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实验总结 陶晓丹

 陶晓丹 2017-03-07


                         

这学期,我们数学名师工作室继续研究了“小学数学合作策略研究”这一实验课题。经过了上学期的摸索和尝试,每个实验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一实验给我们的数学课堂带来的转变也逐渐显现出来。这学期的实验目标更加明确,操作起来也更得心应手了,下面将本学期实验的收获总结如下:

一、恰当把握时机,使课堂扎实高效

    “进位加法”是笔算加法的重难点内容,在教学时我先出示例题“35+37”让学生独立试做,一位学生已经学过了不进位加法,所以都以为这是以前学过的内容,信心十足地开始做题了,做着做着就发现个位上的“5+7”等于12,在竖式中不知道怎样表示,我抓住这个时机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这个问题怎样解决,想出办法之后再独立完成竖式。在展示方法是发现学生想出了很多种方法,真正思考了,并且经历了进位加法竖式形成的过程。这学期学生对笔算进位加法这一知识掌握的特别扎实,我想这应该归功于这次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把握时机,在学生新旧知识的连接处,在他们真正产生认知需要是的合作才更加有意义。

二、合作有法,但无定法

上学期我们一直沿用六人一组的合作模式,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但在这学期的实验中我发现,小组的形式和人数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调整。

比如“观察物体”这一内容的几道例题各不相同,每次需要的人数也都不同,观察熊猫玩具需要4人,观察长方体需要3人,如果仍按6人一组来合作,就会有人无事可做。因此,我根据实际情况将班级分成11个组,4人一组,需要3人一组时就将原来的6人大组分成两个小组,让学生都参与其中。现在我班的小组有两种形式,即4人小组和6人大组。

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合作制作活动角,其他组很快完成了,只有2个组指导最后也没有做成,这是我让其他组的同学帮助这两个组,最后都做出了活动角。

这一个小举动让我有了深刻的反思:合作学习不应该局限在小组内部,小组内的合作应该是狭义上的合作,如果有需要,我们可以打破小组的界限,将合作变为小组之间的合作,这应该是广义上的合作。小组合作应该有序的,更应该是灵活的,实用的。

三、重用组长

组长在合作学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老师要充分相信组长,多交给他们方法,抓住机会锻炼组长的能力。现在我们班的小组长已经能很好的组织小组学习,而且能批一些简单的练习,组长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其他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大家都想当组长,老师的负担也减轻了许多。

一学期的实验结束了,虽有一些收获,但都是零散的,还不完善,困惑仍有许多,比如,组长是否该轮换,其他组员的能力怎样培养等等,希望得到领导的指导和引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