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盘点那些在邓州农村已经消失和即将消失的职业

 jtq感恩一切 2017-03-06



随着社会的发展,那些我们熟悉的职业已经消失或即将消失。而那些儿时的记忆与叫卖声却难以忘怀。

卖冰棍:

一道暑假有不少童鞋那时候推着自家的自行车做个简易的泡沫保温箱,批发点冰棒与雪糕走乡串户勤工俭学。稚嫩的叫卖声:冰棒~~雪糕~~,记得那时候还要带个挂篓装啤酒瓶,啤酒瓶可以换冰棒。于是一到夏季收集大人喝酒后的啤酒瓶也是每个孩子必须行动的任务,直接关系到这个夏天你能有多少冰棒吃。还分有普通的啤酒瓶与带'B'字的啤酒瓶,后者能换2个冰棒。那时候的冰棒是农村孩子唯一的夏季解暑零食,那味道与叫卖声难以忘怀。

如今超市便利店到处都是,再也见不到这些叫卖的身影。冰棒也有啦个洋气的名字--冰淇淋,品种品牌也是琳琅满目。你是否还记得儿时的味道,与这个职业带给我们的记忆与快乐。

剃头匠:

走乡串户挑挑子的剃头匠,是那个时代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剃头啰~~叫卖声一喊,小村子里就热闹了。小孩们首先好奇的围过来,看打人们剃头剃胡子,边跟剃头匠聊周边村子的新鲜事。

当年的剃头工具你还记得吗?手动推子由于半自动加上不太锋利,小编小时候可是体验过,夹头发很疼。那个电动的推子推头冰凉还会震动一开始推脖子上那片头发,小编就慎得慌你懂。不过最让我感兴趣的是这个黑色的带子。

每刮一会就要在上面来来回回的打上几遍,有磨刀的效果吧。

现在到处都是高大上的美发会所,环境好了,消费贵了。老手艺的剃头匠们也都大多不在了,这个职业也就变味了。

焊胶盆 焊胶碗 补锅:

踩着个小风箱,拿着喷火苗的焊头把胶带烧软修补胶制的盆碗。也是小时候常见的一门老手艺,经常被小伙伴们围观。


补锅,以前是街道手工作坊的一门职业,属集体性质,学徒三年,工资极其微薄。出师后,处境才稍微有所改善。按锅的品种来决定工程的不同,例如,有专门补铁锅的,补搪瓷器皿的,补铝锅水壶的,技术、火候各不相同。


修钢笔

在以前,钢笔大都是舶来品,以派克金笔为多,那个年代的派克金笔,手感极有分量,笔尖的顶部有一点点黄金,字迹圆润,书写起来极其流畅。但使用久了,磨损很大,就要找修钢笔的师傅镶金。小时候校门口还有过


由于现在钢笔品种实在太多,配件配到笔上也不是很协调,这档营生几近绝迹了,只能在学校周围和乡镇上,还可以见到修笔人像笔一般瘦削的身影……

捏糖人:


小时候的集镇上总是会有这些捏糖人的民间艺人,他们把糖熬成糖稀通过代代相传的手艺,或捏或剪或拉伸或吹气制成各种造型用高粱秆子上的一截插起来。好看能吃也是我们小时候追捧的零食。


记忆最深的还是那个吹气而成的大老鼠

而现在虽然咱们这里已经不见有人出来制作叫卖但是在外地捏糖人已经申请了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并在结合当前工艺水平与创新制作了更多漂亮的造型,娱乐孩子们。

棉花糖:

棉花糖也承载这我们童年的快乐,现如今已很少有人从业啦。偶尔过年在公园会看到,依然会有年轻人会买给孩子。

冰糖葫芦:

看见别人吃就会流口水有木有?

