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疯狂上补习班的孩子背后,是放弃了自己的家长

 李功随 2017-03-03
                                                            父母的经济、社会地位,人际关系网络,这些父母努力可以得到的东西,会一直影响孩子。这种现象被称为家庭资本的代际传递效应。家庭资本,主要表现为父母的社会地位,文化水平和经济收入。家庭资本的代际传递效益是指父母通过财富、人际关系,或者直接通过权力,去提升子女在接受教育、就业、职场等竞争中的排序的社会现象。如果这种传递涉及公权力,当然是不公平的。但另一方面,这是公平的。一家私企的高管,推荐自己的子女去另一家大的私企;或者一位父亲给自己的孩子找到一位知名人士写推荐信,这又有什么不公平呢?更何况,这从来都是不可杜绝的。

有调查表明,家庭背景越好,毕业时的工作落实率和起薪额越高,这说明,不同阶层子女受高等教育之后的结果也不均等。很多家长一辈子的目标就是孩子考上大学,殊不知,很可能,20年后,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仍然不抵另一个孩子父亲的一个电话。如果你现在正在逼你孩子,也请你也逼自己在20年后有能力打出同样的电话,因为只有努力的家长,才能传递给孩子好的代际资本。甚至于,这样的家长,敢于放任自己的孩子,不上补习班,给孩子一个丰富、充实的童年,因为他确信,自己的孩子已经远远领先于其他孩子,因为,他自己就是孩子的起跑线。

如果说,现在的很多中产家庭的父母,他们的上一辈,基于自身所处的环境,挣扎在温饱与生存之间,甚至无法构建自我奋斗的基础与环境。那么,现在的处于中产状态下的年轻父母,是有这个机会与能力去实现自我奋斗的。更重要的是,在自我奋斗与逼孩子之间,不管对于家长、孩子,甚至作为整个家庭、家族,当下做父母的自我奋斗都更有效。

这是因为时代大背景的变迁。

稍微观察一下,不难发现,当下除了中国大陆之外的亚太富豪,都是在二战后崛起。战争打乱一切,财富、阶层、复杂而板结的人际关系都被打乱了,不管是革命中菜刀闹革命,还是战争后走街串巷的卖塑料花,在百废俱兴的年代,努力更容易获得财富与社会阶层的上升。

对于中国而言,情况有所不同,这个变化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不管是卖瓜子的年广久,还是卖菜的野蛮人,当年那些在深圳闯荡的人,都更容易获得财富、阶层。再往后,房地产的迅速增长让不少敢于投资的人获得了财富。而发源于80年代的计算机技术,在21世纪初大放异彩,迅猛发展,则让卖黄页的,卖光盘的得到了机会,成为行业巨头,不可超越。在这数波上升大潮中,很多人依靠自我奋斗,虽然没有成为巨头,也不同程度的实现了自我社会阶层的提升。

战争红利、改革红利、房地产红利、互联网红利,一波一波的过去。不难发现,这些红利越来越小。这是符合规律的,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安定,技术的成熟,一切都会放缓。对中国而言,最具体的表现就是经济增速的放缓。一切都会缓慢的凝固下来,这正是目前都在说的中国的上升通道已经关闭,阶层板结。所以,以前那些贫家子弟依靠教育体系上升,自我奋斗创造神话的时代背景,很可能一去不复返,直到战争、或者颠覆性的新技术出现。

所以,可以这么说,在GDP年增长12%的时代,付出1分努力可以得到的东西,在现在,经济增速6%的年代,要付出5分努力,而20年后,当你的孩子长大,身处GDP增速2%的时代,可能要付出10分的努力才能得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