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随笔:战国策(2)

 书虫小记 2022-01-19

秦策中的第三个案例,是众所周知的张仪如何骗了楚怀王。简直就是空手套白狼换得齐楚联盟的解散和齐楚敌对,同时还侵占了楚国土地。张仪的劝说过程就不提了,关键是何以楚怀王明知自己被张仪骗了之后,要兴兵伐秦,谋士陈轸劝阻他的话也没有听进去。这是一个为什么看起来合理的建议没有被采纳的失败案例

陈轸认为不能兴兵伐秦,齐国也是大国,现在楚国已经跟齐国闹崩了,如果打秦国,很可能齐国会从东边进攻楚国,那就大祸临头了。他秦国不是要打齐国吗,不如送点土地给秦国,让秦国去攻打齐国。

楚怀王不听,伐秦,果然如陈轸所说,秦联合了韩国和齐国从三个方向同时进攻楚国,几乎让楚国灭国。

为什么楚怀王的言行看起来会像个傻子呢?当然这其中有史官们的功劳,就跟现在我们觉得凡是跟我们有冲突的国家的领导人都是傻子一样。实际上,需要联系楚怀王前后行为以及所处的环境来看。楚怀王可是做过六国合纵盟主的人,他可能是个傻蛋吗?

首先,张仪骗楚怀王说,只要你跟齐国绝交,秦国就愿意奉送六百里土地。为什么楚怀王会相信呢?因为楚怀王之前合纵六国,发兵直逼函谷关,虽然最后一哄而散,但却实实在在给了秦国以重大威胁,割地赔款给楚国道歉才了事。说秦国不把楚怀王放在眼里,当然不可能。其次,秦国本来是要去打齐国,秦国和齐国之间隔着韩国、楚国,秦国愿意奉送土地来交换借道楚国,当然也是必须的和合理的。

其次,楚怀王为什么要跟齐国绝交?那当然不是没事找事,秦国说啥就是啥,而是因为之前的合纵攻秦的失败,起因于齐国的拆台,怀王当然对齐国有很多不爽,能借秦国之力惩罚一下齐国,当然好了。最好是两国打来打去都完蛋,他楚怀王可以出来收拾残局——楚国到齐国和秦国都很方便。

再次,为什么不听陈轸的?楚怀王正很恼火被张仪骗了,而且还确实有点不好意思,陈轸这时候直接揭穿了楚怀王的失败,这不是一个好的游说或者劝说时机和方法。楚怀王去打击秦国,也有用行动向齐国致歉的意思——秦国不是要打齐国吗,我直接去打秦国,齐国想必可能会知道我知错了。

现在看来,楚怀王的言行,就不那么幼稚和傻蛋了吧?——什么事都没那么简单的。

第四个案例,主要说一下秦国的奇人甘茂。从战国策中他的一系列表现来看,此人谋略应在苏秦张仪之上——除去胸怀奇策和能言善辩以外,他还可领兵打仗。

甘茂因为能征善战,两次击溃楚怀王的部队,升任了秦国丞相。不久,魏国宰相公孙衍因为呆不下去了,跑到了秦国,与秦武王聊得很来,咄咄逼人地盯着甘茂的位置。

甘茂当然想着要防此人,他的策略是这样——跑去跟秦武王说,恭喜大王,您得到了一个难得的人才!公孙衍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秦武王很高兴。甘茂接着说,恭喜您得到了一个好丞相!秦武王说,丞相不是你吗,怎么又来一个?甘茂则说,不是马上要任命公孙衍了吗?秦武王说,谁说的?甘茂说,公孙衍跟我说的啊!由是,秦武王非常愤怒公孙衍的口风不紧,疏远并驱逐了他。

注意,甘茂这两句话的顺序非常重要,要打击对手,一定要先夸对手公孙衍多强,大王多会赏识人,然后再稍微提一下公孙衍的问题即可,领导立刻就会明白甘茂的实际意思。你要直接说对手这不行那不行,那领导会怎么想你呢。这是官场职场上很实用,但却常常没有得到重视的技巧。

接着,秦武王命令甘茂领兵打下韩国的宜阳。宜阳是韩国的战略重地,重兵把守,非常难攻克。甘茂没有办法,所以事先给秦武王打预防针:其一,告诉秦武王这个重地很难攻克,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很大的耗费,到时您别中途而退;其二,甘茂知道自己有不少政敌,在外打仗,一旦战事胶着,就会给这些政敌以向秦王进谗言陷害自己的机会,所以他也直接跟秦王说,到时小人们有关的话您也得防着点。

