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见粗探精 【天天《传习录》1 】

 chzhj_9136 2017-03-04

【原文】


先生于《大学》“格物”诸说,悉以旧本为正,盖先儒所谓误本者也。爱始闻而骇,既而疑,已而殚精竭思,参互错综,以质于先生。然后知先生之说,若水之寒,若火之热,断断乎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先生明睿天授,然和乐坦易,不事边幅。人见其少时豪迈不羁,又尝泛滥于词章,出入二氏之学。骤闻是说,皆目以为立异好奇,漫不省究。不知先生居夷三载,处困养静,精一之功,固已超入圣域,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爱朝夕炙门下,但见先生之道,即之若易,而仰之愈高;见之若粗,而探之愈精;就之若近,而造之愈益无穷。十余年来,竟未能窥其藩篱。世之君子,或与先生仅交一面,或犹未闻其謦欬,或先怀忽易愤激之心,而遽欲于立谈之间,传闻之说,臆断悬度,如之何其可得也?从游之士,闻先生之教,往往得一而遗二,见其牝牡骊黄而弃其所谓千里者。故爱备录平日之所闻,私以示夫同志,相与考而正之,庶无负先生之教云。门人徐爱书。

【译文】


先生对于《大学》中有关“格物”的各种释义法,均以旧本(也就是朱熹所说的误本)为标准。

我刚听说这个事情的时候,感到很意外;接着非常疑惑。最后,我殚精竭思,反复对照分析,并经常向他请教。然后才发现,先生的观点主张就像水是凉的、火是热的这个道理一样,就是百世之后的圣人也不会产生疑问的。

先生明白事理、睿智超人、天资聪颖,坦诚和蔼、平易近人、不修边幅。早年,先生性格豪迈洒脱,曾热衷于赋诗作文,并广泛深入研究佛道两家的经典之作。所以,时人初听他的主张,认为是异端邪说,不予深究。但是他们不知道,在贬居贵州龙场的三年中,先生处于困厄之地、静养天地之气,惟精惟一的功夫,已入圣贤之列,达到炉火纯青的“中正”境界了。我经常受先生之教诲,觉得他的学说,刚接触似乎很容易,深入研究就觉得愈发高明深邃;初看好象很粗疏,仔细钻研就觉得愈发精细博大;刚接近仿佛离我们很近,深入探求就觉得没有穷尽。十几年来,我竟连它的轮廓都未看到。但是,今天的学者,有的虽与先生才一面之缘,有的只闻其名,有的怀着蔑视、恼怒的心倩,就想在立谈之间,依据传说,浮想联翩,如此何能彻底深谙先生的学说呢?跟从先生的人士,听着先生不倦的教诲,常常听到一点就忘掉了两点,如同相马时只注意马的雌雄颜色,而忽略了能否驰骋千里的特性。因此,我谨把平时所听到的全部记录下来,给诸位同志奉上,以便考核校正,不负先生教育之恩。

学生徐爱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