冰糖葫芦有着很悠久的历史文化,现如今仍有少数人从业,在逢年过节的集镇等地摊能见到举着叫卖。多数以加盟店,改良新型的为主,加入了很多水果五颜六色煞是好看。

阉猪娃(俗称疝猪娃)




腰里带把刀,骑着自行车每到一村就用牛角一样的号子,响亮的吹着。村里就知道来疝猪娃的啦,小村子就热闹了。逮猪娃,熟练的小手术,是他们吃饭的手艺。


如今的农村养猪的都少了,这个职业也就消失啦!

收鸡子


图上是后来交通工具换成摩托车啦,在以前都是自行车一侧挂个铁笼里面都是走乡串户收来的鸡鸭鹅,自行车后座插着一杆用布条编制的网兜。网兜是逮鸡子用的,当时的鸡子等家禽都是散养,平时都在村里树上窝着能短飞一段距离。
这个职业不是一般人能干的,逮鸡子着实是个力气活,小时候围观追着鸡子满村子跑。而收到的鸡子当时大多都由收鸡人骑着自行车每天送到县城的菜市场的贩子这里集中出售。每天的体力支出很大,有的每天走村串户去县城再到回家,平均每天百十公里的路程很辛苦。那时候的鸡子就是现在吃不到的柴鸡。
现在已经到处都是大规模的养殖已经很少能见到了,据悉襄樊的鸡贩子都快把邓州的市场给占领啦!


牛经济


南阳黄牛素来远近闻名,牛经济也就是牛中介这个职业由来已久。在各个农村集市都会有一片或树林或空场有木桩的地方,就是黄牛交易市场。市场里就会有牛经济忙碌活跃的身影与周边村子牵牛来卖的老农们讨价还价。

现如今养牛的少了,农村留守老人不敢养,怕被贼惦记被贼偷。一头黄牛价值万把块,头牛事件在农村时有发生。邓州市场的牛肉供给也大部分也依赖山东市场啦,牛经济也就消失在时代的发展潮流中,大多已改行做放树、说媒等。

玩把戏

玩把戏的一到村子,铜锣一敲整个村子就沸腾了。现场不输于现在的演唱会,记得是表演完了挨家挨户讨点粮食,五谷杂粮都要。听老人说他们大多是安徽或南方闹天灾没饭吃才出来跑江湖的。



大多是一家人为小单位流浪演出,常见的表演套路有小孩的软功、平衡、翻跟头、独轮车、草帽飞等,大人有空手劈砖、顶自行车、咽喉顶钢筋、肚皮吸碗、吞钢珠、马术、筷子转碗等杂技。


收头发辫子

”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漂亮有好看,一双美丽的大眼请,辫子粗又长。'李春波的这首歌红遍大江南北,也印证了那个时代女性拥有一条大辫子是多么的普遍。一个职业收头发辫子,也不陌生吧。随身带着一把锋利的剪子,每到一村就扯开嗓子喊:收头发辫子~~~.记得他们的美发手艺确实不咋滴,直接超短啦剪,为了他们多剪点头发把姑娘那头发留得很少,很难看。

后来美发行业快速发展,头发造型好看啦。短发好打理,精神。留辫子的也少了。头发又烫又染损伤严重,也没人要了。假发也用合成的毛纤维替代,这个职业也就消失啦!

杂货郎(呼朗挑)



这个职业估计有上千年的历史,从最早的一条挑担走乡串户到人力老车到自行车后就消失啦。记得最清楚的是能换针线、小玩具、日用小杂货等,每到一村铜锣一响也是小孩们追逐围观的对象。
记得小时候有一个故事讲一个小孩光着身子一丝不挂,偷了杂货郎一根针藏在屁股缝里,母亲表扬儿子。最后儿子成了江洋大盗,枪毙那日猛然醒悟是母亲害了他。谁还记得这个小故事。




邓州人请加杨过微信《18939209007》最新资讯朋友圈内先知道!免费找对象,顺风车,公益信息,发广告,求职,招聘,房屋租债,吃喝玩乐,邓州优团同城网购,送货上门,货到付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