两次跑到邻村普什太(Poshteh),寻找穆罕默德的家。但两次寻找都未果,不得已,阿默德回家连夜替同学抄写了作业,第二天在老师检查前把作业本摆在他们的书桌上。一个作业本,两个小伙伴,一段动人的友谊。



▲  电影《何处是我朋友家》中的阿默德


1990 年,伊朗西北部发生强烈地震, 伤亡极为惨重。而地震的发生地正是考盖 尔所在的地区。曾经看过该片的观众都十分惦念两位小男孩儿的命运。导演更是如此,他也很担心他们的境遇,这种牵挂催生了《生生长流》的故事——一位电影导演带着自己的儿子前往考盖尔寻找两位生死未卜的男孩儿。影片以纪实手法呈现了震后灾区的景象,记录了人们的悲伤,但同时,也在残垣断壁中找到了生的希望。



▲  电影《生生长流》中地震后无家可归的女孩


而在这次拍摄中,一幢没有倒塌的房屋和一对在震后结婚的年轻夫妇吸引了导演的目光, 这又成为第三部电影《橄榄树下的情人》的创作动机。

 

在《橄榄树下的情人》中,青年侯赛因和少女塔赫丽被导演挑中,进剧组拍电影,他们演出的那场戏曾出现在《生生长流》中的一个段落,扮演的是一对震后结婚的年轻夫妇;而在戏外,侯赛因一直追求塔赫丽,但却遭到女方长辈的反对。在拍戏的间隔,侯赛因反复向女孩儿表白,随着电影的拍摄,塔赫丽似乎也开始向侯赛因敞开心扉。电影拍摄结束了,侯赛因终于获得了爱情。

 

在影片《阿甘正传》里,阿甘从大西洋一直跑到太平洋,从麦浪翻滚的原野一直跑到红叶灿烂的小镇。宁静平和,亲近自然,考盖尔当之无愧地成为了电影导演们表达情感的经典意象。

 

| 橄榄树下的情思|


《橄榄树下的情人》的英文名称是 Through the Olive Trees——穿越树影婆娑的橄榄树林正是这部电影的核心场景。橄榄树让人想起三毛的那首同名诗,齐豫的歌声也总能让听者进入一种舒适的心境,平和又带有丝丝哀伤。回到阿巴斯的三部曲中,橄榄树林同样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意象。在《何处是我朋友家》中,阿默德往返于考盖尔和波什太两个村子之间,翻过山坡后他都要跑过一片橄榄树林。在移动的俯拍镜头中,小小的身影快速穿过树林,正衬托出他急切慌乱的心情。在《生生长流》中,导演在前往考盖尔的途中,也经过一片橄榄树林,他听到林间吊篮中婴儿的哭声,并逗着婴儿发出笑声。粗大低矮的树枝在地上投下重重的阴影,这片树林引起了他的注目和遐思,也许正是在此基亚鲁斯塔米获得了灵感,最终讲了一个橄榄树下的故事。



▲  电影《橄榄树下的情人》片段


在《橄榄树下的情人》中,有几场重要的戏都是在橄榄树林中拍摄,比如侯赛因追赶塔赫丽的奶奶,请求她把孙女嫁给自己。奶奶认为侯赛因没有受过教育,没有房子,一口回绝了侯赛因;还有一处是电影拍摄结束了, 眼见他们再没有机会见面,在橄榄树林中,侯赛因追着走在前面的塔赫丽表白自己的心意。他们一前一后穿行于橄榄树林下,快速变换的树影、繁茂的枝叶、急促的步伐正对应着侯赛因急切而深厚炙热的情思。

 

阿巴斯对橄榄树如此热爱,不知道是否也隐寓这对祖国和平生活的期盼呢?

 

|全景镜头中的美丽伊朗|


美丽的村庄是三部曲中另一个重要的风景,与有之字形小路的山坡相比,村庄的景象更丰富、更具生活气息。吉兰省境内有历史悠久的民俗村马苏莱(Masuleh),村庄依山而建,平顶的房屋层层叠叠,云雾缭绕之下,如梦如幻。考盖尔及周边村庄也有着相似的风景,每年会吸引城市游客观光旅游。基亚鲁斯塔米选它们做外景地也正是源于它们的秀丽景色。绿色的平缓的山坡,成片的树林,以及依山而建的村落,掩映在山间的树丛之中。像马苏莱一样,考盖尔、波什太等村庄的大多数房屋也是典型的二层平顶住宅,以泥墙为主。



电影《何处是我朋友家》中考盖尔的小镇生活


在《何处是我朋友家》中,阿默德跑到波什太寻找穆罕默德,那里我们看到山村里狭窄的石砌台阶,起伏错落,底层的泥墙大都涂成灰白色,还有些裸露出石头的墙体;蓝色的木门、木柱,从色彩上看还有几分地中海风格的韵味。给阿默德带路的老木匠唠叨着自己的手艺,画面上也不时出现雕有几何形图案的窗户。在房屋简单粗朴的外观映衬,这些雕窗透露出一种含蓄的精致之美,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当时建筑文化的传统。

 

尽管在伊朗国内,基亚鲁斯塔米的电影受到限制,但他却把伊朗电影推向了世界。在他之后,不少更年轻导演的作品不断进入到全球影迷的视野,这些影片就像是一个窗口,让世界通过影像了解伊朗、认识伊朗,在镜头的移动中,看到伊朗的美丽风景, 也体会到百态人生的各种滋味。


新媒体编辑/杨宽(实习生)

以上内容由《世界遗产地理》整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