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常识】心脏搏动并非是血液流动的唯一动力

 深谷幽兰p2583q 2017-03-06
心脏搏动并非是血液流动的唯一动力
心脏搏动的力量是推动血液在人体内循环的动力,这是现代医学中众所周知的常识。心脏的搏动是由构成心脏内壁的肌肉(心肌)来控制的。人们长久以来盲目地相信这一“心脏原动力”学说,医学专家们也几乎无人对此提出质疑。
被公认为最早提出血液循环理论的人是曾经担任英国王室御医的哈维(WilliamHarver),1578-1657年)。他在1682年发表的《动物心血运动的解剖学研究》中提出了“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原动力”这一学说。他通过实验证明了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于心脏搏动的力量。如果将人体的大动脉结扎,心脏内的血液就会瘀滞,由此证明了是心脏的搏动在促使血液的循环。
在哈维提出这个新的学说之前,古罗马的医生提出的“灵气学说”曾被广泛地接受。“灵气学说”认为血液由肝脏产生后流向心脏,之后从心脏流向大脑继而遍布全身。
哈维的学说发表之后,虽然也曾引发各种关于血液循环的的争论,但是不知从何时起,“心脏搏动说”变成了一种定论,再没有人对此提出任何的质疑。
但是,心脏真的是促进血液循环的唯一动力吗?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介绍一位学者,由于他公开否定“心脏搏动说”,并提出心脏最多是对血液循环进行调节的一个贮藏室的观点,而在医学界引起激烈的讨论。他就是“西式健康法”的创始人,甲田医院院长甲田光雄的老师—西胜造。
西胜造是木土工程学的专家(工程学博士),曾在隧道挖掘方面创造过历史性的功绩。在医学方面,他通过对国内外大量医学著作的搜集和研究,从中提炼出适宜的健身方法。并经过自身的试验验证,创立了“西式健康法”。曾常年致力于土木工程学研究的西胜造,对于泵的结构和功能有着深刻的了解,因此他对依靠心脏泵出的力量而使血液在全身循环的可能性提出了质疑。
西胜造非常重视毛细血管的作用,他历时几十年对毛细血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早在1930年,他就把哈维的《动物的心血运动的解剖学研究》从拉丁文翻译成日文。在那之后,他又翻译了诺贝尔生理学以及医学奖获得者、哥本哈根大学教授克劳的名著《毛细血管的解剖学和生理学》。1936年,他做了题为《心脏动力学说的谬误》的演讲,向世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我们参照西胜造的著作《动静脉吻合血管》,并结合甲田博士的说明,将西胜造对心脏搏动学说的疑问归结如下:
1、有些动物没有心脏,它们的血液循环的动力从何而来?
2、血液通过肠道毛细血管进入门静脉,门静脉内血液运送的动力从何而来?
3、对于依靠母体进行血液循环的胎儿,心脏是总原动力的说法十分牵强。
4、血液的粘着力是水的4—5倍,仅仅依靠只有1/4拳头大的左心室的收缩力量,在11秒内,要将血液从51亿根直径为0.0055-0.013毫米的毛细血管挤压出来,从水利学的原理分析,令人难以置信。(毛细血管的数量来自马丁沃格尔的统计。)
西胜造还对心脏搏动的次数进行了如下一系列的运算:
成人的心脏每分钟搏动72次,一次搏动挤压出的血流量平均为60立方厘米,连接左心室大动脉的血流速度为每秒500毫米,这一部位的平均血压为13.3千帕。
从这些数据中得出的结论是:心脏的工作量是每秒0.0013HP(英国的马力单位,1HP为746W。这个单位目前已经废除),相当于约1/60马力。仅凭这些计算结果仍无法解释清楚上面那些疑问。
从国外的一些资料中,我们找到了另外一些否定心脏搏动学说的报告。苏格兰一位名叫詹姆斯-基尔(James Kiel)的医生在1711年提出了心脏的实际压力不会超过16盎司(1磅)的结论。
根据前面所述可以得知,从心脏流出的比水粘稠3—4倍的血液,要在11秒钟内同时流进51亿根毛细血管。那么这个过程需要多大的压力呢?
意大利物理学家博雷利(G.A.Borelli,1608—1679)经过计算得出的结果为18万磅(约80吨)。
无论如何难以想象比拳头还小的左心室能够产生如此巨大的压力,西胜造因而否定了心脏搏动学说。
西胜造在他的著作中有如下的论述:
“如果把心脏比喻成一个泵,将静脉血管比作吸入管道,动脉血管比作涌入管道,那么从泵的实际结构来看,吸入管道应比涌入管道牢固几倍,然而在在人体的循环结构里,动脉血管却比吸入管道静脉血管厚几倍,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心脏搏动学说存在明显的矛盾和错误。”
然而在哈维时代,由于毛细血管还没有被发现,哈维只是根据动脉血通从心脏流向全身的现象,提出了血液是在人体内循环的的假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