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肝脏的水环境和肝压

 保定市大医精诚 2017-03-08
远古时代蛋白质在海洋中生成,标志着地球生命的诞生。从单细胞原生动物到现代人类,系统发生已经历了亿万年。从受精卵到胎儿娩出成为独立人体,个体发生是系统发生的重演。虽然系统演变生物进化历史漫长道路曲折,生物总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然而却始终脱离不了对水的依赖。即便现代人类已离开了海洋环境,但人体细胞仍生活在类似海水盐分浓度的液体包围中,比如体细胞膜普遍被水覆盖。因为水既是世间一切生物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又是生物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流动的液体,将细胞代谢需要的物质送去又将代谢的垃圾运走,细胞的新陈代谢才能进行,吐故纳新生命才能得以维继。这就是人体细胞一直保持了原生状态,离不开水环境的原因。生物学把具有流动性的细胞外液通称为体液。在生物体内,体液无处不在--有的体液在特殊的生理管道内如血液;有的存在特殊解剖空间部位如脑脊液;有的却遍布全身各种组织间隙内如组织液。这些不同器官、不同部位的体液均有自身系统的压强,驱使体液在特定的范围内循环流动。

肝压界定


肝脏是全身体液环境最复杂的一个器官。在这个实质器官内,体液的成份、形式呈多样化。按照体液存在的特征,可将其分为管道系统内体液和组织液两类。这些液体,都有液体的物理特性,都能产生压力和传递压力,并能在自身系统压力作用下在特定范围内流动。那么哪一个部位的液压是特定的肝压?


1
肝内生理性管道内体液


肝脏生理性管道包涵经典医学定义的Glisson系统、肝静脉系统、胆系和未被归类的淋巴管内的体液。这些管道系统咋看上去很像一窝树丛。其实这是肝脏管道系统的注(铸)塑标本。用不同颜色显示不同管道系统--门静脉系(黄白)、肝动脉系(红)、胆系(黄)。因肝静脉在第二/三肝门出肝,未显示。在实体肝脏内,这些管道都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并无特定区域划分!      

             

肝脏内管道系统铸塑


(1)Glisson系统:肝动脉、门静脉和肝胆管三支管道,从第一肝门开始就在Glisson 鞘内相伴而行。这三支管道形同树枝状逐级分支一直延伸到肝脏各区段,直达肝小叶。在此处叶间动脉和叶间门静脉移行于肝血窦,肝胆管末梢移行于胆小管,这就是传统意义上的Glisson系统红、棕、绿三株树形管道,分别代表肝动脉、门静脉、胆管。从肝门直到末梢它们都紧密相伴行在glisson 鞘中)


                 

肝内树枝状Glisson系统


(2)肝静脉系统:肝脏所有静脉组成肝静脉系统。各支肝静脉末梢都始于中央静脉,逐级汇合成多支肝静脉。肝左、肝中、肝右静脉由第2肝门出肝,其余肝短静脉由第三肝门出肝。全部肝静脉管道形似倒立的树枝状结构与门静脉树相对应。


           

与Glisson系统对生的肝静脉系统


(3)肝淋巴实际上也是肝内重要的体液环境。肝淋巴液基本上来源于肝小叶窦周隙内的血浆。在窦周隙内,血浆沿肝板向外渗出肝小叶,进入周围结缔组织间隙中,再进入邻近的毛细淋巴管;另部分组织液则沿血管周围渗入到门管区,进入淋巴管。在整个肝脏内,淋巴管互联成网络,尤其在肝包膜下肝脏表层和门管区,淋巴分布极为丰富。如此就形成了肉眼不可见但实际存在的液体环境。肝脏内淋巴管在淋巴压作用下的流向,较血管系统复杂。研究表明肝淋巴管分浅层和深层淋巴管,都有上升或下降二种流向。上升组穿膈注入胸腔内的淋巴结 。部分经过肝脏的多个韧带上到隔上淋巴结,部分伴随肝静脉由第二/三肝门出肝。下降组浅层经肝淋巴结、贲门淋巴结等注入腹腔淋巴结。深层伴随门静脉由第一肝门出肝,注入肝门淋巴结到腹腔淋巴结。极少部分渗透过肝包膜进入腹膜腔成为腹水。

              


2
组织间隙内液体


肝组织液是肝脏水环境的主体。它以集中方式存在于肝细胞周围的窦周隙内,又以弥散浸润方式存在于小叶间及门管区的结缔组织间隙之中。组织液总量至少大于肝内管道系统总液量4倍。分布范围广影响波及全肝。这里的压强直接影响肝细胞的生活环境,所以这儿的压强,才是真正的肝压。肝压是肝组织液循环的驱动压,也是支撑肝脏形态结构的重要因素。但对于肝组织液存在状态与流动形式,过去人们知晓甚少。


来源: 耄耋山人1962的新浪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