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华毕业生:我为什么放弃红圈律所?| iCourt

 唐律师的资料室 2016-04-27

今天带来一位清华法学院毕业生的故事,他放弃了红圈律所,选择了一份令他激动的事业:助求变者改变,帮助无数法律人达成在思维、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上的深刻变革。


iCourt 与众不同的法学院,信仰技术驱动法律践行改变的力量。万物生长的季节,我们启动了【新橙计划】招募优秀实习生,如果你想见证改变并参与其中,请将简历发送到:hr@icourt.cc


关于员工福利,除了你能想象的一切,还有一项:与最优秀的人一起工作。



作者:王振宇

学校:清华大学

 

 “人各有志,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想法。如果你决定好了,那我们祝福你。”一个多月前的中午,当我跟老板提出要离开的时候,他依然很宽容。


能在顶尖律所工作,是许多法学生的梦想。当这一梦想即将变成现实,我却向他挥手道别。


我是个非典型文科生。初中开始迷恋电脑,做网站,搞机器人,那时候的想法就是要学计算机。后来误打误撞进了文科的门,当然,一场美丽的意外也就此开始。2012年我进入清华法学院,梦想着成为一名律师。


大学里我开始到处实习实践,却意外地发现法律行业对技术的不敏感。在法院,我见到了许多无法熟练使用电脑的法官,他们每天向我抱怨,文书上网如何挤占了他们大量的时间,某度搜索越来越找不到想要的案例。


在第一家实习的法院,我的第一个任务是打字。一位法官把数页的材料交给我,让我帮她重新在电脑上敲出来,以便她修改。15分钟后,我把一份完整的文档交给她,她瞪大了的眼睛里写满惊讶。但是,她对我解释的OCR显然不懂,也并不感兴趣。接下来几天的任务是填写一堆文书。在忍受不了手动填写的低效和易错后,我终于找到方法让Excel和Word喜结连理,几十份文书一挥而就。


那天,几个庭的文书填写工作蜂拥而至,法官们因为这些小小的技巧而无比兴奋,如同普罗米修斯带来了火种。被解放了的法官和书记员那一天得以早早下班,手舞足蹈。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法律从业者是如此保守和对技术不敏感。那时起,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技术离法律人如此遥远。


在这个大多数领域已经实现办公电子化的时代,电子设备端的工具数不胜数,每天还有大量内容在各平台应用商店上架。显然,问题并不是缺少工具,而是如何才能记起,或是探寻、发掘那些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拿到任何一个棘手的问题,我的第一个想法永远是如何用技术加以解决,而不是埋头就干。我曾花很多时间在研究或创造工具上,它所带来的效率提升,价值远超我为此所消耗的时间;我也经常花费几百元购买一款正版的APP,因为今后所节省下的时间价值,远无法用几百元衡量。


任何一个时代,工具的价值都远远超过工具本身,甚至可以引发一场变革。然而道理人人都懂,却未必人人都能如此去做。


我曾在一家“小所”实习,合伙人拿到一家小贷公司的案源,几千笔坏账的每一位违约者都需要单独起诉。向法院主张的金额,竟是主办律师与其助手一个一个用计算器敲出来的,仅几十个数字就花费了一下午。不甘于此的我利用闲暇写了一款简单的excel计算器,从违约天数到诉讼费用一应俱全,这足以解放大量人力。


法律人本应是最睿智的群体,在技术面前,却难当这一称号。时间就是金钱,我开始寻找机会,去改变法律人的工作方式,提高法律人的工作效率。


2012年恰好是移动互联网开始爆发式增长的一年,巨头纷纷发布移动互联网战略,许多传统行业在互联网的入侵下开始发生颠覆。法律行业在这一波洪流中迟迟按兵不动,少量先锋队又陷入困境。这促使我开始思考,如何将技术应用到法律领域,来给这一古老而又神秘的职业增添新鲜血液。


