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跪九叩,行个跪拜礼,还有这么多的讲究“三跪九叩”,就是双膝跪地下三次,磕九个头。这是古代最敬重的行礼方式。起源也很早,据《周礼》记载,古代跪拜礼有九种: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三跪九叩是跪拜礼中的最高一级。 唐,朱法满《要修科仪戒律钞》一书中称道士拜礼有四种:“一稽首、二作礼、三遵科、四心礼”。稽首是三跪九叩礼。作礼就是拜礼,分一次或三次。遵科是按科仪对礼拜的规定去做。心礼是不必动作,心念口言,即可感动神灵。 在周朝就有三跪九叩礼,但并没有明确这一概念。三跪九叩礼是针对天、地、君、师、父。 跪拜是尊敬到极点的象征,下跪表示内心诚服。三跪九叩是大礼,表示内心非常非常尊敬和诚心,是拜神最大礼节。 所谓三跪九叩就是一跪三拜,拜时头要碰地,三跪九叩拜跪,拜神时先出左脚,手背向上。丧事叩头时,真正大礼是四跪十二拜,先出右脚且叩头时手心向上。 明朝初年,明太祖简化各种繁琐的礼仪。遣使至蕃国安南时,该国王对香案及诏书行五拜礼,并跪香案前,三上香,俯伏,实即五拜三叩之礼。 真正意义上的“三拜九叩”是从清朝开始的。清朝定鼎中原后,以三跪九叩的拜天之礼,取代了明朝的五拜三叩之礼。满清定制除了要对天子要行三跪九叩之礼外,朝贡各国觐见之时亦须尊此礼。由于各国礼仪习俗不一,有拒绝行此大礼的事情发生。 满清男子行跪拜大礼的程序是:双手按左膝,屈右膝跪地,左膝随之屈躬俯首,离地一寸左右,双手据地稍停,然后挺身目视受拜者胸部,手仍拊髀为一叩。行此礼必须注意,满族人最忌的是不按礼式行礼,不依形式贸然伏地一叩首,会被认为这种磕头是家中丧父出门报丧的“报丧头”。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临时政府发布文告,改革旧俗、保障民权,“废止跪拜”。孙中山提出以普通相见为一鞠躬,最敬礼为三鞠躬。“三跪九叩”礼也随之被取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