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兰结义与八拜之交的礼仪源流

 韬钧太极养生堂 2018-05-18

金兰结义与八拜之交的礼仪源流

 现代古装剧中,常有这样的画面:两个或是几个好朋友,决定结为异性兄弟,摆好祭品,聚土为香,拱手而拜,誓言曰:“......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并把公鸡血滴在同一个酒碗里,大家举酒对天地发誓。皇天,即是昊天上帝,俗称老天爷;后土,即是后土娘娘,大地之神。再把这碗酒喝了。这象征的是血祭关系。

先秦时期.孟轲《孟子·告子上·鱼与熊掌》:“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意思是说,生命,也是我所要的,正义,也是我所要的,二者不能同时都得到,就选择正义而舍去生命。古人常把“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何为金兰结义?比喻情谊坚固契合。后来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来自于:《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xiu)如兰,就是说朋友交情深厚,芬芳流传百世 ,根据这些个典故,朋友间情投意合,进而结为异生兄弟或姐妹,称为金兰结义(契若金兰)。                      

    一、八拜之交 

       中国自古是文明礼仪之邦,礼也随着文化的代表:汉字。方块字的成型,随着纸与书法也达到高峰,也即是汉唐盛世。汉字规律为“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项为造字原理;而转注、假借则为用字规律。周朝的“稽首”跪拜礼发展到唐宋的是揖礼“坐而论道”。之后就是文化衰落期,儒家文士有着汉唐之后不读书,因为宋及后续几乎没有经典产生而可以读了。而满清的文字狱,以及为了统治需要,大量篡改文献,毁书数十万而编改十几万的经史子集的四库全书。终于把相互“坐而论道”,口中为臣、属下,改成口称奴才的“三跪九叩”奴性文化,是不是开历史倒车呢?

 

        八拜之交:古代社会交际习俗。表示有交情的两家弟子结拜的重大礼节,也称异姓结拜的兄弟姐妹。后来被北方传统文化流变为世交之家,敬拜对方长辈的礼节了,虽然古时异姓氏之间的亲缘缔结是很正式的一件事情。其实吧,是文化复兴之时,一些人把明朝的四拜礼搞成八拜了,还有错误的二十四拜,四十八拜等等。但八拜之交是八个义结金兰故事,是先秦时期至汉时期的大义参天的八个道德榜样。

兄弟结义缔结时,需以香案祭品祭祀天地的代表:皇天、后土,并拜祭八义之人偶神灵为证,是一种仪式。有一些文章说法是宋明之后的八拜为:向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方各行一次叩拜的亲缘缔结仪式(不麻烦吗),实际应为对八义代表以三正拜礼,以示隆重。为结交的代称。不是八个方向都拜首。宋明之后跪拜礼皆用拱手作揖的空首礼。

    

汉唐时期的中古说法:中国自古就没有拜八下的礼,一般是奇拜或报拜,到明朝时候,才以互相四拜算为大礼,即 三正拜,加 奇拜 是也。“四拜”礼始见于《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被赵肃侯拜相以后,路过家乡洛阳,他那位曾“不为炊”的嫂嫂“蛇行匍伏,四跪自拜而谢”。是谓三拜大礼加一拜,请求原谅也。是三拜加多一拜,以示隆重。

以下是八义之士,八位金兰的代表:

管鲍之交--管   鲍叔牙,  知音之交--伯   钟子期,

刎颈之交--廉   蔺相如,  舍命之交--羊角哀  左伯桃,

胶漆之交--陈    义,   鸡黍之交--张    式,

忘年之交--孔    衡,   生死之交--刘备、张飞和关羽,

 

舍命之交:羊角哀和左伯桃兄弟为“羊左之交”,他们俩的友谊关系,比喻舍命的交情。

如胶似漆:自谓坚,品德高尚、舍己为人的君子。比喻彼此兄弟友情极为深厚,至死呵不相离。(现代表示什么啦?)

知音之交:孟浩然叹曰:“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岳飞无眠之夜也道:“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苏轼自比孤鸿,写下了“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州冷”句子;贾岛却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丘”的辛酸;豫让“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慷慨豪情又怎样的难得?知音难觅,知已难寻,人生得一知已已足矣!

   二:三拜礼出处

      (1)古人相见以奇拜为常礼,报拜为回拜,唯遇特殊情况才三拜,以示情切。《左传.僖公十五年》:“秦获晋侯以归……晋大夫三拜稽首。“晋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北周宣帝时﹐始改三拜为常礼。””《周书.宣帝纪》:“﹝宣政元年九月﹞诏诸应拜者﹐皆以三拜成礼。参阅赵翼《陔馀丛考.再拜三拜四拜五拜》。”

      (2)主人对众宾行礼,不及一一相拜,仅以三拜表示。《仪礼.乡射礼》:“主人西南面三拜众宾,众宾皆答一拜。郑玄注:三拜,示徧也。贾公彦疏:三拜示徧也者,众宾无问多少,止为三拜而已,是示徧也。”

