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熟悉又陌生的春秋战国(三十五)大力士秦武王的故事

 金色年华554 2017-03-04

张仪从楚国死里逃生,回到秦国却发现赏识他的秦惠王已经去世。新君秦武王将他赶走后,启用甘茂攻打韩国宜阳,并且在战争遇到阻力的时候展现出了对大臣满满的信任。然而,秦武王却在一次举重时意外身亡,秦国开始了宣太后主政的时代。那么秦武王是一个什么样的君主,他是电视剧中写的那么不堪吗?

秦惠王面对楚怀王的要求,一方面对楚国的黔中之地直冒口水,另一方面也舍不得自己的头号心腹,举棋不定。张仪一拍胸脯,大王莫慌,我再跑一趟楚国就是了,反正忽悠过楚怀王一次了,再忽悠一次也没啥。

楚怀王一看这个冤家竟然来了,知道张仪那张嘴的厉害,可不能再给他说话的机会,直接把他抓起来关进了死牢,然后考虑怎么弄死他。张仪可不是来送死的,他的重金大礼早已经送到了楚国大臣靳尚手里。靳尚跑去找楚怀王最宠幸的女人郑袖,告诉她现在张仪被抓了起来要被处死,秦国为了救张仪,正在网罗天下美女送给楚怀王讨他开心,从而救回张仪呢。郑袖是个有名的醋坛子,一听这个立刻急了,马上跑去楚怀王那里说:“这个张仪那样对我们也是为了他的国家,不是这个人的错误啊。而且你把张仪抓了起来,秦国肯定要打我们的,我害怕遭受兵戈之苦,大王你干脆让我和我妈搬家去江南住吧。”然后开始一哭二闹三上吊。楚怀王上一次败给了张仪,这一次则是败给了枕头风,最后还是把张仪给放了。张仪前脚一走,楚国大夫屈原正好出差回来,听说张仪被楚怀王放了,气的直跺脚,质问楚怀王说:“这个张仪是我们楚国的仇人,你怎么能放了他呢!”楚怀王无言以对,不过人已经放了,后悔也来不及了。熟悉又陌生的春秋战国(三十五)大力士秦武王的故事

张仪淡定的走出了楚国的监狱,但没有立刻回到秦国,而是在三晋的国家内转了一圈(齐国是不敢去的,齐宣王挨骂的帐还没跟张仪算呢),继续宣传秦国的连横政策,鼓励中原国家们紧密团结在秦国周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等等。但是当张仪在公元前310年回到秦国的时候,却看到了让他感到五雷轰顶的一幕:秦惠王的葬礼。

回顾秦惠王这一生,应该算是秦国历史上比较有为的君主(不过战国时期秦国的君主都要算有为,干了不到三年的不算)。虽然他杀了商鞅,但是沿用了商鞅之法,让秦军东出函谷关,开始蚕食中原,并且解决了巴蜀问题。政治和外交上,秦惠王重用张仪,采用连横的政策,多次击败合纵联盟,使山东六国都开始害怕秦国。军事上,秦惠王提拔和重用了樗里疾,甘茂,司马错等一干名将,在战场上几乎战无不胜(除了输给齐国外,没有大的战争失利)。应该说,秦惠王可以青史留名了。

秦惠王的这一页掀过去了,接下来的秦国历史要由他儿子,秦武王嬴荡来书写。这哥们有个性,光这名字在今天看来只有春秋时期霸主齐桓公小白和赵盾立的那个晋成公黑臀跟他有一拼。别看名字不好听,这哥们可是能文能武,从小注意锻炼身体,长大了身强体壮,力大无比,很喜欢跟一群大力士交朋友。但是秦武王可不是电视剧中说的那么低俗和不堪,而是继承和发扬了老爹秦惠王以及爷爷秦孝公的遗志,加上自己喜好武力的特点,立志直接干掉其他国家,以及那个碍事的挂牌天子,统一中国。不过,谁都没想到秦武王上任后干的第一件事竟然是:收拾张仪。熟悉又陌生的春秋战国(三十五)大力士秦武王的故事

