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教头”魏丹彤—访福建省体育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国家级武术教练!

 董照明413 2017-03-04


深秋午后的榕城,天气有些寒凉。

秋风卷着黄叶,在颇为空旷的马路上飘飞,难掩萧瑟的味道。不过,在省体工队的武术馆里,却是一派热气腾腾的场面,运动健儿们正紧锣密鼓地开展训练,为即将开幕的全国首届青运会备战。刀光剑影,龙腾虎跃,不禁让人的精神为之一振。

 

就在我注目健将们风姿的时候,一袭水红从不远处映入眼帘。衣如其名,魏丹彤从上衣到鞋子,都是充满活力的水红色。尽管她的个子不高,但身材十分匀称,加之麦色的皮肤和齐耳的短发,给人以一种干练与力量之美。
从6岁习武算起,她已经在体坛摸爬滚打了40多年,并曾荣获过武术世锦赛女子枪术世界冠军,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体坛老将。


(魏丹彤夺得第二届武术世锦赛桂冠)


成长之路

    

影片《一代宗师》里有这么一句话:“功夫,就是时间。” 武术,对于魏丹彤来说,一线贯穿了童年、青年和中年这三个人生的重要阶段,可谓是形影不离。
    

她的武术生涯似乎是命中注定的。“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老师看我的身体素质还不错,就选中了我,作为武术苗子生培养。”魏丹彤打开了记忆的闸门。
    

众所周知,习武是一件很苦的事情,训练强度很高,因而对人的体力、耐力和意志力都有非常高的要求,而女孩习武,所付出的努力与品尝的艰辛势必加倍。然而,魏丹彤的回答却出乎我们的意料。“辛苦?我倒也没怎么觉得,我从小都是跟男孩子玩在一起的,跟着他们跑步,浑像个假小子。”过硬的自身素质,加上肯吃苦耐劳,魏丹彤得以进入省体工队继续深造。
    

“那时候,省体工队都是实行军事化管理。每天上午从8点半练到11点半,下午从2点半到5点半,总共6个小时。”她回忆说,当时,上课、训练吃饭及宿舍,分散在三处不同的地方,每天都在重复着这样“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奔波地很。“那会儿体工队周边都是大片大片的田,训练到傍晚,都是黑漆漆的,走在田埂上心里都有点毛毛的。回到宿舍,第一件事就是先洗澡,因为去迟了水闸就被关掉了。洗的都是冷水,就算是大冬天也不例外。这样的生活条件,当时并不以为然,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觉得蛮艰苦的。”
    

的确,吃苦早已是魏丹彤的家常便饭了。
    

1977年,福建正式组建武术队。于是,省体育局把在河南安阳体校工作的著名武术教练曾乃梁调回,负责牵头组队。于是,魏丹彤也有幸拜在他门下习武。
    

曾乃梁是中国武术界“大师级”人物,也是学院派太极名师,他对福建武术队的发展壮大居功甚伟。他领军的武术队,培养出了包括魏丹彤、高佳敏、陈思坦等在内的多名世界冠军。
    

作为弟子中的一员,魏丹彤受他的影响很深。“曾老师不仅‘武功’好,武德更好。他的教导方式,是属于‘细水长流’的。换句话说,也就是潜移默化。”谈起恩师的教诲,魏丹彤的言语中透出敬佩与感激。“他十分注重细节的东西。他说,学武不光是学拳法学套路,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尊老爱幼,尊师重教。譬如,见到长辈要主动打招呼问号。因此,很多人都说,我们(武术)队是体工队里最有礼貌的。”
    

得益于恩师的悉心指导和循循善诱,魏丹彤在成长为一名世界冠军的同时,也承担起培养武术人才的重任。她坦言,她教学生的风格与方式有曾乃梁的影子。


(魏丹彤与2008北京奥运武术冠军林凡合影)


不轻言放弃

    

1993年,是魏丹彤永生难忘的一年。这一年,她曾经历了失败与成功的“两重天”。
    

“那时候,我在队里的成绩并不是最好的,大概就是在‘小五小六’这样的名次。但是,1993年全运会比赛的败北对我打击很大,因为过了这年,我就要退役了。”回想起过去,她有些感慨。“当时,我有点想不通,心情非常失落。为什么自己很努力,却没能够夺冠!?”
    