(3)大乘佛教以三拜表示身﹑口﹑意三业归敬。宋道诚《释氏要览.礼数》实改编与华夏三拜禮也:“今释氏以三拜首,盖表三业归敬也。”《智论》云:“内式礼拜,大约身口业也。佛法以心为本,以身口为末。故三拜为礼数也。”也是取用了华夏的三拜为多的礼仪。在原生印度就是一拜。

三、后世礼仪演化

隋唐时期,古代的“胡椅”即称椅子,在上层流行,人们渐渐坐在椅子上了。因为唐代比较的君臣一体。所以大家基本上都坐到了椅子上。大臣要表示尊敬,就从椅子上站起来。唐初出身世家大姓的大臣,觉得和皇帝平起平坐很正常。

宋朝人的要表示尊敬怎么办呢,基本上是作长揖。至于“跪”,那是跪天、跪地、跪父母,是非常重大的仪式才用的,且都用空首礼。叩头”和“跪拜”是有区分的,叩头如捣蒜,在古代一般是被认为有罪的犯人行的礼。满清的三跪九叩的叩首礼多是叩头连连,现在传统文化圈也是流传使用乎。

宋代时赵太宗为了威严,把大臣的座位给撤了,让宰相大臣们对他立而论道,从那之后变成皇帝坐着,大臣站着汇报问题。不是一句话就完了的,君臣要讨论很久,站着很累,所以赐坐是很尊贵的地位。中国古代称椅子是“胡椅”。跪拜倒是古已有之,不过非重大庆典不用,比如登基比如祭祀天地。跪拜就是用空首礼,传统婚礼时父母也就回个拱手作揖了。

后来宋亡,文天祥被解到大都,忽必烈要他跪,他说“南揖北跪”,跪是你们胡人的风俗,我们“南人”是作揖的。当然这也是借口。“三跪九拜”在进入传统郡县制社会后期,汉人的朝廷“跪拜”的礼节很少用。唐多用作揖与宋用拱手作揖。元清朝廷才多沿用跪拜礼。搞清楚稽首的对象是谁?是天地祖宗!跪拜的对象是谁?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跪长辈、先祖等,是一个家族子弟对祖辈的尊重和纪念,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元清征服中国与“五胡乱华”一样,都使中国文明大衰退。元朝的左衽和汉儿话,四等人;满清更糟!“五胡”最终接受了中华文明,彻底汉化,然而,满清为了正名篡改历史,使中国“奴佛化,伪儒化,荒蛮化”!

今天的中国:“英武刚烈”的汉文明,早已被“奴颜悲戚”的满请殖民奴才文化所代替;汉文明的“血性”,早已被奴才文化的“奴性”所代替;汉文明的“顶天立地”,早已被奴才文化的“卑躬屈膝”所代替;汉文明的“舍生取义”,早已被奴才文化的“苟且偷生”所代替;汉文明的“侠肝义胆”,早已被奴才文化的“变节求荣”所代替。清在这方面的可以指摘的是唐宋朝会可以坐立对君,而清则是跪奏跪受三跪九叩。但这又和稽首恭敬无关了。

   满清铸就了一个野蛮部落前所未有的罪恶,故清末衰败…… 赵烈文说:【国初创业太易,诛戮太重,所以有天下者太巧 】天道难知,善恶不相掩,后君之德泽,未足恃也。”曾国藩无言以对,沉默良久说:“吾日夜望死,忧见社稷之陨。

满清是大中华开始落后于世界的罪魁祸首,它毁掉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和文化,更使得一个千年文化文明帝国败给一个崇尚唐宋文明的小岛倭寇!使得中华民族在一个使用唐宋文明的倭寇手里被欺压一百年,此乃滔天大恨?抑或是吾辈内斗及弃用祖先文化的悲哀。

 

编者按:礼者,敬而已矣。阴柔与阳刚相辅相成,心性有六与身形有四,二者备矣为正道中庸,过度唯心,形必下。中华文化,在汉时期最为兴盛,唐代的兴盛奢华既是过了。现代人们皆知合十鞠躬的印度佛教礼,皆知皆用日本文化象征的鞠躬。焉知我华夏拱手作揖礼仪是阴阳文化的代表,人是复杂为阴,手为简单的阳,重点为揖礼推手后,手臂水平于大地,身躯磬折为刚正,阴阳相辅的大方中正的君子之礼,礼义是内德外显礼仪是像,内外相呈方为礼仪。拱手礼就是中国文化的象征,请广而用之。

谁还知道拱手礼?谁常用我中华礼仪?哪段历史的礼仪方为‘中华礼的标准代表’?身在‘德行天下’公益组织的鄙人,后学不才,以 汉时期解读周礼等文献为主,后续细节雕刻为辅,才是我华夏礼仪的内涵,‘孔夫子从周,吾亦尚周也’。谓之‘尚周制汉礼’,不从古,方为宜。宋明之后身躯弯曲,为卑弱,手往下行为阳往低处,文化与礼性都是往低处,如何不是衰落?中华文明的礼在今天看来,就是文化的退化、文字的简化历史。当然易经曰:否极泰来。民族复兴,人类希望,有今天的领导人的倡导,吾辈共同奋斗,有明诚先生引领,善德传承师一起‘风雨同舟,善德天涯!’一生都在这条幸福正道上,为士不可不弘毅,欣矣。

 

韬钧太极工作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