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8、姑舅亲戚

 红谷斋主人 2017-03-05

《家范》卷十·姑

 

——中国的家庭观念

 

 

秦康公之母,晋献公之女。(秦康公,嬴姓,名罃。他的母亲是晋献公的女儿穆姬。嫁给秦穆公生子嬴罃,即秦康公。)文公遭骊姬之难,未反而秦姬卒。(晋文公重耳与穆姬是兄妹关系。晋文公重耳,遭到父亲的宠妾骊姬的算计,先逃亡到蒲邑,今山西隰县西北一带。“重耳奔蒲。五年,献公使寺人披伐之,逾垣而走,斩而袂。”[《左伟·僖公四年》]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到过外家翟国。后到卫,又到齐国,楚国,最后来到秦国。此时晋献公的女儿穆姬已经死了。)穆公纳文公。(秦穆公收留了重耳。)康公时为太子,赠送文公于渭之阳,念母之不见也,曰:“我见舅氏,如母存焉!”故作渭阳之诗。(公元前636年春,秦穆公委派公孙枝,率领三千秦军,护送重耳渡过黄河。秦康公与舅舅重耳分别,作诗一首: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诗经·秦风·渭阳》]中国文化“舅舅为大”,为什么?舅舅与母亲是一奶同胞,家中遇到大事,为难的事情,舅舅是母亲的代表。听舅舅的,就是听母亲的。)

汉魏郡霍谞,(霍谞,字叔智,东汉魏郡邺人。)有人诬谞舅宋光于大将军梁商者,以为妄刊文章,坐系洛阳诏狱,掠考困极。(有人在大将军梁商那里诬陷霍谞的舅舅宋光,说他写文章乱说话,有罪,被关进洛阳监狱中,遭受到严刑拷打,困苦不堪。梁商,字伯夏,东汉时大将军。)谞时年十五,奏记于商,为光讼冤,辞理明切。商高谞才志,即为奏,原先罪,由是显名。(当时霍谞只有十五岁,上书梁商,为舅舅伸冤,其中说到:“谞与光骨肉,义有相隐,言其冤滥,未必可谅,且以人情平论其理。……”条理分明,词语恳切。大将军梁商爱其才,宽恕了宋光的罪过。霍谞因此而出了名。)

晋司空郄鉴,(郄鉴,字道徽,高平金乡人。此人“博览经籍,以儒雅著名。明帝时封南昌县公,进位太尉。谥文成。草书卓绝,古而且劲。下笔刚决,略无留滞,厚实深沉,丰茂宏丽,而不乏风神。卒年七十一。”[《晋书本传、宣和书谱、书断》]他就是王羲之的老丈人。)颊边贮饭以活外甥周翼。(故事见《世说新语·德行》:郗公值永嘉丧乱,在乡里甚穷馁。乡人以公名德,传共饴之。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过江。郗公亡,翼为剡县,解职归,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终三年。”)鉴夢,翼为剡令,解职而归,席苫心丧三年。此皆舅甥之有恩者也。(后来郄鉴去世,外甥周翼尉舅舅守孝三年。)

晏子称:“姑慈而从,妇听而婉,礼之善物也。”(母亲的兄弟就是舅舅,爸爸的姊妹就是姑姑。古代把公公婆婆成为舅姑。“妇称夫之父曰舅,称夫之母曰姑。姑舅在,则曰君舅、君姑;没,则曰先舅、先姑。”[《尔雅·释亲》]晏子说:“婆婆慈祥而有威信,媳妇听话而又温婉,是礼法中最好的表现。”)

《礼》:“子妇有勤劳之事,虽甚爱之,姑纵之而宁数休之。(《礼记》说:儿媳妇很辛苦,婆婆很心疼,但是家务事还是要做的,不要累坏了就行了。)子妇未孝未敬,勿庸疾怨,姑教之。(儿媳妇不孝敬公婆,不要生气,不要怨恨,先教育她。)若不可教,而后怒之;不可怒,子放妇出而不表礼焉。”(如果教育,她不听,再生气训斥她。还不听,就让儿子休掉她,但也不用数落她的错处。给她留面子,也就是给她出路的意思。古代女子不能嫁人,一生就没有着落了。)

季康子问于公父文伯之母曰:“主亦有以语肥也?”对曰:“吾闻之先姑曰:‘君子能劳,后世有继。’(季康子,即季孙肥,春秋时期鲁国的正卿,事鲁哀公,是鲁国的权臣。公父文伯,姬姓,名歜,鲁国三桓季悼子之孙。季康子问公父文伯的母亲:您有话要告诉我吗?公父文伯的母亲说:听我婆婆说:君子如果能任劳任怨,子孙后代就会兴旺发达。)子夏闻之,曰:‘善哉!’商闻之曰:‘古之嫁者,不及舅姑,谓之不幸。’夫妇,学于舅姑者,礼也。”(子夏听后,说:对啊!商曾听说:古代女子出嫁,如果没有公婆,就是不幸。所以,儿媳妇必须向公婆学习做人的道理,这是礼法所规定的。女孩子未出嫁在娘家学如何做女孩子,出家向婆婆学习,如何做女人,如何当好儿媳妇。学习做儿媳妇,在娘家是学不好的,一家有一家的习惯,一家有一家的规律,因此只有到了婆家后才能真切地进行学习、实践。)

唐礼部尚书王珪子敬直,尚南平公主。(王珪,字叔玠。他的儿子王敬直,娶了南平公主为妻。南平公主,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女,后王敬直受太子李承乾谋反牵连,被流放,南平公主改嫁刘玄意。永徽元年薨逝,陪葬昭陵。)礼有妇见舅姑之仪,自近代,公主出降,此礼皆废。(从前礼法中,有儿媳妇拜见公婆的仪式。可是后来,公主出嫁后,拜见公婆的礼节就废止了。公主下嫁普通官吏家庭,难道就不要拜见姑舅吗?)珪曰:“今主上钦明,动循法制,吾受公主谒见,岂为身荣,所以成国家之美耳!”(儿媳妇拜见公婆是正当的礼节。这不是为自己挣什么面子,而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遂与其妻就席而坐,令公主亲执笲,行盥馈之道,礼成而退。(王珪与妻子坐好,让公主行盥洗碗盏,献上水果的仪式然后退下。)是后,公主下降,有舅姑者,皆备妇礼,自珪始也。(此后,公主出嫁,只要公婆健在,就必须行拜见公婆的礼仪,这个礼仪就是从王珪开始的。)

后记:姑舅,今天的概念与古代有些不同。今天母亲的兄弟称舅舅,爸爸的姊妹称姑姑。古代则把公公婆婆称为舅姑。“妇称夫之父曰舅,称夫之母曰姑。姑舅在,则曰君舅、君姑;没,则曰先舅、先姑。”[《尔雅·释亲》]

中国的风俗习惯“舅舅为大”。舅舅与母亲是一奶同胞,家中遇到大事,为难的事情,舅舅则是母亲利益的维护者。听舅舅的,就是听母亲的。

家庭之中最难处理的关系就是公婆与儿媳的关系,“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儿媳过门,就是这个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子夏说:女子过门,家中没有公公婆婆,实在是不幸啊!没有公婆,怎么叫不幸呢?事事都是自己拿注意,没有人管束,小两口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多好啊,多自由啊!其实不然,人生艰难,很多难处都是意想不到的。女孩子未出嫁,在娘家只能学习如何做女孩子,出嫁后向婆婆学习的则是如何做女人,如何当好儿媳妇。一家有一家的习惯,一家有一家的规律,因此只有到了婆家之后,才能真切地进行好儿媳的学习和实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