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梦为马行遍美国法律界|iCourt美国行

 张国玉12345 2017-03-05



iCourt课程

契合时代发展

为你呈现行业领先视角


了解课程信息

扫描二维码联系诺诺多



作    者:兰芳  

单    位:上海锦天城(青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微信号:lanfang5886


编者按

本文记录了作者近期赴美游学的多方面总结,从初识到不断深化地了解美国法律行业,层层发掘出其专业化的团队管理、精深化的服务质量与匠心式的从业观念等特质的内涵。反诸己身寻求灵感与成长,是谓本次国际行的完美收官。


提笔写这篇美国行心得,已是从华盛顿飞往旧金山的上空,虽然前一天因凌晨开始排队等待旁听联邦最高法院的庭审,已经连续二十几个小时没有合眼,但大脑皮层仍处于兴奋状态,依然没有睡意。


此次美国行,经历了很多难忘时刻。回望之初,参加本次美国行的想法很简单,希望看一下全球顶尖法学院、了解美国的律所如何做法律服务和产品开发。正所谓见识比知识更重要,希望找对方向,把有限的时间用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


 

前往彼岸,反诸己身


一直以来,心里装着一个法律服务专业化和产品精细化的梦想。未来律师行业的发展趋势就是少而精。无论是综合型大所,还是小型专业所,离不开的是专注,按客户需求提供相对应的专业化律师团队,简单、极致,这是法律服务必然的发展方向。


律师生涯的第一个十年已经过去,而接下来的十年是执业的黄金十年,如果没有在这个十年去努力绽放自己,没有去用心寻找精细方向和打造自己的法律产品,那么,就是愧对于自己的律师执业生涯!


所以,出发前行,不再顾虑什么,朝向内心最渴望的圣地。

 


法院


2017年2月14日,到达美国的第二天,参观了西半球最古老的高等法院--波士顿的马萨诸塞州高等法院,成立于1692年。该法院现今所适用的宪法是1780年通过的宪法,亦是当今世界上仍在实施的最古老的书面宪法。法院所在的建筑始建于1803年,2000年进行过翻修,近距离观察这座宏伟精美如艺术殿堂的法庭,深切感受到仪式感给法律带来的尊严感和敬畏感!大法官Henlon女士在法庭给我们热情的分享了美国的司法制度,让我们感受到了美国的规则精神。中国的司法制度也在进步中,我们已经在踏往春天的路上。


2017年2月21日,旁听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庭审,是此次美国行中最令人向往的行程。因法院对外公开开放旁听席位仅限五十名,为了能获得旁听名额,我们凌晨一点钟便出发前往法院门口排队,在零度左右的气温下足足等待了八小时,但大家的热忱却不因寒冷而减退。 


早晨看到CNN在法院门口摆上设备准备采访,才得知联邦最高法院每年只有十几天是有庭审的,对于此次能够旁听庭审更是倍感珍贵,一切都在各种坚持下不经意间获得了。


进入法院,换上正装,十点准时进入大法庭开始旁听庭审,本次庭审的案件是2011年美国警察在美墨边境枪杀墨西哥少年案,该案例是美国近几年较有影响的案件之一,耶鲁大学及华盛顿乔治大学的教授以及各大律所等法律机构的法律人纷纷前来旁听。本案由联邦最高法院的八位大法官共同审理,法官们的年龄均在六十至八十岁之间,庭审中双方律师进行简单陈述,大部分时间为法官的交叉发问,问题速度之快,角度之犀利,需要律师庭前的充分准备和精力的高度集中以及敏锐的反应能力方能应对,双方的律师也基本在最快的时间给予回应,从法官的提问角度来看,每一个问题均彰显了对法律的审慎和对做出结果可能造成影响的考虑,该案件的结果必将会作为一个标志性案件产生一定的影响。

 


律所篇


美国行期间,我们先后于纽约和旧金山拜访了五家风格迥异的律所:


