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肺病证 >肺痨

 願隨身 2017-03-06


肺病证 >肺痨

 



肺痨,是肺结核的俗称,又叫结核等。英文叫Tuberculosis,所以又叫TB。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患。主要以咳嗽、咳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为其临床特征。多因体质虚弱、气血不足、痨虫侵肺所致。

本病名称历代沿用甚多,宋代以前称为尸疰、劳疰、虫疰、毒疰、鬼疰、传尸等,言其具有传染性;又有根据症状特点为名者,如肺痿疾、骨蒸、伏连、劳嗽、急痨等。宋代开始则以痨瘵病名统诸称,沿用至晚清,近百年来称为肺痨。

[历史沿革]
《内经》虽无肺痨病名,但对本病的临床特点,即已有所记载,如《素问·玉机真藏论》“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脱肉破腘……肩髓内消”。《灵枢·玉版篇》说:“咳,脱形,身热,脉小以疾”。均描述了肺痨的主要临床症状。
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所述的脉极虚、面色薄、面色白,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喜盗汗、马刀挟瘿等也是肺痨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华佗《中藏经·传尸》已认识到与患者直接接触可致感染,认为“人之血气衰弱,脏腑虚羸,……或因酒食而遇,或问病吊丧而得,……钟此病死之气,染而为疾,故曰传尸也”。

晋·葛洪《肘后方·治尸注鬼注方》进一步言明其传染性,言“死后复传之旁人,乃至灭门。”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虚劳咳嗽候》说明肺痨是以咳嗽、胸痛、喘息、咯血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已把“尸注”、“鬼注”列入肺脏病篇,明确了该病的病位。与此同时,王焘《外台秘要·卷十六》也指出:“肺劳热,损肺生虫”,“生肺虫,在肺为病”,提出“肺虫”致病说。

宋代许叔微《普济本事方·诸虫飞尸鬼疰》:“肺虫居肺热之内,蚀人肺系,故成瘵疾,咯血声嘶”,指出肺痨的主要成因及证候特点。宋代陈言《三因方》与严用和《济生方》均列“痨瘵”专篇,将肺痨与一般虚劳区别开来。杨仁斋《仁斋直指方》指出“治瘵疾,杀瘵虫”的治疗方法。

元代葛可久《十药神书》收载十方,为治疗肺痨我国现存的第一部专著。

明代程充辑《丹溪心法·劳瘵·附录》说:“盖劳之由,因人之壮年,气血完聚,精液充满之际,不能保养性命,酒色是贪,日夜耽嗜,无有休息,以致耗散真元,虚败精液”。强调该病形成的内因,倡“痨瘵主乎阴虚”之说,突出病理重点,确立了滋阴降火的治疗大法,李梃《医学入门》指出“潮、汗、咳嗽、见血、或遗精、便浊、或泄泻,轻者六症间作,重者六症兼作”,概要地提示了本病的六个主症。

张景岳《景岳全书》云:“至若劳瘵之有不同者,或以骨蒸、或以干咳,甚至吐血吐痰,营卫俱败,尪羸日甚,此其积渐有日,本末俱竭而然”,提出肺痨是慢性消耗性疾病。李中梓《医宗必读》确立了“补虚以补其元,杀虫以绝其根”的治疗大法。

总之,历代中医对肺痨的认识,大约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汉以前认为本病属于虚劳病的范围;二是从汉至唐代,认识到该病具有传染性;三是宋代以后,对其病因病机认识及理法方药日趋系统全面

[范围]
肺痨病包括西医的肺结核病,肺外结核与本病表现相同者,亦可参照本病论治。

[证候特征]
一、主要证候特征
  咳嗽、咯血、潮热、盗汗以及身体逐渐消瘦为本病的主要证候。以上诸症,可间作,也可相继发生或兼见并存。
二、证类特征 
  本病一般可分为肺阴亏虚、阴虚火旺、气阴耗伤、阴损及阳四类证候。
三、证候转化与演变特征
  本病多表现为本虚为主,以肺阴亏损为主要病理机制,在疾病发展变化过程中,各证候既可单独出现,也可相互转化


