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雅宋》打卡集锦06 | 天津悦读读书会

 悦读读书 2020-08-04

 作者:吴钩 

领读者

诗和远方

06 -16

第六部分—礼仪

樗栎居主人

这是本部书的最后一章——礼仪。历来,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明尊卑,别贵贱是礼的本质,礼乐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精神家园,蕴含着和谐,秩序的思想。

君臣之礼无疑是礼仪中重要的内容,先秦时期,人们席地而坐,拜礼主要表现为稽首和空首。君臣之礼明确彼此间的关系,区别身份等级,强调尊卑有序中又不乏兼顾彼此的尊重。

自汉唐至明清,皇权呈现日益收紧与上升的态势,君临天下的威严与日俱增。那么,到了宋代君臣之礼真的演变为电视剧中所演的场景吗?

作者继续引证图像史料,证明不但君臣相见不需要稽首叩拜,就连百姓诉讼官司也并不是一直跪着的,甚至见到皇帝也仅仅是行揖拜礼。

这种礼仪制度体现了宋代对于华夏文化的继承,也体现宋的开明。

这让我想到俩个小故事,都是宋仁宗期间的。

一个是,大学者程颢和仁宗对答的时候,是相互对坐的。二是,“包青天”是刚正不阿,犯言直谏的“大炮筒”。

一次,在仁宗面前侃侃而谈,竟然将口水喷到仁宗的脸上,仁宗仅仅用袍袖揩拭掉面颊上的吐沫星子而已,可见,他离仁宗距离之近,也可见仁宗的宽厚大度,这是一个朝代文明政治的反映。

对比几百年后的另一位仁宗的故事——清仁宗颙琰,更加说明一些问题。

1816年,大英帝国特使阿美士德勋爵再次率使团访华,终因不能满足我们的嘉庆皇帝行“三跪九叩”的觐见之礼,而没能“一睹天颜”。

访华失败的阿美士德使团沿大运河一路向南,最后由广州登船回国。一路所见,天朝的衰败历历在目,多年之后,大英帝国的坚船利炮终于打开了这个古老国度的大门,同时也击碎了天朝上国的迷梦。

礼仪的背后是政治制度的体现,宋代的,是走向文明的立国精神的折射,蕴含着古老华夏文明的宽厚和谦逊;宋之后的,赤裸裸的权术与人格的压榨,是只要服服帖帖地做官,不许正正直直地做人,是没有脊梁的奴性。

这只会让这个国家与名族走向腐败、平庸、妄自尊大和没有进取精神。

《迎銮图》

《万笏朝天图》

至此,我也按照作者以图证史的思路,比较两幅画,一幅是书中所录南宋《迎銮图》,另一幅是清代无款《万笏朝天图》。

宋之后,礼仪日趋繁复,繁缛的礼仪中一方面是皇权走向极致的集权,另一方面是文明走向衰落的脚步。

中国人在礼仪中背上了沉重的文化包袱,而这个包袱中是千年历史长河泛起的沉渣.

杨羽

这一章关于跪拜礼的种种又打破了我的常规印象。一直以为跪是自古就有的规矩,表达尊敬和谦卑,其实不然。

跪这个动作在历史中不停地演化,背后的涵义也发生着巨大的改变。

最初只是单纯的坐姿,若要表达尊重和敬意则要配合其他动作变成“跪拜”。既是拜,自然不存在蔑视,臣可拜君,君亦可拜臣。单从这个方面看的话,先秦的礼仪还是相当平等的啊。

跪的变化原来是由家具的变化带来的,有了宋代出现的高桌高椅,使人的身体位置有了高下,心理位置也有了高下,这才赋予了“跪”新的意义。

但是以宋人之风雅是绝不会推崇这新意义的,人与人(至少士大夫)之间依旧相对平等,有礼有节,不卑不亢。

再次忍不住幻想,如果历史沿着宋代的轨迹发展,咱国家会不会提前几百年进入近代维度?至少在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上是有希望的吧?

然而,元明清又调头砸实了封建社会,同时把“跪”的负面意义发挥到了极致。我想这会不会是许多国人奴性的根源呢?

毕竟近代革命不过百余年,面对数倍时间留下的烙印只能慢慢淡化,想彻底清除,嗯,“同志仍需努力”呀!

虽然每次都是拖到最后一刻打卡,好歹也算是完成了一次共读,而且也很久没读完这么厚的一本书了。

还是给懒惰的自己一点小小的鼓励吧:well done, Ray!

安然

宋代的老百姓,日常并没有太强烈的"跪迎圣驾"的意识,同时,宋画中的真实的反映了,日常打官司诉讼中,诉讼者及受审者在通常情况下,也是不需要下跪的。当时的司法制度,没有要求平民跪讼的规定。

那我们从影视剧中看到的跪拜礼是从什么时侯形成的呢?我们应该从椅子的出现看跪拜的变迁。

唐到五代是椅子逐渐普及的过渡期,在此之前中国人不习惯垂足坐在高脚椅上,只使用一般的矮型坐具,入宋以后高脚的椅子才在民间普及开来,自此''高足高坐"的家具取代了"矮足矮座"的家具,中国人也从"席地而坐"进入了"垂足而坐"的时代。

中国人通行跪拜礼,因为跪拜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跪在配上手部和头部的动作,作揖、稽首、顿首便是拜。

这时候的跪拜礼,并没有后世附加的贵贱尊卑的含义,只是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从元朝开始,带屈辱,卑贱性质的跪拜礼,才推行开来。元廷的跪奏制度为明朝所继承,清代臣对君的跪拜礼就更加奇葩,不仅大臣奏事得跪下,皇帝降旨宣答,众臣也必须跪着听训,为了避免因为下跪太久而导致的膝盖受伤,聪明的清臣发明的那种"跪的容易"的膝里厚棉的高招。

不仅跪还得叩响头,以头触地,叩的越响越显示忠心。直到清廷推翻,跪拜礼才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李瑛

最后一部分,作者从宋朝任命官员的流程、平民打官司(也就是见官老爷)、遇见皇帝和宋朝椅子的形状款式等角度,结合有限的史料和宝贵的宋画,论证宋朝的经济繁荣,政治上的开明,甚至民主思想的萌芽。

宋朝的风雅,突出一个雅意盎然的宋代文明。没读此书之前,我是完全想不到远在几百年前的封建时代会有这样的盛景,

按照书中描绘的情景,甚至和现代也有很多相同。读此书的过程,也是我一直质疑的过程,从惊叹到不相信,到深入思考。

为什么呢?现代文明并没有出现在我们这几千年延续的文明古国,反而近代上百年的历史,人民的生活都是如此困苦不堪,丝毫没有现代自由民主的思潮产生。

甚至到今天,某些残余的奴性还隐隐抬头,历史似乎在轮回,太平盛景繁华盛世政清人和的景象和长久支撑的制度还在努力探寻中 ......

此次共读,大家学习到了许多我们不知道的宋朝生活,意犹未尽,受益匪浅。还评选出了6个最!

最精彩打卡——樗栎居主人

最认真打卡——安然 李瑛

最积极打卡——听风

最爱幻想打卡——杨羽

最理性思辨打卡——海山

最认真围观——Jack

编辑:晓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