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令.养生】二十四节气之惊蛰

 为什么73 2017-03-04

【惊蛰.二十四节气】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月令 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惊蛰时间在公历3月5-6日之间。这时天气转暖,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但人们群众都知道惊蛰之后春分以前的天气仍乍寒乍暖,故有“冷惊蛰,暖春分”之说。


【2017.惊蛰】



2017年的3月5日(周日),即农历二月初八为惊蛰节气。


惊蛰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


“春雷惊百虫”, 但真正使冬眠动物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而是气温回升到一定程度时地中的温度。


【惊蛰.节气调理】


由于宇宙能量在节气前后变化较大,节气前后三天共七天都是节气调理的最佳时节,通过节气调理不但可以起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病能力。这样当外界环境及气候等因素发生变化时,人就不容易生病。正如【黄帝内经】所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惊蛰,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惊蛰虽是“立春”以后,天气逐渐转暖,细心的小伙伴可能也已经发现了枝头早樱的花朵,岸边柳条的嫩芽。但老人家说:“冷惊蛰,暖春分”,按照自然物候,惊蛰节气乍暖乍寒,正是“倒春寒”的时候。所以农谚也有说:“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勤劳的农人就是用惊蛰时节的风,来作为播种的依据。


惊蛰以后,不仅各种小动物开始活动,微生物(包括能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也开始生长繁殖。“风者,百病之长也”,说的就是,在众多引起疾病的外感因素中,风邪是主要致病因素。寒、暑、湿、燥、火等大多是借助风邪而侵及人体的。而“风是惊蛰节气的主气。”所以,中医认为:“躲避风邪,是这个节气养生保健最重要的事情。”


躲避风邪,适当春捂


忽冷忽热的节气,大家要适量增减衣着。春捂讲究捂住两头,重点护住头颈和双脚,围巾随身带,秋裤不要太早脱;同时,也要把握好过犹不及的原则,根据天气的变化和自己的体能适度脱衣服,比如晴朗的中午,气温10度以上,就可以适量减少衣服的厚度。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一些生活习惯中的小细节,比如,要多开窗通风,但是通风的时候,人不要坐在风口;要多运动,但是也要注意运动出汗后及时擦干或者更换衣服,以免风邪入侵。

躲避风邪,增强体质


《黄帝内经》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也就是说,在人体正气强盛的情况下,邪气不容易侵入机体。惊蛰开始,流感高发,体质弱的小伙伴和老人、儿童很容易感冒。所以,惊蛰时节,要特别注意提高自身免疫力,增强体质。体质弱的人,要尽量少去人流密集的场所,日常饮食中要注意品种的多样化,保证得到丰富而充足的营养素供给。


【宜补阳气】

此节气最宜补养阳气,使阳气生发顺畅,不受阻碍,阳气充足才可将邪气一并带出,解除束缚人体的气机,使其顺应大自然气机的正常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达到天人合一的状态。

 

【宜引发的不适症状】

头痛、头晕、乏困、颈肩不适、易发感冒、流感、过敏肝病及心脑血管疾病。

 


【宜食】

少酸多甘,健脾滋肝

宜吃助生发、补气的食物,例如葱、姜、蒜、香菜、韭菜、糯米、燕麦、南瓜、桂圆、栗子、芝麻、大枣、蜂蜜、山药等食物,饮食宜清淡。

 

【宜】

早睡早起去“春困”,春雷响,万物长,宜早起散步,舒展四肢,呼吸新鲜空气。

 


【忌】

春天肝气旺易伤脾,故春季要少吃酸性、油腻及刺激性的食物。

 

【调养原则】

健脾养肝,升发助阳。


专家提醒:惊蛰过后,大家最好能够坚持早睡早起,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所以,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行动起来!


注:内容来自于网络,经上医网整理、编辑、发布。


【相关推荐】

立春后有一“宝”,它是13亿人的免费万能补药,不能不知~

想要颜值高,舒肝很重要 | 生活妙方

春开三扇健康“门”

便秘了就掐这个穴,好用似开塞露~

【春节.养生】按揉3个穴位最养肝,可边看边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