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研究】论书诗研究札记(二十二) ■蔡显良

 伯乐书香小屋 2017-03-05




论书诗研究札记(二十二)


■蔡显良


(四十五)萧然如晋宋间人的范成大

宝章薶①九泉,

摹本范百世。

白鹅满波间,

谁识腕中意。

  注①:薶(mái)同“埋”。

  “风神英迈,意气倾倒,拔新领异之谈,登峰造极之理,萧然如晋宋间人物”的范成大,在上述《观禊帖有感三绝》中评价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垂范后世的典型,可见他书法思想深处对魏晋书法和王羲之十分尊崇。崇古尚晋思想乃宋代书法审美的核心命题,是尚意书法崛起的动力源泉,其它的诸多书法思想与审美理念均由此而生发与演绎。南宋书坛也同样如此,与范成大一样,无论是练黄习米的赵构、“学书当学颜”的陆游,即使是偶或认为二王书法“只见俗了”的理学大师朱熹,均在内心深处表现出对于古法晋韵的深深眷恋与无限尊崇。故而到了南宋末期,当复古思想再度凸显的时候,对魏晋书法尤其是二王的推崇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游艺之神,轥(lìn)古轹(lì)今,奚钟王兮”“黄庭字字能通神,强弓千挽筋力均”。王羲之的《兰亭序》流传到千家万户,普及与受追捧的程度不亚于今日的那些明星大腕——“永和九年晋癸丑,禊帖至今家家有”。然而,南宋书坛毕竟苏、黄、米书风盛行。范成大云:“山谷晚年书法大成,如此帖,毫发无遗恨矣。心手和调,笔墨又如人意,譬泰豆之御,内得于中,外合马志,六辔沃若两骖;如舞钖鸾,肃雍自应武象,莫不入驰驱之范,亦诡遇者之所知也。”范成大对黄庭坚书法顶礼膜拜的原因,除了他自己“字学山谷”,更主要的还是基于南宋人思想上对本朝书法的认识。

  范成大(1126—1193),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范成大才华横溢,素有文名,其诗词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合称为“南宋四大家”。范成大不仅擅诗词,而且善书。其书法清新俊秀,典雅俊润,只可惜其书法受时风影响,一是“出入眉山(苏轼)、豫章(黄庭坚),间有米颠(米芾)笔”,二是从小受他母亲蔡夫人的影响,蔡夫人是北宋四大家之一蔡襄的孙女,故范成大取法不高,书名不彰。陶宗仪《书史会要》谓其“字宗黄庭坚、米芾,虽韵胜不逮,而遒劲可观”。其传世书迹有《中流一壶帖》《垂诲帖》《辞免帖》等。

  《辞免帖》,又称“急下帖”,行草书,纸本墨迹,凡十二行,一百五十一字。笔法圆熟俊雅,风格劲挺飘逸、浪漫不羁,从用笔轻重变换中自然流落出一代诗人所具有的特殊气质,给观赏者以极深刻的印象,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作者的鲜明个性和反映时代的书法风格。陈槱(yǒu)《负暄野录》云:“石湖工行、草书,与张于湖悉习宝晋,而各自变体。虽未尽合古,自有一种神气,亦足嘉尚。” 

  在南宋萎靡不振的书坛,范成大与陆游、朱熹、张孝祥四人或许能够少许为南宋人挽回点颜面。虽然与北宋诸家难以比肩,但总算不致使南宋书法跌入深渊而万劫不复,冠以南宋书坛“中兴四家”并不为过。

范成大《辞免帖》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四十六)“甬上第一状元”张孝祥

楼前拜舞作奇祟,

中兴之功不赎罪。

日光玉洁十丈碑,

蛟龙蟠拏与天齐。

北望神京双泪落,

只今何人老文学。

  张孝祥存世论书诗四首,倒有两首是论颜、米的书法,足见其对颜、米的偏爱,上述《读中兴碑》是其中论颜的一首。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卷二:“高宗酷嗜翰墨,于湖张氏孝祥廷对……读其卷首,大加称奖,而又字画遒劲,卓然颜鲁。上疑其为谪仙,亲擢首选。胪唱赋诗上尤隽永。张正谢毕,遂谒秦桧。桧语之云:‘上不惟喜状元策,又且喜状元诗与字,可谓三绝。’又叩以诗何所本,字何所法。张正色以对:‘本杜诗,法颜字。’桧笑曰:‘天下好事,君家都占尽。’盖嫉之也。”从中可以窥见颜字对南宋书法的影响十分巨大,张孝祥与同被誉为“中兴四家”的陆游书法即深受颜字的沾溉。南宋人对颜真卿书写的唐代《中兴碑》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有十余首诗赞颂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颜字的影响力。

  “龙腾虎卧摹不得,想君神授五色笔。江南钩锁腕中力,钗折屋漏千态出”。张孝祥这首《题蔡济忠所摹御府米帖》歌咏米芾书法,亦与其钟爱米字有关。张孝祥书法“法颜字”“习宝晋”,未能上追魏晋;而在取法前贤的同时,也兼习时人刘岑书法,“拜而授之”,此所谓“时代压之”,是他书法器局偏狭的主要原因。 

  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号于湖居士,为唐代诗人张籍的后代。张孝祥能诗善词,而且擅长书法。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22岁的张孝祥参加廷试,策对“议论雅正,词翰爽美”,加上宋高宗喜欢书法,张孝祥的字笔力遒劲,卓然颜鲁,高宗大为惊叹,遂亲自将张孝祥定为第一,还说:“张孝祥词翰俱美,必将名世。”后人称张孝祥为“甬上第一状元”。乾道六年(1170年)夏,张孝祥与好友泛舟芜湖时,突然中暑身亡,年仅38岁。宋孝宗听说后,深为惋惜,有用才不尽之叹。

  从张孝祥传世书迹看,其楷行兼擅,以行草书为主,书风前后大体一致。前期如《临存帖》,大抵法度严谨,步趋前人,使转腾挪,平中求险,深得米氏作风。后期如大字楷书《卢坦传语碑》,从颜字中脱化而出,气象豪纵,其独特用笔与体势,显然对他的侄子张即之的楷书产生了非常直接的影响。张孝祥在书法上属于早慧的典型,生前身后颇得时人推扬,曹勋、王十朋、朱熹、陆游、岳珂、董更等,都对张孝祥书法作出了很高的评价,往往被冠以“奇伟可爱”“清劲”“雄健”等赞叹之词。曹勋《跋张安国草书》云:“枯竹折松,驾雪凌霜。”岳珂《宝真斋法书赞》赞其小楷“特为遒婉可观”,誉其“笔力并奇秀”,与“秦(观)艳、苏(轼)腴”相列。陆游谓:“紫薇张舍人书帖为当时所贵重,锦囊玉轴,无家无之。”张孝祥为人豪迈,其书自然也有过于放纵刻意、不甚含蓄的痕迹,朱熹即言其书法:“也是好,但是不把持,爱放纵。本朝如蔡忠惠以前皆有典则,及至米元章、黄鲁直诸人出来,便不肯恁地。要之,这便是世态衰下,其为人亦然。”书学今人是其书法成就不高的主因,然张孝祥英年早逝,包括书法在内的诸般才华没能得以全面施展,良可叹息。故朱熹也客观地评价说:“安国天资敏妙,文章政事皆过人远甚。其作字皆得古人用笔意。使其老寿,更加学力,当益奇伟。”赞赏之余,对其早逝也深表惋惜。

(待续)

张孝祥《柴沟帖》 现藏上海博物馆



微商城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