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熟记忆之七十:深深浅浅 常熟的小巷是江南小巷的代表

 水土衣日 2017-03-05

       “小巷”在我心目中是一个美妙的词。

 

       北方的“小巷子”称为“胡同”,其实是店铺稀疏的小街,没有店铺的就类同于乡村的通道。上海的“小巷子”叫里弄,家门挨着家门,拥挤得喘不过气,门洞里不时走出来穿着睡衣的女人或趿着拖鞋的男人。


       西递和宏村的小巷子是徽派小巷的代表,两边房子都老了,很少有门,更少有窗,墙根染了青苔,青苔的颜色沁透了墙面的石灰层。抬头看,女儿墙耸立着,警惕的样子。脚下是石板路,常伴着两尺宽的水道。水是后山流下来的,清澈,汩汩响,人一弯腰就能掬水,好。




       和苏州的小巷一样,常熟的小巷是江南小巷的代表。

 

       江南小巷有几种。一种是“幽巷”,听着这名就觉着雅,会想起“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小巷长而曲,窄不及丈,就显得深,像藏在深闺的古典女子,优娴而贞静,不动声色,有一点点害羞。



       这样的幽巷,走进好深也遇不上一个人,你的脚步声被夸大了,一步一声响,就觉得自己居然举足轻重了。终于听见咿呀一声,是门轴声吧?料想能遇上个人了,结果还是没有,那是关门的声音呢。看看前面被堵了,走过去,发现小巷只是作了个曲折。有时候能遇上一条狗。卧在门口的狗有依仗,不吠,是见多识广的眼神。走着路的狗对人有一点警惕,瞥一眼,靠着墙根小心地走。


摄于1938年,小东门陈家市

 

       幽巷很悠闲,很清宁,很动人,适宜独步。如果是雨天,你打了一把油纸伞,那就是戴望舒笔下的经典了。

 

       “人家尽枕河”。因为两岸栖着房子,江南小城里的小河被称作水巷。和水巷平行的小巷子也被笼统地称为水巷。水巷里的人家多是小家小户,前门对着小巷,后窗临着小河。不少人家有后门,称水后门,跨出门就是“水栈”(码头),走下几级石级就是河面了。一些住家的房子分置在小河两岸,用一架跨河的廊来连结。有的“廊道”用排窗封闭,就成了“阁道”。这样的枕河人家上借天,下借河,就是不借地,打了个擦边球,透出来江南式的机巧和浪漫。


广济桥,摄于1918年,跨于小东门内成河,清康熙年建

 

       本地的菜农摇着小划子船来了。小划子船上码着自产的白菜、莴苣或者胡萝卜,排着几篓子菠菜、韭菜或者红菱白藕。江南人把这种只能坐一个人的柳叶轻舟唤作“淌淌船”。你问这名字的出典,江南人就说:“这是从童谣里来的嘛。”江南有童谣:“亮月亮,出淌淌,淌淌船上好白相……”一代代口口相传的童谣大概是有资格当作经典来引证的。童谣常常不讲逻辑,不重词义,只要念着顺口,念着好玩就成。江南人用一种极薄的紫铜器皿漂在沸水锅里制作粉皮。用于烫粉皮的那个器皿叫“淌淌子”,我猜想这可能就是淌淌船这个名字的出典,用以形容船的轻灵小巧。


西高木桥,摄于上世纪50年代

 

本地人吆喝:“新鲜菠菜现采菱,阿要……”

绍兴人吆喝:“香萝卜干大头菜,要伐……”听见他们的叫卖声,就想起戏台上的越剧。

 

       没有水栈的人家就在沿河的窗口买菜。讲好价钿,把钱放进系有麻线的竹篮里,垂下去,再把菜和找零提上去。这样的生意真是好玩,可惜现在只偶能得见了。

 

       有了淌淌船的往来,这里的天光水影就活泛了起来,临流的家园都在清波里生动地摇晃呢


护城河旧貌

 

        南北向的琴川河纵贯常熟古城。它的七条平行的支流犹如古琴的七条弦。琴川河就是这样得名的。“昔人肇嘉名,千古称琴川”,常熟的别名“琴川”也就是这么来的。


琴川,摄于1995年

 

       河东街不是街,是依傍着琴川河的水巷。这条小巷不离不弃地伴着琴川河,贯穿了常熟古城,是城里最长的一条巷子。和幽巷不一样,河东街这样的水巷是很有人气的,一家家的店铺都是迷你型的,一开间门脸,朴实无华;店堂浅浅的,有的干脆没店堂,三尺柜台当门拦着。和大街、商场不一样,巷子里的小店常常蛮有趣,不是大杂烩就是大单一。杂货店什么都卖,还兼着公共电话亭的功能,而卖“某家牛肉”、“某家鸭舌”的店经营的则只一种商品。专营一种商品的店大凡都是有特色的店,人家会专门远远地赶过来“作成”生意。




       河东街贯穿古城,又有琴弦般的支流,河上的小桥不少,一座有一座的样子。孝义桥、在仓桥、盛稼桥……最有名的还是言子桥。言子桥在东言子巷口,巷子里有言子的故居,桥堍集中了好多家点心店、点心摊,经营的都是江南小吃:豆腐花,青团子,海棠糕,绉纱馄饨,萝卜丝饼……



       水巷还有一种,叫“半边头巷子”——路和小河紧贴着,这边是一溜儿住家的前门,河的对岸是一溜儿住家的后门。这样的巷子把江南小巷的各个面同时展现出来了,特别是能把住家的水后门看得很仔细。发现各家各户的水栈竟是各不相同的,那种因地置宜的妥贴与机巧相当有趣。最有想象力的是“条石悬挑”的设计——石条逐一从石驳岸中延伸挑出于水面,形成悬空的石级,用料经济,结构轻灵,又增添了光影之趣,好。

 

        常熟城里的“半边头巷子”不少,可以通江路为代表。河东街在琴川河东岸,琴川河的西岸分作三个段落:焦桐街、青果巷和通江路。这三段不是街,不是路,都是典型的水巷。可以做代表的还有城南的竹行街和小河头巷等临河小巷。竹行街、小河头那一带河道纵横,小桥密布,其中有两条桥合一个桥名,谓“三步两条桥”,有趣,和周庄的“双桥”是一个风格。


如今的孝义桥

 

        竹行街这条半边头巷还保留了一些“过街廊棚”。所谓“过街廊棚”即是房主为家门口或者店门口的一截巷子加造屋面。不影响交通,还为路人提供了避雨遮阳的便利。有的过街廊棚还在临河处置了长靠椅,俨然园林里的美人靠。这样的设置,住宅、商店与道路相交融合,一份空间作几种用途,经营的精明和民风的淳厚同时体现,是一种机智而充满人情味的“交通生活化”。



竹行街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其实江南的卖花女卖的不是杏花,卖的是白兰花、栀子花茉莉花。“栀子花,白兰花……”用吴语唤出来的叫卖声不像在做生意,就像在歌唱。



       江南小巷里有悠闲时光,有市井风情,有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走进江南小巷,你就有可能深入了解江南,切实地体味江南。



小编的话


如果您对常熟的风物有着特殊的记忆,并愿意和我们分享,那么请联系我们。


如果您有常熟珍贵的老照片,并愿意和我们分享,那么请联系我们。


特别感谢:常熟市文广新局《常熟街巷》金曾豪,图片来源:陈福宝、常熟子煜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