[病因病机]
一、病因
该病致病因素有二:
① 感染痨虫:直接接触或感受病者之气,致痨虫侵入人体而发病。
② 正气虚弱:凡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嗜欲无节,七情内伤,如酒色过度,忧思劳倦,或大病久病后失于调治等,均可导致正气虚弱,“痨虫”乘虚伤人。
二、病机 
 发病  肺痨具有传染性,一般发病以缓慢发病多见,但也有急性发作,很快恶化者。
 病位  本病病位在肺,病变过程中,可影响整体,传及脾、肾等脏。
 病性  本病病性是本虚,病变过程中可形成五脏亏损,但以肺、脾、肾三脏的阴阳气血虚损为主;亦有标实者,以痰浊、瘀血多见。
 病势  总的趋势是由上及下,始于阴虚,进而阴虚火旺,或气阴两虚,甚者阴损及阳,致阴阳两亏、气血俱虚。
病机转化  初起肺体受损,肺阴受耗,肺失滋润——肺阴亏损证;继则肺肾同病兼及心肝——阴虚火旺证;或因肺脾同病——气阴两伤证;后期肺脾肾三脏交亏,阴损及阳——阴阳两虚证。
证类病机肺阴亏损:痨虫犯肺,侵蚀肺脏,肺喜润恶燥,肺体受病,阴分先
     伤而致该证。
阴虚火旺:肺痨日久,久而及肾,致肺肾同病;或青壮之年纵情恣
     欲,耗伤津血,肺肾阴伤,虚火上炎而见此证(肾为肺
     之子,肺虚肾失滋养之源或肾虚相火灼金,上耗母气)
气阴耗伤:肺脾同病,阴伤气耗或因素体虚弱、劳倦、饮食不节等
     内伤脾气而感痨虫所致(脾为肺之母,肺虚及脾,子盗
     母气)。
阴阳两虚:肺痨经久不愈,阴损及阳,肺脾肾三脏俱虚,肺病及
     肾,肾虚不能纳气;或脾虚及肾,脾不能化精以资肾,
     由后天损及先天而见阴阳两虚之证。

病因病机图示:
肺病证 <wbr>>肺痨


[诊断]
该病诊断可据如下几项:
① 有与肺痨患者长期密切接触病史。
② 以咳嗽、咳血、潮热、盗汗为主症伴见倦怠乏力、身体逐渐消瘦为特征的临床表现。
③ 结合放射等理化检查。
具备②,参考①、③项可以确定肺痨的诊断

[鉴别诊断]
与虚劳相鉴别肺痨为一个独立的病名,且具有传染性,而虚劳是多种慢性疾病虚损症候的综合征,不具有传染性;肺痨病位在肺,以阴虚为主,而虚劳以五脏并重,以肾为主,阴阳俱虚。

与肺痿相鉴别肺痿是指肺叶痿弱不用,以咳吐浊唾涎沫、张口短气为主症的慢性虚损性疾病,虽然肺痨的晚期可转归形成肺痿,但有从轻到重的因果关系,而且临床主症表现不同,是其鉴别诊断的要点。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抓住主诉:咳嗽、咳血、潮热、盗汗、胸痛,身体逐渐消瘦。
    分析病位   

病位在肺咳嗽痰中带血、口干咽燥。
病位在肺脾咳嗽痰中带血,口干咽燥,伴有气短乏力,食少便溏。
病位在肺肾咳嗽痰中带血,口干咽燥,伴有潮热、盗汗、五心烦热。
病位在肺肝咳嗽痰中带血,口干咽燥,伴有性情急躁易怒、胸胁掣痛、梦遗失精。
病位在肺脾
  心肾
咳嗽痰中带血,口干咽燥,伴有面浮肢肿、五更泄泻、心悸气短。


[治疗原则]

① 肺痨总为正气亏损、痨虫入侵、肺阴耗伤所致,故治疗可遵循《医学正传·劳极》提出“一则杀其虫,绝其根本;一则补其虚,以复其真元”两大原则,杀虫是针对病因的治疗,补其虚复其真元,以提高抗病能力。

② 调补脏器重点在肺,并应注意脏腑整体关系,同时补益脾肾。

③ 治疗大法应根据“主乎阴虚”的病理特点,以滋阴为主,兼火旺的兼以降火,如合并气虚、阳虚见症者,则当同时兼顾。 


[分型论治]

    肺阴亏损
    症状:干咳,咳声短促,痰中有时带血,如丝如点,色鲜红,午后手足心热,皮肤干
     灼,或有少量盗汗,口干咽燥,胸部隐痛。
    舌脉:舌边尖红,脉细或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
    主方:月华丸

月华丸 来源 医学心悟

【制法用量】

天冬10克  麦冬10克  生地黄20克  熟地黄20克  山药30克  百部30克  沙参20克  川贝母10克  阿胶10克  茯苓10克  三七10克  獭肝20克  菊花10克  桑叶10克  

