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第一条铁路,人们必然知道唐胥铁路。唐胥铁路是中国第一条准轨铁路。起自唐山,止于胥各庄,全长9.7公里。现为北京至沈阳铁路的一段。铁路于1881年5月开工兴建,11月完工。轨距为1435毫米,采用每米重15公斤的钢轨。1887年唐胥铁路延修至芦台,1888年展筑至天津,全长130公里,命名为“津唐铁路”。
唐山地震遗址纪念馆中的老京山铁路铁轨
一台机车驶过地震遗址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京沈铁路与原南满铁路哈尔滨至沈阳段合并为京哈铁路。受唐山大地震、压煤改线以及京哈客运通道(即今京哈线)贯通里程的影响,京山铁路各段几经易名。2006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决定调整京沪、京哈等线的轨道区段。京山线北京至南仓站间线路划入京沪线,而南仓站至山海关站间线路改称“津山铁路”。而唐山站也随着新站的使用改名为“唐山南站”。
运行在京山线上的绿皮列车
如今唐山枢纽线路图
唐胥铁路的起点站唐山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火车站。1882年初,唐山火车站建成营业。1976年唐山大地震,唐山火车站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所有站舍和建筑物被夷为平地。震后在原址重建的唐山站(即现唐山南站)于1983年11月15日建成交付使用。一直到1996年6月26日改由新建火车站接发全部旅客列车,停办客运业务。
唐山南站全貌
唐山南站如今共有两座站台,中间由钢木结构旅客天桥链接。其中唐山南站二号站台雨棚为1939年所建。站台雨棚南北总长59.2米,东西宽15米,高约7.2米,四周共有32根木柱,总面积约888平方米,均为尖顶铁瓦木结构。
唐山南站二号站台雨棚
同样的雨棚在唐山南站共有三个。其中地震时损毁一个,1988烧毁一个。
如今仅剩的一座雨棚
1976年唐山大地震,雨棚多根木柱断裂,整体雨棚向东倾斜。抢修扶正时更换了16根木柱,至今依旧十分壮观。
木柱上地震留下的痕迹
遗留着的历史标语
采用钢构结构的唐山南站一号站台雨棚
连接着唐山南站一二号站台的旅客天桥是中国第一座旅客天桥,于1922年建造,采用了钢木结构。其中桥高5.9米,长48.3米,跨越了6股铁路线。桥上通道宽6.3米,铺设木板。
中国第一座旅客天桥
上世纪20年代外国人在唐山站天桥前合影与如今的唐山南站天桥
木板铺设的道路
1976年的地震中,出站口方向的引桥护栏被砸弯,后经修整复原,现仍有痕迹可见。
被砸弯的引桥护栏
天桥建造时采用了热铆技术,在没用电焊的时代,这是最先进的桥梁衔接技术。
桥梁上的铆钉
如今在这座天桥的钢梁上依旧可以找到凸起的英文字样。
SCOTLAND
LANARK HIRE STEEL .CO .LD
(苏格兰拉纳克郡重钢公司)
桥上还印有“采用西门子福尔马林防酸技术处理”的英文字样,使我们找到了虽然经历了百年使用和风雨侵蚀,却坚固如初的原因。
唐山南站旅客天桥是中国最老的天桥,印刻着唐山南站走过的沧桑历史。
一列列车驶过天桥
唐山南站站内有一根产自1907年的钢轨,这根有百年历史的铁轨位于站台南侧集中楼的一处道口处,钢轨内壁上清晰地刻有1907.8EO435字迹。
同样在车站的一个角落中,有两对遗留下的蒸汽机车车轮。 车轮上留有生产时的印记
1996年6月26日,唐山站停办客运业务,115年的客运史正式宣告结束。如今的唐山南站每天只有一对通勤列车停靠。昔日的老车站正慢慢的从人们的视野中淡去。
唯一一趟停靠唐山南站的通勤绿皮车
始建于1882年的唐山火车站,到今天已经历经了134年的风风雨雨。它见证了唐山这座城市百年的沧桑变迁。也见证了中国铁路百年来发展,是中国铁路不可复制的资源。
图片、文稿:杨诚
2016年3月2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