国内法律与技术相结合的产品曾长期地停滞于法律数据库和卖广告位的阶段,许多年没有改进。技术人一直在觊觎法律服务业,但挡在他们面前的却是巨大的专业壁垒。


改变一定要从法律实践者内部开始。然而,即使是法律人中最激进的群体——律师,也依然是保守的。法律是在创设边界,法律人在大部分时候是不被鼓励创造性和想象力的。他们不断被教育要遵循先例,重视经验。即便是有创新,也要首先满足现有的框架。长期以来,这种思维模式导致法律人很难接受新的事物,更不用说想象和创造新的事物(虽不能全部否定,但依然进度缓慢)。


然而同样的事情不仅发生在实务界,法学院的年轻群体亦如是。几年前,我曾跟许多同学讨论,是不是可以设计这样一款产品:当事人面对简单案件将不需要再咨询律师,基于司法大数据的分析就可以得出初步的答案(两年后,这种产品已经上线)。我接连找了好多同学合伙来做这件事,然而大家都认为我疯了,异想天开,认为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带着一份失望和遗憾,我也加入了浩浩荡荡的毕业生大军,开始找寻工作。红圈所的工作紧张而充满挑战,合伙人亦师亦友,团队小伙伴的关系也十分融洽。如果我选择做律师,那一定是很理想的团队。


然而几个月后我发现,不断深入的工作不仅没有浇灭我的激情,反而给了我更多的想象空间。在体系成熟的法律服务流程中,我看到了更多可以引入技术的节点;在律师的日常工作中,我看到了更多可以用技术驱动的可能。这令我十分兴奋,对新事物的热情又重新燃起。但我依然很犹豫,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有勇气放弃这份人人梦想的职业。


3月份,我参加了iCourt第二期伯乐会,开始深入接触iCourt。那个时候,我调研了很多家新型法律机构,希望发现一些在努力改变这个行业的力量。与iCourt的邂逅让我十分惊喜——技术驱动法律,这正是我所崇尚的理念。


然而真正打动我的,不是理念,而是改变和求变的力量。3月底,我旁听了iCourt长沙主任年会。在这里,我第一次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律所主任们,如何通过iCourt,在知识、技能、思维、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上发生的深刻变革。他们是律师界最渴望变革的一群人,在听到每一个新词、每一项新技术时,他们眼中都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我开始不由得佩服iCourt,它将无数新鲜血液,源源不断地输送给那些渴望改变的人们,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迎接未来。我发现,iCourt被成千上万名法律人需要着,助求变者改变,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也是在这次主任年会上,我更深入地了解到iCourt所做的事情和意义,原来都远不止教育。


第二天,我开始认真地决定离开。


离开,便是迎向未知。


面对未知,人总会感到恐惧。而破除恐惧的最好办法是探索,不是逃离。在这里,我想象不出自己十年后的样子。甚至两年,都不可言状。这让我好奇,又激动,因为有无限的可能等待着我去创造。


红圈所的工作当然令人兴奋,但成熟体系下的发展路径也相对稳定。如果我努力工作,头脑灵活,不出什么大乱子,十年后我有很大可能成为一名衣食无忧的律师。每日西装革履,出入繁华地段,谈着那些别人一头雾水的专业术语。我也可以拿着手中的OFFER,选择去国企,去银行,拿户口,去过更有路径或所谓安逸的生活。只是,我不愿现在就看到自己十年后的样子,我希望去探索人生更多的可能。去探索,去挑战,去冒险。因为我还年轻,无惧失败。


作出决定的那天正是《疯狂动物城》热映的时候。有这样一段影评深深触动我:年轻的时候,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决定自己这一生要做什么。你可以选择复制父辈们的经验道路,安全又保险。你也可以选择遵从自己的内心,去外面的世界尝试一切。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力量在探索着法律界的未来,法律人开始觉醒,巨头也悄然齐聚。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未来已来,只待天明。技术的潜流悄悄汇入这个古老行业的根基,天亮之后,将是全新的风景。而我,不想成为天光大明后被推醒的一员,我想要做那个,让曙光来得更早一些的人。



如果你也是一个不愿坐等天明的人


请将简历发送至:hr@icourt.cc


—— iCourt ——

“新橙计划”


实习生招募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