蜜制小丸,1次服15克,1日服3次。

【功效】滋阴润肺,养血止血,清热止咳。

【主治】主治肺肾阴虚。久咳或痰中带血及劳瘵久咳。

【现代应用】现代医学认为本方增强心肺功能,调整水液代谢,补血、止血。主要用于:肺结核合并出血、支气管扩张合并出血、慢性咽炎,见久咳少痰,潮热,咽喉乾燥,脉细数者

    加减:① 酌加玉竹、百合、羊乳等滋补肺阴。
       ② 咳嗽甚者加杏仁、瓜蒌。
       ③ 胸痛明显者加郁金。
       ④ 咯血者加仙鹤草、白茅根。
       ⑤骨蒸潮热者,加银柴胡、功劳叶、白薇。
    阴虚火旺
    症状:咳呛气急,痰少质粘,或吐稠黄痰,量多,时时咯血且量多色鲜红,午后潮热,
    骨蒸,五心烦热,颧红,盗汗量多,口渴,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形体日瘦。
    舌脉:舌质红绛而干,苔薄黄或剥,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
    主方: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加减:① 咳痰黄量多者,加瓜蒌、鱼腥草、桑白皮。
       ② 咳血不止加丹皮、山栀、紫珠草、仙鹤草。
       ③ 伴胸痛可加三七、血余炭、花蕊石、广郁金。
       ④ 盗汗甚者可加乌梅、煅龙骨、煅牡蛎、麻黄根、浮小麦。
    气阴耗伤
    症状:咳嗽无力,气短声低,痰中偶或夹血,血色淡红,午后潮热,热势一般不剧,
    面色肺病证 <wbr>>肺痨白,颧红。
    舌脉:舌质嫩红,边有齿印,苔薄,脉细弱而数。
    治法:益气养阴。
    主方:保真汤

保真汤  来源  十药神书

【制法用量】

当归 人参 生地黄 熟地黄 白朮 黄耆各9克 赤茯苓 白茯苓各4.5克 天门冬 麦门冬6克 赤芍药 白芍药 知母 黄柏 五味子 柴胡 地骨皮各6克 甘草 陈皮 厚朴各4.5克

上二十味,研成粗末。每服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5个,莲

【主治】劳證骨蒸体虚。

【加减】惊悸,加茯神、远志、柏子仁、酸枣仁;淋浊,加蓖薢、乌药、猪苓、泽泻;便涩,加苦杖、木通、石韦、ㄈ蓄;遗精,加龙骨、牡蛎、莲须、莲心;燥热,加滑石、石膏、青蒿、鳖甲;盗汗,加牡蛎、浮麦、黄耆、麻

        ① 咳嗽痰稀,可加紫菀、款冬、苏子等温润止嗽。
       ② 挟有湿痰症状者,可配半夏、陈皮、茯苓。
       ③ 咳血可酌加阿胶、仙鹤草、三七。
       ④ 骨蒸、盗汗者可加鳖甲、牡蛎、乌梅、银柴胡。
       ⑤ 脾虚甚者加扁豆、苡仁、建莲肉。
    阴阳两虚
    症状:咳逆喘息少气,痰中或见夹血,血色暗淡,潮热,形寒,自汗,盗汗,声嘶失
    音,面浮肢肿,心慌,唇紫,肢冷,五更腹泻,口舌生糜,大肉尽脱,男子滑精、

        阳痿,女子经少,经闭。
    舌脉:舌光质红少津,或舌淡体胖边有齿痕,脉微细而数或虚大无力。
    治法:滋阴补阳。
    主方:补天大造丸。
    加减:① 肾虚气逆喘息加冬虫夏草、诃子、钟乳石。
       ② 心慌加紫石英、丹参镇心宁神。
       ③ 五更肾泻者加煨肉豆蔻,补骨脂以补火暖土。
       ④ 身体大肉尽脱者,加阿胶、鹿角胶、猪脊髓。

补天大造丸 来源 《医学心悟》卷三
【制法用量】
人参60克 黄耆(蜜炙) 白朮(陈土蒸)各90克 当归(酒蒸) 枣仁(去壳,炒) 远志(去心,甘草水泡,炒) 白芍(酒炒) 山药(乳蒸) 茯苓(乳蒸)各45克 枸杞子(酒蒸) 大熟地(九蒸,晒)各120克 河车1具(甘草水洗净) 鹿角500克(熬膏) 龟板240克(与鹿角同熬膏)
以龟鹿胶和药,加炼蜜为丸。每早开水送下12克
【主治】五脏虚损。
【加减】阴虚内热甚者,加丹皮60克;阳虚内寒者,加肉桂15克
肺病证 <wbr>>肺痨


[其他治法]

一、针灸疗法
    ①体针疗法(如表)

 主穴  太渊、肺俞、膏肓、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配穴  肺阴亏损配照海;
  阴虚火旺配合谷、行间;
  气阴两虚者配脾俞、胃俞、气海;
  潮热者配尺泽、鱼际;
  盗汗者配阴郄;
  咯血者配孔最;
  遗精者配志室;
  经闭者配血海。
 手法  补法为主


