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蘖禅师诗

 无奈的选择光明 2017-03-07

黄檗,法讳希运,福建闽县人。小时候在江西高安鹫峰山(后改黄檗山)出家。出家不久,先后来到浙江天台山和上都(陕西西安)寻访名师,后经一老妇指点,重回江西拜谒禅宗六祖慧能的二代传人马祖道一,当时,马祖已经圆寂,于是就从师马祖的弟子百丈怀海,尽得禅宗“大机大用”、“即心即佛”的佛法精髓。

黄檗在洪州高安县鸶峰山建寺弘法,并改其名为黄檗山,往来学众云集,会昌二年(842年)裴休在钟陵(今江西),迎请黄檗禅师上山,安置在龙兴寺,旦夕问道,并随录日常对话成集,为《钟陵绿》。大中二年(848年)裴休移镇宛陵(今安徽宣城县),又请黄檗至开元寺,随时间道,并记绿为《宛陵绿》,即是现行的《传心法要》大中四年(850)圆寂于宛陵开元寺,赐谧号“断际禅师”,塔号。“广业”。有《语录》、《传心法要》问世。他的法嗣有临济义玄,睦州陈道明等十二人,以义玄为最。黄檗作为禅宗五派之一临济宗和日本黄檗宗的始祖,名气更是震古铄今。

《祖堂集》说他相貌古怪,身长七尺,额间隆起一个大肉球,象缀了一颗硕大的佛珠一样,并且脾气很坏,喜欢打人。唐宣宗李忱没做皇帝之前,曾与黄檗共同在浙江杭州盐官(就是现在的海宁县)海昌院一起修行。李忱看到黄檗拜佛和其他人有点不同,就问:“不向佛求,不向法求,不向僧求,你礼拜祈求什么呢?”希运说:“不向佛求,不向法求,不向僧求,就是常拜拜而已。”李忱又问:“没有目的,那有什么拜头”?黄檗见他有点执着,“啪”地伸手就是一巴掌。李忱说:“你这个人真是太粗鲁了。”黄檗说:“这是什么地方,说粗说细?”又打了李忱两下。

黄檗寺黄檗寺后来,黄檗圆寂,李忱已经贵为皇帝,想起这件往事,就敕他谥号“粗行禅师”。因为当时的宰相裴休和黄檗关系不错,曾执过弟子礼,就对宣宗李忱说,黄檗打你三巴掌,实际上是帮你断了“无法、无往、无来”这前、今、后三际呢!宣宗一听有理,便改谥号为“断际禅师”。其实,黄檗打李忱或许跟脾气坏有关系,但也说不上是真打。用现在的话说,这“打人”实际上是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和禅宗慧能所创的“顿悟”、马祖的“大机大用”等修行方法是一脉相承的。黄檗在宁国凤形山说法时有一句著名的谒语:“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后来,佛教界对这种教学方法进行了总结推广,并且起了一个专门的术语,叫做“当头棒喝”。

在黄檗传教生涯中,最著名的棒喝是用在他的弟子义玄禅师身上。义玄问黄檗:什么是佛法大意?黄檗一句话没说,拿起身边的大棒兜头就是一棒,搞得义玄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义玄摸摸头又问:师傅,到底什么是佛法大意?黄檗眼睛一睁,又是一棒劈来,如此这般,连打了义玄三棒。义玄很不服气,便离开黄檗去投高安滩头的大愚禅师,大愚告诉他:“黄檗传印心切,都快被你累死了,你还问打得对不对?”义玄于是大悟,赶紧回到黄檗身边,终身再也没换师傅。

义玄驻裼河北镇州临济禅院后,将黄檗的棒喝之法不断发扬光大,终于创立了禅宗五派之一的临济宗,黄檗被尊为临济始祖。在佛教界,一直有“一花开五叶”的说法,所谓“一花”就是指禅宗,而“五叶”即是指禅宗所分化出来的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五派,当时,这五派颇有并驾齐趋之势,但南宋以后,除临济、曹洞之外,其他三派逐渐没落,最终全被湮没在历史的滚滚红尘之中了(宁国宗杲就是临济宗宋代传人)。到了现在,曹洞一派信仰者也是寥寥无几,禅宗一系唯有临济大行天下,一枝独秀。顺治十一年(1654年),福州黄檗寺主持隐元禅师,更是率30位知名僧俗,前往日本开创了黄檗宗。

据《景德传灯录》记载,当时,唐武宗李炎独尊道教。他十分宠信道士赵归真,赵归真说佛教是外国传入之教,应予取缔。于是,武宗断然下诏:规定京城长安只留4寺,陪都洛阳2寺,各州留1寺,每寺留僧10名,其余寺院一律拆毁,僧尼一律还俗,同时还派4名御史大夫巡行天下,督促废佛诏令执行。

