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中国地方禽畜(鸭)2017.03.06

 宛平2008 2017-03-06
    大余鸭,也称大余麻鸭,体型中等偏大,主产于江西省大余县,同时分布遍及周围的遂川、崇义、赣县、永新等赣西南各县及广东省南雄县。
中国地方禽畜(鸭)——10大余鸭

    大余鸭中心产区年平均气温为18.4℃(39.8~7.1℃),无霜期301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551.6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771.6小时,是水稻集中产区。河流较多,水源充足,鱼虾和水草等饲料资源丰富,生态环境有利于鸭子的生长发育。
中国地方禽畜(鸭)——10大余鸭

    大余鸭无白颈圈,喙青色,胫、蹼青黄色。公鸭头、颈、背部羽毛红褐色,少数头部有墨绿色羽毛,翼有墨绿色镜羽。母鸭全身羽毛褐色,有较大的黑色雀斑,群众称“大粒麻”,翼有墨绿色镜羽。
    大余鸭成年公鸭体重、体斜长、胸宽、胸深、胫长分别为:2147.00±25.60克,22.30±0.15厘米,5.90±0.08厘米,8.63±0.05厘米,6.50±0.13厘米,成年母鸭分别为:2108.00±16.27克,22.20±0.06厘米,5.90±0.10厘米,8.33±0.04厘米,6.30±0.07厘米。屠宰测定:半净膛公鸭为84.1%,母鸭为84.5%,全净膛公鸭为74.9%,母鸭为75.3%。开产日龄205天,年产蛋121.5枚,蛋重为70.1克,壳白色,厚度0.52毫米。公母配种比例1:10,种蛋受精率约83%。
中国地方禽畜(鸭)——10大余鸭

    雏鸭应选择头大颈粗、眼大有神、胸深背阔、羽毛干净、大小均匀、鸣声亮脆、腹部柔软而有弹性的雏鸭。大肚脐、缩头闭目、反应迟钝及畸形的雏鸭很容易死亡,即使成活了,其生长速度也极慢,甚至光吃不长,不能选用。同时应注意不能选用“老火”鸭,“老火”鸭是雏鸭出壳后在孵化室或运输途中时间过长,没有及时饮水开食而造成的,虽然当时看起来雏鸭活泼好动,但雏鸭身体己趋衰弱,严重影响以后的生长发育。
    大余麻鸭在当地被称为“火鸭子”,意思就是它的生活生长环境离不开水,对雏鸭进行放水活动,既促进雏鸭的新陈代谢、增强体质,又可清洁羽毛上的脏物,防止产生油毛。雏鸭放水,一般在出壳后2—3天进行,每天放水的次数和时间应根据季节和鸭龄的不同而定。
中国地方禽畜(鸭)——10大余鸭

    当前鸭农大多采用圈养方式养鸭,但圈养鸭往往肥肉增多,体型增大,加工成板鸭后级外板鸭比例增高。放牧可以充分利用野外的饲料,降低养鸭成本,且经过放牧的鸭子,其肉质更加鲜美,瘦肉含量更高。
    麻鸭经过育肥能在短时期内迅速长肉,增加体重,改善肉的品质,提高经济效益。在麻鸭体重l千克以上,翅膀主翼羽半长,背部羽毛在腰与尾部的羽毛接角相连时即可进行圈养育肥。育肥时保持鸭圈环境安静,尽量减少鸭群活动,供给全价配合饲料,任其食饱,保证充足的饮水。育肥20天左右,待鸭头部羽毛换上新毛,即可用于加工板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