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粮草的战争

 船漏又遇头顶风 2017-03-07

中国古代战争中,军粮是最根本也最重要的物资,几乎没有之一。一支失去了给养的军队即便再剽悍善战,用不了多久也会因饥饿而丧失战斗力,长平之战的赵军已用自己的惨痛教训再清楚不过地证明了这点。《管子》称:“地之守在城,城之守在兵,兵之守在人,人之守在粟。凡与敌对垒,胜负未决,有粮则胜,是故军无辎重则亡。”西汉时期的晁错也在《论贵粟疏》中称:“带甲百万,而亡粟,弗能守也。”

出于这样的原因,当时各国都十分重视粮草储备,秦国就有专门的《仓律》,对此进行了各种严格规定:粮食入仓时,谷物要按黄、白、青三种分别储藏,还要注明储藏数量、各级主管人员;取粮食时,如果不是原入仓人员来出仓,就要把仓中的粮食都称量一下,称出的数目和入仓时一样才允许出仓,以防管理者私吞粮食。

这些储藏的粮食一般以万石为单位,每万石被称为一“积”;像旧都栎阳这样的重要城市,是两万石一“积”,咸阳仓则是十万石一“积”,这叫太仓,天下最大的太仓是敖仓,位于魏国广武,也就是后来“楚河汉界”的地方。史料没明确记载这座仓库储藏了多少粮食,但秦末战争中,它先是给秦军,后来又给刘邦的汉军提供粮草,保守估计,存粮至少能供数十万人次吃上四五年,其粮食储备量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光有丰厚的粮草储备还远远不够,粮草运输是一个更棘手的难题。

现代战争中,军粮都是经过处理后的压缩食品,往往由士兵们随身携带;但古代并没有这样的工艺,士兵们的军粮都是真正意义上的粮食,不可能随身携带很多,只要几天就会告罄。一旦遇上时间稍长、规模较大的战事,只能从后方将粮草运来,集中囤积在一处,在作战间隙现行烹煮;如果是长达数百里的远征或追击,甚至需要先将粮草秘密运送到距战场较近的地点隐藏好,等军队正式开拔后,再来到这些指定地点,获得补给。

当时没有汽车等现代化交通工具,想要运输粮草,一般只能由人力或畜力运输,但他们在运粮途中同样要吃粮食,路途越遥远,消耗口粮也就越多。《汉书·主父偃列传》记载,蒙恬北击匈奴的时候,粮草主要从如今山东的黄、腄、琅琊等地区运到内蒙古,每运输三十钟粮草,只能有一石最终运到前线,其他绝大部分都会在路途中消耗掉。正因为这种惊人的消耗,中国古代的军队中真正专职作战的士兵只是少数,大部分都兼任运粮的后勤人员。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估算,一支理论上10万人的军队,需要30万民夫运粮,其中能够上阵打仗的士兵也只有7万人。

更重要的是,一旦粮道被敌军截断,后方的粮草无法运输到前线,几乎就等同于己方的失败。长平之战中,白起正是注意到当地山路崎岖狭窄,赵军运粮十分艰难,派出奇兵切断了赵军补给线;数十年后的巨鹿之战,秦将章邯尽管也意识到保护粮道的重要性,专门建甬道运粮,却还是被项羽故伎重施,切断了粮道。被包围又失去粮草的赵军和秦军,最终不得不在饥饿中选择了投降,两场大战的结局早在粮道被切断后就已注定。

在当时条件下,解决运输难题的最佳方式只能是水路运粮,一方面船只可以承载大批粮草,途中的消耗也远小于陆路运输;另一方面,如果能顺流而下,运粮会更加便捷。《华阳国志》载,名将司马错曾率领十万大军、上万艘大舶船,载着六百万斛大米,从蜀地出发,浮江伐楚,攻占了商於之地。

征服百越时,由于岭南地区山峦连绵,陆路运输极为艰难,秦军迟迟无法取得战事的进展。后来一名监御史“禄”设计了灵渠,连接了湘水、漓水,军粮得以从关中地区沿着南方密布的水网一直运到岭南腹地,粮草问题迎刃而解,这也成为整场战争的转折点,灵渠修成后的第二年,秦军就基本平定了岭南地区。

另一种解决方式是从敌方那里夺取粮草,这样既解决了自己的给养,又削弱了敌军。《孙子兵法》称,聪明的将领要学会从敌人那里获得粮食,每吃掉敌军一钟粮食,相当于自己得到了二十钟;每吃掉敌军一石草料,相当于自己得到了二十石。历史上也有些这方面的战例。春秋时期的城濮之战,晋军击败楚军后,曾经“三日馆谷”,也就是在楚军营地驻扎了三日,吃缴获的军粮;楚汉战争期间,敖仓一直是刘邦项羽反复争夺的焦点,双方目的自然都是为了储存在那里的大量粮草;不事生产的游牧民族更是主要靠掠夺为生。

不过,“因粮于敌”的情况大多只适用于短期内结束、距离较近、规模也较小的战争,历史上更常见的还是烧毁敌军粮草。汉武帝打击匈奴时,名将卫青千里奔袭,攻克了匈奴的赵信城,获得了大量军粮,但汉军来不及将这些粮草运走,最后只在此饱餐了一天,离开前将剩余粮草尽数烧毁;官渡之战中,曹操突袭了袁军的乌巢,也是烧掉了那里的粮草,迫使袁绍撤军。

如果是长期的拉锯战,最稳妥的方式还是屯田。也就是在边境地带专门开辟田地,由士兵们、从内陆迁徙来的戍卒罪犯们进行耕种,官府派出专职人员进行管理。这样既克服了远途运粮的困难,也可以使军队在长期战争中获得稳定粮草供应。蒙恬在北疆戍守时,有可能采取了屯田,到了西汉时期,名将赵充国正式创造了这一形式;东汉末年,曹操也在许昌实行屯田,这为他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