有传统综合型大所Morrison&Foerster,成立于1883年,全美过千名律师,16个办公室,在中国设有香港、北京、上海三家办事处,有200多名律师在境外工作,上年Partner人均可分配利润超过180万美刀;有成立自1978年、已在AM ranking位次名列Top50的Wilson&Elser;有小而美的MKW,仅有16名律师,均来自于大型律所,专注于科技、专利和信息安全,为雅虎公司提供专利法律服务,并以代理了三星和苹果世纪侵权案闻名;有处于自我更新转型期的Dorsey & Whitney,特别关注中美合作业务,不但有80岁还在跑步机上工作的网红合伙人,而且有极佳的客户体验和人性化的员工配套设施,其管理理念和行政服务亦是非常到位;还与号称美国诉讼“巨无霸”的 Quinn Emanuel的王律师进行了沟通交流,昆鹰以“鲨鱼”文化著称,拥有超过700名争议解决律师,处理过2441起疑难复杂的商事诉讼及仲裁案件,为客户赢得了470亿美元的赔偿金,胜诉率高达88%。而其核心竞争力是:用心做事才是根本!


到达旧金山之后,就去参观了美国泛伟律师事务所(FENWICK&WEST LLP),泛伟代表一种非常独特的律所形式,三百位律师,五百位非律师,有强大的IT团队。1976年帮助乔布斯成立了苹果公司,80年代帮助甲骨文上市,为Facebook的上市提供法律服务。帮助诸多国际知名IT公司收购并购。泛伟是一家行业性律师事务所,专注于服务科技和生命科技领域,提供该行业内的相关法律服务,如知识产权、国内国际税务、与高科技有关的国际交易、公司组建搭建、金融、证券、兼并并购、复杂的诉讼和仲裁、劳动、电子交易、通讯等。行业律所的最大特点就是客户在哪里你在哪里。简单!专业!与众不同!


本次美国行参观律所的综合感受:美国律所总体的特点是服务专业精深化,薪酬制度基本按小时制,大部分律师的日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平均每小时律师费为1500美金,根据资历不同而上下浮动。律所管理精细分工,有先进的信息管理软件系统,节省了大量人力,行政服务团队强大!美国律所的很多管理理念和实践方面,我们国家也已经在实践了。所以,法律职业共同体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我们已经在赶超大国,但需要的是更加精深和细致。美国律师的竞争更加激烈,但客户对律师的需求量和法律意识也更强,法律服务专业化程度和品质更高。我们前往彼岸是为了反诸己身,是对我们走过的路和即将前往的路的验证。无论中国还是美国,法律人的明天都离不开三个关键词:人才、专业化、匠心精神。找对人,做对事,用对工具,一切都会做的更好!


 

学院篇


你不能预见生命的长度,但却能掌握生命的宽度!哈佛,耶鲁,斯坦福三所大学的法学院是世界一流法学院,虽然拜访学习时间短暂,但感受和体会是最重要的,能触动你思维的那些点所带给你的灵感和想法已值得去为之前行和改变。


哈佛大学:在哈佛法学院聆听奥巴马的同门Dr. White讲解新世纪的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其实我们中国现在所开发的法律产品已经在与美国同步甚至超越美国,只是我们需要更肥沃的土壤去滋养,印证前行之路,冲破传统思维! 


耶鲁大学:每年招收学生约1200人,中国学生为12至15名,占总额的1.2%左右,而法学院学生少之又少。有幸能在耶鲁大学法学院课堂上聆听著名教授威廉姆关于美国律所组织管理的分享,是一次珍贵的体验。耶鲁大学的哥特式建筑群真是一步一景,堪称是三所大学中最美的校园!