接着,他继续战略部署——攻击宜阳需要动用秦军全部主力,因此,南边的楚国和北边的魏国都得安抚住。于是他要秦王派人出使这两国,结下友好条约。让他们不插手攻韩部署。

这一仗打得非常难,连续攻击了一个月有余,也没有攻克下来。于是秦武王动摇了,加上甘茂的政敌们不断进言说他尾大不掉,秦武王就下令退兵。甘茂赶紧回信说,您忘记了出征前答应我的两点吗?——息壤息壤!他当初是在息壤跟秦武王商定的一切。秦武王幡然醒悟,就收回了退兵指令。

秦武王动摇了,其实甘茂的手下们也都动摇了,打了这么久,还没攻下,耗费太大。甘茂就开始哭——真不容易,除了游说君王,还得游说下属——他说我甘茂身家性命就在这一仗里,如果打不下来,我只能以死谢罪,反正都是个死,干嘛不拼呢?

最终,宜阳攻克了下来。

不久,秦武王去世,甘茂的靠山倒了,秦昭王继位,又要甘茂去打魏国。甘茂无法,就做出部署,说服秦昭王同意把以前攻克韩国宜阳占领的部分土地,让给韩国,以安抚韩国,不让韩国在攻击魏国时帮助魏国。这一点又得罪了一批在这片土地上有产业的政敌。秦昭王确实也不信任甘茂,派出了几个他的政敌一起带兵。

甘茂感到此去,配合自己的都是政敌,打得不好必将完蛋,于是就在进兵途中逃跑了,一路跑到了齐国,暂时被齐国收留。甘茂为了改善处境,又要去游说说客——苏代,他想让苏代帮自己一个忙,解决在齐国的待遇问题——毕竟,他是作为逃犯逃到齐国来的,齐国没当回事。

他游说苏代用的,就是著名的“余光分人”这个成语的出处,我都这么落魄了,您老高人大量,在各国出差时,随便给我说两句话,就能改变我的命运。

苏代答应了。于是在出使秦国时,对秦昭王说,你们秦国的前丞相甘茂,能征善战,熟知秦国防卫,如果他要被齐国重用了,齐国要发动大家来打秦国,不就麻烦了吗?您最好去重金请甘茂回国,授予很高的爵位,然后软禁他,让他老死在秦国。秦昭王觉得有道理,就赶紧派人去请。

苏代又回到齐国,跟齐国国君说,你看,秦国派人来请甘茂了,这么个人才留在您这里,可不能亏待,万一他要走了,他要再次成为秦国统帅,对齐国可没什么好处。您最好给他高官厚禄,留着他。齐王也赶紧给了甘茂以上卿的待遇。

甘茂如愿以偿地得到了好待遇。真不容易。顺带说一句,甘茂后来有个孙子叫甘罗,比他还牛,甘罗十二岁就已经做成了游说赵国,不费秦国一兵一卒,就得到赵国河间五城,且进一步得到燕国十一城的惊人事业十二岁就能流传千古的事,好像历史上可以一个巴掌数出来。

第五个案例。秦昭王和位列三公的范雎可谓君臣际会的典范,范雎的强悍也不必多说(中学课本上有)。不过二人之间有一件事,说明秦昭王的帝王心术。之前由于信陵君窃符救赵,秦军失利,韩国也趁机起来反击秦军,夺回了秦国占据的汝南之地。

汝南本是秦昭王许给范雎的封地,秦昭王就问范雎,你的汝南被夺走了,心疼吗?范雎说,没有的事,我老范以前不是什么都没有吗,那时候也不心疼啥,现在不过是少了一个封国,有什么好心疼的。

秦昭王不信,暗地派了蒙敖去试探范雎。蒙敖跑过去就说,哎呀我真该死。范雎问他何出此言。蒙敖说,我这领兵打仗不利,结果导致您老人家的封地汝南丢失了,我如果不能替您拿回来,我真就没脸见您了。范雎立刻拜服蒙敖,说,我这块地能不能拿回来就全靠将军了。

蒙敖把范雎的反应汇报给了秦昭王。秦昭王此后对范雎关于韩国的建议,都不予采纳了。秦昭王并非因为范雎有私心而不高兴,真不高兴的是,你有私心还不愿意坦承,也就是不愿意让我知道你的短处,不想被我控制。因此,秦昭王认为,至少在韩国的问题上,范雎可能不会说真话。——有短处给领导捏着,这不仅不是坏处,反而会有很大的好处——所以,官场境界就是,没有短处,还得创造点短处。

这个案例里,蒙敖套范雎的话,水平很高。居然能把范雎套住,也算得上奇才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