毕竟,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好在她有一位好老师和一班好队友。“低落的情绪,让我没心思训练,甚至想放弃。但是,曾老师,还有队友高佳敏,他们一直在鼓励我,开导我说没有达到目标,就不要轻易说放弃。”在师友的帮助下,她慢慢走出了情绪的低谷,自信回归,重新振作了起来。
    

经过一番勤学苦练与挫折的砥砺,桂冠终于如愿以偿地戴在了头上。在1993年举办的第二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她以出色的成绩斩获了女子枪术冠军。她站在冠军领奖台上,胸前挂着期待已久的金牌,当她凝望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雄伟庄严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时,早已是热泪盈眶。
    

“其实,失败和成功之间的距离,就只有一步之遥,走了99步,再往前迈一步就成功了。”她说。因此,她教导学生时,每每现身说法,将自己的亲身经历“熬”成“心灵鸡汤”和学生们分享。在她看来,比赛比的绝不仅仅是技能,更是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作为一名运动员,成败是常事。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和心态,既不要给自己太高的期望值,也不要低估自己。”
    

“在常规训练时,踏踏实实地练好功夫,比赛时正常发挥出来就好。不能是一走上赛场,就想着‘我要夺第一’。保有这样的心态,就等于给自己背负了一个沉重的心理包袱,往往就会失败,因为心都放到了夺奖上,而不是在技术的发挥上。”她说,正确的心态应该是:训练时,心要“抬高”,比赛时,就要“放低”。要把训练当作比赛,把比赛当作训练。


(魏丹彤与恩师、队友)


爱与责任

    

 在魏丹彤眼里,每一个学生都是自己的孩子。“学生中,有不少都是在这里学了十多年了,他们跟教练在一起的时间,比跟家人都长,师生之间的感情都非常深厚。所以,我们除了当好教练,还应该扮演父母的角色。”她说。
      

她的手机,每天都是24小时开机的。她对学生说,如果有事,不论多晚,都可以给她打电话。在训练之余,她也不忘关心学生们的生活,密切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她说,这是一种爱跟责任。因此,在学生们心目中,她是既是严师,也是慈母。
      

同时,身为盟员的一份子,她也时刻不忘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在体坛耕耘了数十载的她,深谙退役运动员的生存现状。“一名运动员,不管成绩有多优秀,职业生涯有多辉煌,终究还是要退役的。走下体坛后,该做什么?该如何生存发展?相信,这是每一位运动员都必须面对、必须正视的问题。”为此,她大力呼吁,社会各界应充分关注运动员退役后的再就业岗前培训问题。
      

在她附议的一份省政协提案中明确指出,运动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多数运动自幼就进入专项训练,导致他们在文化水平、职业技能、综合素质和竞争力难以适应再就业的要求。因此,她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创造条件,出台更合理的政策,鼓励和促进退役运动员接受再就业岗前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使他们的技能优势通过职业培训转化为职业优势,从而增强他们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有效解决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就业渠道的拓宽与就业平台的构建。譬如,可以组织退役运动员参加体育教师培训,培训合格后担任中小学的体育老师。这样,既能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专业特长,也能让青少年们的体育运动得到专业的指导。当然,鼓励有条件的退役运动员自主创业,如创立运动服装品牌、体育经纪公司,也不失为一条好路子。像李宁,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她说。


(魏丹彤指导学生枪术的动作要领)


>>>记者手记
      

可能受武打影视剧的“洗脑”太深,武术教练这一职业,在我脑海中的印象总是停留在霍元甲、陈真、叶问这样的“硬”形象上。但是,见到魏丹彤之后,我对武术教练有了新的印象:习武之人,外柔内刚,刚柔并济。
     

 魏丹彤说话的语调不急不缓,节奏甚至有点像打太极拳,张弛有度。就像她的恩师一样,魏丹彤重视武德胜过了武技,她始终相信“仁者无敌”的古训。“止戈为武。‘武’,除了强身防身,它的终极目的是‘和’。以仁、义为准则,匡扶正义,弘扬正气,维护和平,这是每一个习武之人都应恪守的武德。”她说。
      

谈及对未来的期许,她没有半点华丽的辞藻,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在任何时候,我都把自己当作一名新兵,踏实工作每一天,以身作则,说到做到。”多么朴实无华的理想!
      

采访结束时,她送我到武术馆门口,腼腆地一笑,算是道别。然后,转过身,径直朝学生们走去。

【温馨提示:建议在wi-fi条件下打开】

女子南拳 魏丹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