斯坦福大学:别样的建筑风格,土黄色的外墙,广阔的校园占地,低调而奢华!在斯坦福大学,美国行的46位梦想同行者在这里写下了给五年后自己的信,把自己的五年愿望封存进了时间胶囊。五年后,带着我们的果实,再聚首。


西点军校:在这里聆听西点著名教授Dr.Todd Henshaw讲解“西点领导力”,了解到每个西点军校的学生四年间,每天平均睡4小时,工作日睡眠时间不超过3小时,人的无限潜力可以用强大的意志力来激发!虽然我们做不到每天只睡3小时,但我们把这种西点精神带在身上,用在我们每一个小目标上!我想没有什么事情会很难。

 

 

科技篇


这次美国行我们来到了硅谷的IBM、谷歌。


非常难得能进入IBM全球总部,Deborah Magid黛博拉.马吉德-风险投资战略总监给我们讲解《构建认知商业》。开发的Ross系统是由IBM Watson技术支持的全球第一个智能律师,颠覆法律服务的时代已经到来!目前该技术早已和中国的医疗行业合作,并做出了出乎意料的成绩,已经在颠覆我们的传统思维模式!


进入谷歌园区,与想象中有所不同,员工们的打扮休闲而随意,停放的车辆和办公场所平凡而低调,但展示出高科技的力量却是震惊世界,阿尔法狗战胜了人类取胜出人意料!谷歌地图随时可以搜到世界的某一个角落的三维立体画面。街区内随处可见的无人驾驶车辆在马路上行驶,顿时瞪大了眼睛!我们的未来更多的事情可以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而我们律师行业,也正面临着技术驱动法律的颠覆和冲击,标准化的法律服务将会被机器所替代,而非标准化的法律服务会更加依赖机器。

 


收获篇


此次美国行无论是哈佛、耶鲁关于律所发展的分享,还是亲身进入到美国律所的体验,都感觉到了中美律所管理理念的一致性,美国已是在许多方面做到了领先世界的国家,在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而中国的律所管理其实也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全国综合型大所的团队建设、知识管理以及薪酬制度也已逐渐完善。来到这里,更多的是一种探寻和验证。听分享的过程,也是一个比对的过程,每天的学习都是一种思想的碰撞和灵感的迸发,确认了自己的执业理念和方向,更加坚定了勇往直前的信心。


这次美国行的大部队中,有全国综合型大所主任,有获得ALB中国最佳女律师的专业型大所主任,有代表中国领先理念律所模式的旷真集团律师,有在全国各地城市排名前列的律所主任及合伙人,也有全国各地的小而精的专业律所主任以及自己带团队的合伙人们,更有年轻优秀的未来合伙人。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认为,两人之行便有我的老师,每个人身上都有着他自己的闪光点,有着别人身上没有的特质,所以与他人同行,学习他人长处,汇集于己,深受其益。无论是哪个梯队的人才,大家都有着各自值得他人学习和借鉴的闪光点。与不同的他人交流,收获不同的精彩。


其实,在前行的路上,有很多同行者已经走在了时代的前沿,他们已经在通往实现梦想的路上,遇见了这么好的同行者,使我们变得更加有动力,有一股推力在使我们愿意去突破性格所限的那个壳,去激发出自己都无法预想的巨大潜力。


所以,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听过的音乐、遇见过的人和事,都会化作你灵魂里的雨露凝聚于你的全身,展现于你的气质,散发着芬芳。


十五天的游学结束了,iCourt给我们带来了满满的极致体验,他们的用心服务、每天的各种复盘、随时的细节调整以及精美的行程设计,还有很多让你意想不到的Surprise,这就叫做超出客户预期,个性鲜明的律师们被这种极致服务所打动。回来后得知本次美国行是iCourt美国行的收官之旅,包括也是最后一次国际行,庆幸自己参与了,以此来告诫自己,无论怎样,先走出去!接下来会有好多个第一次,把自己的1.0版本先秀出来,加油!


以此心得来纪念2017年2月13日至26日这段梦幻般的游学之旅!

                                   



专栏编辑  |  雪梨卷     排版编辑 |  祁祁

了解更多课程详情

扫描二维码联系诺诺多

法秀为法律人带来有价值有温度的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