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惊蛰过,灸暖和,清肝火

 369蓝田书院 2017-03-06
惊蛰景象

惊蛰,一年中的第三个节气,“立春”以后,滚滚春雷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过冬的虫卵开始孵化,但真正使冬眠动物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而是气温回升到一定程度时地下的温度。

惊蛰回暖,新生命的诞生,大地回春 惊蛰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春耕。有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雷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间雷米如泥”。这是说惊蛰日或惊蛰日后听到雷声是正常的,风调雨顺,恰逢好年景。

气温逐渐回升,春耕开始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好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装素裹的冬日景象外,中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所以中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

人应惊蛰

肝火旺盛,易怒 惊蛰时期,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尤其是老年人,易动怒,易患眩晕、中风等疾病。

皮肤病的高发时期 这个时期,风疹、麻疹、水痘和皮炎等皮肤病的发生概率增高。另外,花粉过敏症也易发生于春暖花开的季节,症状为鼻子奇痒难忍,连接不断地打喷嚏、流清涕,眼睛也经常流泪、发痒。有的人还会出现头痛、胸闷、哮喘等症状。

惊蛰手诊

惊蛰天气逐渐暖和,但温差加大,并且容易出现倒春寒,手诊过程中要注意几种特殊现象。天气暖和时候,手掌红润,有时干燥,原有的青筋会逐渐淡化,但等到气温突然变凉,这些青筋就会突然出现加重,红润消失而显现青红驳杂。部分肝气郁结犯脾胃患者,在天气温度较高时候,手部出汗会出现淡淡的酸味,多是肝气郁结化火所致,建议采用顺手膳或常饮妙手茶;部分寒湿蓄积体质,手部出汗会凉黏略发腥,多采用艾灸与爽手膳结合调养;部分痰湿体质或湿热体质,在气温较高出汗时,手部热而汗液粘腻不爽略带海腥味,常饮用手道茶与健手茶。气血虚之人,惊蛰后,更加手部苍白,主线淡白无华,建议采用抱手膳炖乌鸡调养。

惊蛰养生

提升气血,阴阳调和 惊蛰过后,各种病毒和细菌在度过了隆冬之后也异常活跃了起来。到了这个时期,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因此养生顺应阳气长盛、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

平衡作息,调养饮食起居 惊蛰时的养生,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及自身体质差异进行精神、饮食、起居的调养。《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志生。”这是说,春天早睡早起,慢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通达。

提高疾病预防意识 惊蛰是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但同时又是个疾病多发的季节。因而,这一节气中必须做好一些疾病的预防工作。由于春季与肝相呼应,养生不当则易作肝,所以需要重点保护肝脏。

惊蛰饮食

宣清淡饮食 惊蛰的饮食原则是培阴固阳,应多吃清淡的食物,再适当选用一些可以补正益气的食疗粥来增强体质,配以补品调养自身,有利于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应适当多吃温热食物 虽然冬季已经过去,但仍有余寒未清,人体内的阳气已经苏醒,开始升发、壮盛,此时可以吃温补的食物御寒助阳。例如韭菜、大蒜、洋葱、魔芋、香菜、葱,这些蔬菜性温,味辛,除了可以驱散风寒,还能抑制随着春暖而蠢蠢欲动的病菌。

应少吃酸味食物 中医认为春天里,人体肝气容易亢奋,所以名医孙思邈有“春日应该省酸”之说。虽然适量酸味对补养肝气有益,但如果本身已经亢奋的肝再摄入过多的酸味,会造成肝气过旺的现象,反而伤肝,肝受损了势必伤及脾胃,所以乌梅、酸梅之类的食物要少吃。

应适当多吃甘味食物 甘味对补脾气最有益,脾脏强健了,同样可以辅助肝气。性温味甘的食物:谷类如糯米、黑米、高粱、燕麦;蔬果类如南瓜、扁豆、红枣、桂圆、核桃、栗子;肉类如牛肉、鲫鱼、鲈鱼、黄鳝。

惊蛰起居

养足睡眠,调摄饮食 人体的皮肤在寒冷的冬天里受到刺激,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和毛孔闭合。惊蛰过后,气温升高,身体的毛孔、汗腺、血管开始舒张,皮肤血液循环也旺盛起来。这样一来,供给大脑的血液就会相对减少。随着天气变暖,新陈代谢逐渐旺盛,耗氧量不断地加大,大脑的供氧量则必然显得不足了。加上暖气温的良性刺激,使大脑受到某种抑制。因而人们就会感到困倦思睡,总觉得睡不够。

重在保暖,调节情绪 。时值公历3月上半月,天气逐渐回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冬眠生物感受到丝丝暖意,震惊而出。本节气时逢“九九”到九尽,但冷空气活动比较频繁,有时还会出现“倒春寒”天气。所以,“春捂”很重要。尤其是老年人,应随天气冷暖变化增减衣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