很快在全国拆毁寺院4600余所,僧舍40000多所,僧尼还俗26万,寺院奴婢15万获释,没收寺院土地数百万亩归政府。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会昌灭佛”。在这样一种特殊的背景下,黄檗在江西洪州实在呆不下去了,只好携弟子楚南(这也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个著名人物)云游天下,经浙江辗转来到昌化与宁国交界的千顷山。黄檗一看,这山风景如画,还有万亩天池,终日碧波荡漾,登临鸟瞰,则见群峰云锁雾绕,林中蜩啾鸣唱,清花欲燃,便隐际于此。时隔不久,武宗因为服用仙丹中毒死了,宦官们便把李忱捧上了皇帝宝座。李忱登基的第一件事,就是废除“灭佛令”,并昭告天下,恢复各地佛教寺庙丛林。黄檗无心再回江西,就在这山上大兴土木,筹建慈云禅寺。

《昌化县志》、《龙塘山志》均说,黄檗是在元和年间拿着皇帝给的200两白银兴修此寺的,这种说法可能不太准确。根据有关资料推断,慈云禅寺应该建于宣宗大中元年到大中2年之间,即847—848年。建寺的银子主要依靠化缘和官府豪绅的布施。作为当时全国最有名的大和尚,讨些银子对黄檗来说是并不困难的。根据裴休的笔记,可以知道他曾经亲自去杭州买木材,这个记载和民间流传下来的一些说法也十分吻合。在宁国,人们说起黄檗,并不叫他希运禅师,也不叫断际禅师,而是称为踏木祖师,其因就缘于他在杭州买木头的一则传说。

这则传说是这样的:黄檗禅师来到杭州一家木行,老板说:“你深山建寺,山高水险,路远迢迢,不知要购多少,又怎样运去?”黄檗指着系在腰间的带子说:“这带能捆多少,就要多少。”老板一笑说:“就那么一点,毋须说买,我送给你!”黄檗连连道谢,两人随即来到江边。黄檗禅师不露声色,解下腰带,口里念念有词,向那堆木料抛去,结果除了一根沉香木,带子把堆在那的木料全部捆住了。老板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赶紧表态免费赠送。黄檗跳上木筏,将木料全部从钱塘江边踏下江去,任其沿着江底流淌到千顷山的天池之中,浮出,然后打捞上岸。人们为黄檗的大神通惊服,就叫他踏木祖师。当然,这只是一种传说,但从这踏木采购和其他象木片鱼、豆腐石、讨封皇粮等流传在千顷山的故事里,也可大略知道黄檗化缘建寺的小小端倪。

黄蘖禅师-画像据载,当时建寺规模浩大,各类工作人员多达百余人,最终建成大禅院一座,僧舍及客房99间,并在昌化白牛桥和宁国银峰大塔脚均建有脚庵,铺筑了通往千顷塘的数十里石板山道,沿途还分别建有转洞三处,供香客行人休息。此外,还在千顷塘周围建起龙门寺、车阗寺,龙井寺等寺观。建成后,四方僧侣纷纷来投,香火极旺。现在,古寺、庵亭等景观虽然不见,但许多遗址尚存。

黄檗禅师黄檗禅师主持千顷山时间不过一年多时间,大中2年,也就是848年,裴休从江西调任宣州刺史兼宣歙观察使。说到裴休,这也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他信仰佛教,可以说是到了入迷的程度。他自号“河东大士”,每每政事之余,就到名山大川寻求佛法。甚至不顾官员体统,穿着僧衣,拿着钵盂象和尚一样到处讨饭。还把已中举人的二儿子送到佛门,并写了首诗记录这件事,说是“他日忽然成大器,人间天上独称尊。”他的儿子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后来成为镇江金山寺的开山祖师,也就是《白蛇传》中的法海和尚。除此之外,裴休还做了一件更荒唐的事情,让他心爱的小老婆借到寺院许愿的机会,勾引禅师,生下孩子,说是留下一个“圣种”。

裴休到了宣州以后,马上把辖区内的寺庙都进行了重修与扩建,最著名的就是将宣城开元寺改建为大禅院,然后跑到千顷山,把早有交往的大禅师黄檗请到那里做主持,同时兼管江南佛教大丛林泾县的水西寺。在此期间,他还来到宁国白云山(即凤形山),看到山上白云寺有些败落,便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扩建。由于黄檗禅师主持的泾县水西寺(又名宝胜寺)本来即有白云寺、崇庆寺、宝胜寺上中下三座寺院,为了避免重名,就将凤形山上的白云寺改名为永清寺。

寺院修葺完毕,又邀请黄檗禅师到此宣讲佛法三天。象这样在当时可说是举世闻名的高僧来到宁国凤形山,并且是连讲佛法三天,不能不说是佛门禅林中的一大盛事,再加上法会主持人裴休交游很广,名气也大,这次佛教盛会的规模自然达到了空前绝后。据载,盛会期间,白云山上云集各界人士三万余人,连上山的石头砌成的蹬道也被踩裂了。法会过后,白云山的永清寺声名大躁,一跃成为了江南的著名丛林。自此远近香客络绎不绝,香火也十分鼎盛。沾永清寺的光,白云山也声誉鹊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