为啥秦武王要干掉张仪呢?其实这个逻辑跟他爹当年杀商鞅一样,看着不爽,不喜欢。张仪位高权重,自然也有些飞扬跋扈,在朝廷里没少得罪人,只是大家看秦惠王的面子不愿意招惹他。现在秦惠王走了,秦武王又不喜欢他,大家反攻倒算的时候可终于到了,于是对张仪的弹劾声此起彼伏。张仪一看,再不行动,当年的商鞅就是自己的榜样啊。于是他主动跟秦武王说:“现在各个诸侯都对我有意见,都琢磨着怎么攻打秦国,其实就是因为我。要不您让我去魏国待着吧,我可以帮助您把诸侯的矛头转向魏国。”秦武王想想有道理,反正把他扔去魏国也是眼不见心不烦,于是张仪就这样逃到了魏国。从这一点上看,外交家张仪还是比改革家商鞅多了个心眼。不出所料,张仪到了魏国后,齐宣王还真要打魏国了,幸好张仪再次出手,让人把齐宣王给劝了回去。张仪便在魏国安静的度过了自己的后半生。

耳根子清净了,秦武王准备干点大事,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他先是把张仪空出来的相国职位一分为二:左相和右相,分别交给樗里疾和甘茂。然后跟大家制订了一揽子计划,目标是攻打韩国的三川之地,设立将来东进的桥头堡。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交给了一个来自楚国的人,右相甘茂。

公元前308年,甘茂领兵出征,目标韩国的宜阳。但是还没到韩国,甘茂不走了,气的秦武王自己跑到秦国边界小镇息壤去见甘茂,问他为啥走到一半不走了。甘茂语重心长的告诉秦武王:“宜阳不好打,不是个把月就能拿的下来的。我担心前方战事陷入焦灼的时候,朝中会有人说我坏话,甚至您也会对我产生怀疑,最终导致这场战争功亏一篑。而且我又是一个楚国人,在秦国国内嫉妒我的人本来就多,如果您听了他们的建议,不让我攻打韩国的话,那么我可得罪的人就多了。”(因为此时魏国也已经被秦国拖下了水,准备一起出兵。)秦武王明白了甘茂的担心,表示自己与甘茂立下盟誓,坚决支持甘茂。

甘茂终于放了心,带着大军攻打宜阳。不出他所料,宜阳的确是个硬骨头,秦国打了半年也没打下来。更要命的是,楚国派出了二十万大军来支持韩国,就在宜阳旁边看着他们。这时候秦武王有点坐不住了,因为几乎所有人都告诉他,别打了,撤兵吧。可是每当秦武王想打退堂鼓的时候,他和甘茂的息壤之盟就浮现在眼前,所以秦武王信守了自己的诺言,继续支持甘茂。同时派出大臣冯章去见楚怀王,让他们的别发兵,我们秦韩两国掐架你别来搀和,秦国可以割让汉中给楚国。楚怀王好像没啥记性,张仪那六百里地的事好像没发生过一样,高兴的答应了秦国的条件,没有进一步干涉这件事。甘茂这时候也快扛不住了,因为秦国大军早已经疲惫不堪。最后时刻甘茂孤注一掷,告诉全军上下这是最后一战,如果拿下宜阳,加倍奖赏,然后身先士卒,冲向城池。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秦军将士受到鼓舞,纷纷以一当十,终于拿下了宜阳。熟悉又陌生的春秋战国(三十五)大力士秦武王的故事

宜阳之战的胜利,使得秦国多了一条向东进发的快车道,也使得韩国彻底臣服秦国。这时候秦武王想起了一件事,诸侯不是要朝见周天子吗,咱们秦国好像好久没去过了。以前要觐见天子,必须经过韩国但人家不让过去,现在打通了一条西安到洛阳的道路,那就去看看呗。秦武王也听说他们还有几个鼎,也没见过,这次去开开眼。临走之前,楚国使者来了,说我们楚国可没干涉你们宜阳之战,把汉中拿来吧。秦武王理都没理他们:“自己找冯章要去,我可没这么说过!”大家可以自己计算此时楚怀王的心理阴影面积。