    ②耳针疗法

  选肺区敏感点、脾、肾、内分泌、神门等,可用毫针轻刺激,留针15~3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二、简验方
①葎草合剂:葎草1500克,百部、白及各500克,夏枯草,反复加水蒸馏浓缩至5000克,每天50毫升,分三次服。
②白及散《南京中医学院附院方》白及、百部、牡蛎、炮山甲等份研粉,如病灶有活动,百部加倍,每服3~5克,每日2~3次。
③芩部丹:百部18克,丹参、黄芩各9克,水煎服;如用片剂,每次5片,每日2次。
④羊胆烘干,研粉,装胶囊,每服1粒,每日3次。

三、外治法
净灵脂、白芥子各15克,生甘草6克研末,大蒜泥15克同捣烂,入醋少量,摊纱布上,敷颈椎至腰椎夹脊旁开1寸半,约1~2小时皮肤有灼热感去之,七日一次。

[转归预后]
一、肺痨患者之病理特点以本虚为主,因此其预后转归主要取决于人体正气的盛衰,若正气比较旺盛再加之正确的治疗,则可逐渐恢复正常,预后也较好;反之,若邪盛正虚,治疗不及时,病情可逐渐加重,趋向恶化,预后也差。
二、肺阴亏损证、肺脾气虚证,多在病程的早期,正气未衰时,及时治疗,患者预后良好;阴虚火旺证、气阴两虚证患者,一般预后尚可;阴损及阳、阴阳
俱虚证者,正气已衰,病属晚期,预后多为不良。

[预防与调摄]     
一、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对肺痨患者做好隔离预防。平时注意保养元气,爱惜精血,痨不可得而传,增强正气是防止感染的重要措施。
二、注意适当休息,动静结合。
三、饮食应增加富有营养的食物,如牛羊乳、甲鱼、豆浆、水果等。宜食补肺润燥生津之品,忌辛辣动火燥液之品。
四、注意思想和精神调养,禁恼怒,息妄想,乐观宁静。
五、食疗
① 肺阴亏虚者:可食百合粥(《饮食辩录》)用鲜百合30~50克,粳米50克,煮熟即可,食时放入冰糖适量调匀,晨起作早餐食之。
② 气虚不复者:食珠玉二宝粥(《医学衷中参西录》)先将生山药60克、生薏米60克捣成粗渣,煮至烂熟,再将柿霜饼24克捣碎,调入融化,随意食之。

古代文献
    《丹溪心法·痨瘵》:“治之之法,滋阴降火是澄其源也,消痰和血取积追虫是洁
  其流也。医者可不以补虚为主,两兼去邪矣乎?”
    《外台秘要·传尸方》:“大都此病相克而生,先内传毒气,周遍五脏,渐就羸瘦,
  以至于死,死讫复易家亲一人,故曰传尸,亦名转注。以其初得,半卧半起,号曰殗殜,
  气急欬者,名曰肺痿疾,骨髓中热,称为骨蒸,内传五脏,名曰伏连,不解疗者,乃至
  灭门”。
    《严氏济生方·劳瘵论治》:“夫劳瘵一证,为人之大患,凡受此病者,传变不一,
  积年疰易,甚则灭门,可胜叹哉!大抵合而言之,曰传尸,别而言之,曰骨蒸、殗滞、复
  连、尸疰、劳疰、蛊疰、毒疰、热疰、冷疰、食疰、鬼疰是也。”
    《医学正传·劳极》:“治之之法,一则杀其虫,以绝其根本。一则补其虚,以复其
  真元。”
    《医学入门·痨瘵》:“潮、汗、咳嗽、见血、或遗精、或泄泻,泄分轻重,轻者六症
  间作,重者六症兼作。”

  ★现代文献选录
    (1)曹祥用三皮汤治疗肺痨咳血26例[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6;15(5):23]。
  报道了采用自拟三皮汤加减治疗顽固性肺痨咳血26例取得良好疗效。三皮汤组成:桑白
  皮、地骨皮、牡丹皮各15克,五味子5克,煅牡蛎20克,白茅根30克,茜草、侧柏叶各10克,
  三七3克,肝火旺者加黄芩、栀子各10克;阴虚甚者加麦冬20克,百合、生地、熟地各
  10克。每日一剂,水煎服,7天为一疗程。
    (2)王桂芳·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病效观察[时珍国药研究,1997;8(6):489]。
  用自拟的养阴汤,扶正补虚治本,用抗痨药祛邪治标,可以缩短病程,和单用抗痨药治疗
  对照,两者有效率对照,差异显著(P<0.01)。养阴汤补肾养阴,主要增加T淋巴细胞的转
  化率,用药前后对照,差异显著(P<0.01)。
    唐尚有,培土生金法在肺系疾病中的运用[陕西中医函授,1996;(4):6-8]。该文
  从生理、病理角度阐述了培土生金,脾旺健肺之理,认为该法是适用于虚证的间接治肺法,
  即通过五脏生克关系,对脾肺气虚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讨论了该法在感冒、咳嗽、肺痈、
  肺痨等肺系疾病中的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