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祖惠能诞辰丨先悟佛道后入佛门,先成祖师后为僧

 悟觉见明 2017-03-06




中国美学史上,至少有过两次意义巨大的突破,一次是在先秦,由庄子完成,另一次是历经魏晋至唐宋,又分为两波,一是玄学美学,一是禅宗美学。到了六祖惠能,更是把人的主体性推到了极致。



六祖惠能,可以说是中国禅宗的创始人,与孔子、老子并称为“东方三大圣人”。公元638年农历二月初八(一说二月初九),六祖惠能大师出生。他的一生充满神奇:先悟佛道后入佛门,先成祖师后落发为僧。凭借“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传得了五祖的衣钵,使佛教禅宗思想和禅文化发展在中国达到了巅峰。



在佛教经典中,“慈”和“悲”并不是一个意思,慈是指与众同乐,悲是指去众生苦。《大智度论》中说:“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慈喜乐因缘与众生,大悲离苦因缘与众生。”佛教将“苦”视为世间万法的根本相状,修行的目的在于脱离苦海。



烦恼因人的欲望而来,无外乎贪、嗔、痴。惟有布施可转化贪欲,慈悲用以应对嗔怒,智慧来化解愚痴。惠能把定慧比为灯光,有灯即有光,无灯即无光。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顿悟没有阶级,人人皆具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



禅本质上是洞察人生命本性的艺术,它指出从奴役到自由的道路。自由是禅根本的追求,以生命为主体,洞察人生命的本性,将人从奴役的状态解放到自由。这里没有消极自由,也就没有真正的积极自由。



只有当你拥有不做某事的自由时,才会拥有做其它事的自由。只有当你有权利拒绝某事的时侯,你对这同一件事的接受才会是真正自由的。换句话说,只有当你能说“否”的时候,你所说的“是”才是真实的。



世上人们的自我本性常呈现浮动漂游的状态,就好像在天空中时常盖覆的浮云,一切法都存在于自我本性当中。如同天空永远清堪,日月永远光明,而被浮云覆盖后,上面虽明亮,下面世间却遁入黑暗。忽然遇到风起吹动,浮云驱散,则上下全部通明透彻,一切景象全部呈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教认为,为了显露自己的真,就必须破除自己的种种妄,才能解脱生死烦恼,觉悟生命的本来面目,回归生命的本源。其实妄即是真,因妄起真,有真才有妄。好比必须有水,风吹才起波浪。若无水,只有风吹,波浪从何而起呢?



真和妄的关系正如波浪与水是一样的。这个真不在别处,而在妄处。世人只需一念之间的转换,妄即可成真,而往往因为世人不能认识到真,才会被妄,妄念无休,而真就藏在自性之中。



“世人性本自净,万法在自性',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本性原本就是清净的:无生死、无是非,不増不减,不来不去,无凡无圣。慧能充分意识到本性中的邪见、愚痴、正见、智慧,提出众生应该自己度自己,“各须自性自度”。




何名自性自度?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如是度是者,名为真度。就是要摆脱和擬弃一切与本性对峙的感性的虚妄和理性的偏误,拥有一种解脱烦恼后的澄明清净心。


文字|那一座庙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