沉寂已久的周天子,终于再一次出现在我们的故事里。此时的天子是周赧王,一个会在这个位子上一干就是59年的末代天子。秦武王可没打算来给周天子进贡,而是直接冲着那几个鼎来的。前面说过,秦武王文武双全,自然知道洛邑放着的这九个鼎的含义。当年天下无敌的楚庄王也曾经打过这几个青铜器的主意,只是问了一句就被王孙满劈头盖脸的教训了一顿。今天,虽然秦武王比不上雄才大略的楚庄王,但是秦国的实力可远强于当年的楚国,周天子身边也没了王孙满。总之一句话,这九个鼎被秦武王看上了,他准备搬回自己家里去做个装饰品。

周赧王能怎么办,一声叹息之后,带秦武王来验验货吧。秦武王毕竟才二十出头,年轻人的玩性还是保持着的,一看到这几个铁疙瘩,顿时有点手痒。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能够举起鼎应该是大力士的象征,传说伍子胥可以举的起鼎。我们也不知道一个鼎大概多重,几百斤还是要有的吧。秦武王回头看看那几个大力士兄弟,意思是说,要不咱试试?有几个直接望而却步,只有一个孟说走了上去,使出吃奶的劲,勉强能挪一下。秦武王一脸鄙视的把他轰到一旁,自己上手,运气,一声怒吼,愣是把一个鼎举了起来,还走了两步。周赧王,秦周两国大臣,以及秦武王的大力士们目瞪口呆。正当他们准备鼓掌叫好的时候,只听一声巨响,鼎掉落到地上,秦武王被压在鼎下面,血流不止。当天夜里,大力士秦武王一命呜呼。

秦武王嬴荡,就这么被砸死了。中国历史上君王都有一死,有的寿终正寝,有的死于战乱,有的被迫自杀,有的被乱臣贼子毒死或者勒死。但是如果说哪个君王的死法最为奇葩,我看秦武王自己举重被砸死一定能竞争一下第一名,唯一跟他有一拼的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那位掉到茅坑里淹死的晋景公。回顾秦武王短暂的一生,除了赶走张仪以及玩鼎自杀这两件不太靠谱的事情之外,大部分时间还是兢兢业业。不但利用宜阳之战打通了东进的道路,还平定了巴蜀地区的一些叛乱,稳定了后方。后人给秦武王上谥号为“武”就是赞扬他“平定祸乱”,而不是说这哥们就是个武夫,不知道秦武王的在天之灵会不会痛斥《芈月传》编剧的胡说八道。熟悉又陌生的春秋战国(三十五)大力士秦武王的故事

周赧王松了一口气,鼎不用被搬走了,起码可以暂时保留在他们家一段时间。秦国上下可是开了锅了,因为秦武王去世时还没孩子呢,并且死的突然,也没啥遗嘱,下一步谁当国君啊。于是为了争夺王位,秦国内部不同的势力开始争斗,就连其他诸侯国都开始掺和,因为这个当时第一强国的国君是哪个国家帮忙立的,以后这个国家的跟秦国的关系可就不一般了。最终一个叫嬴稷的年轻人脱颖而出,他就是后世所称的秦昭襄王,也叫秦昭王。他原本是秦国放在燕国的质子,不被看好的他却在燕昭王的支持,赵武灵王的帮助下回到秦国,并且赢得了秦国国内很多人的拥护,包括樗里疾这样的三朝重臣。然而,这场夺位之争真正的赢家却是嬴稷的母亲芈八子(就是电视上的芈月),她借口秦昭王年纪尚小,而且不想让支持秦昭王即位的赵武灵王和燕昭王留下把柄,亲自代替儿子掌控朝政,于是芈八子就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掌权的女人。从她开始,国王或者皇帝的母亲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太后,后世称芈八子为宣太后。为了进一步巩固秦昭王和宣太后的统治地位,宣太后任命了自己的弟弟魏厓和芈戎担任朝中要职,并且除掉了很多当初跟秦昭王争夺王位的公子和大臣们。宣太后是楚国人,她掌权之后也开始注意缓和与楚国的关系,加上秦国内部王位之争带来的冲击,国力收到了一定的影响,秦国从而相对安静了几年。

就在秦国内部忙的鸡飞狗跳,无心顾虑其他诸侯的时候,有一个国家却在悄然发生着一场改革,并且创造出一个实力直逼秦国的国家。这次改革的发起者不是别人,正是帮助秦昭王即位的外部势力,赵武灵王。(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