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或丑,胖或瘦——都与它有关.

 秋之韵psczzacv 2017-03-08



美或丑,胖或瘦——都与谁有关,都与脾虚有关,为什么呢?


因为脾脏一虚,最基本的就是营养吸收会少,没法运输到全身,所以四肢会无力,肌肉会消瘦,因为脾主四肢、主肌肉;另外,人的肺气就会弱,因为“脾土生肺金”,而“肺主皮毛”,出现头发没有光泽、掉发、皮肤干黄等症状……总之,会变丑!!!


脾虚的人老得快

虚胖、能吃不长肉、湿气重、怕冷又怕热,还有黄脸婆!这些都是脾虚的信号。



 

脾虚的胖:是虚胖。


脾气受伤后一般有两种表现,越来越胖或者越来越瘦。如果是思劳伤的脾,脾气虚可能表现为越来越瘦;如果不是因为心情,而是因为懒,因为久坐、不运动导致的伤脾,体内垃圾毒素逐渐堆积,人也就越来越胖,而且是虚胖。就是“喝凉水都长肉”的那种人。这是典型的脾气虚,这种人除了“少食而肥”之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肌肉无力。就是虽然胖,但不是肌肉多,而是脂肪多,所以运动起来仍旧无力,这种脾虚和肥胖都是过劳所致。这种过劳主要是因为心力交瘁,思虑过多

 


脾虚的瘦:是能吃且瘦


怎么吃都不胖的人,通俗地讲,就是吸收功能不好,这就是脾气虚的问题。因为脾气虚不可能仅仅是因为身体不吸收,肯定还有不能代谢或者代谢能力减弱的问题,会有经常腹泻的问题。


脾虚:是湿气重的根


湿气有三个因素:一是因为吃了过多的油腻物,消化不了,堆积成湿;二是虽然没多吃,但本身消化能力不足,吃一点儿就腻住了,也会成湿;还有就是环境、季节因素的影响,比如梅雨季、潮湿天。这三种症状归根结底都和脾气有关系,“湿重”是标,“脾气虚”是本南少林火功推拿研究所提示:还有一种人体内有湿是因为肝郁引起的,通俗地讲,他的湿重也是“从气上得的”,比如之前很长时间的心情不畅,肝气郁结了,天长日久就会克伐到脾气。






被湿邪击中的典型症状是:身体总觉得疲劳。身体发沉、发重,头也发蒙,虽然头不疼,但是不清爽;皮肤上会有湿疹,胃口也不好,吃什么都觉得没味道,嘴里发黏。舌头伸出来时,你会发现舌质很胖,颜色偏淡。症状严重的,舌头边上会有齿痕,甚至像小裙子似的,这叫“裙边舌”,这就是比较严重的脾虚湿困了。



脾虚:还会表现为黄脸婆


 
 


脾为黄,肾为黑,心为红,肺为白,肝为青。“面如土色”“面黄肌瘦”,其中都包含了“黄”。这种颜色,其实是在提示你,你已经开始脾气虚了,身体已经处于消耗状态。


突然变重口味也是脾虚


现在大家吃东西都喜欢重口味,这也是脾胃虚弱的表现,实际上是在调元气。吃麻、辣、烫的东西,可以把元气调上来,让人显的很有精神。但如果你不是从小就吃这个的麻辣地区的人,这种突变的重口味会过多消耗掉宝贵的元气。


补脾的方法:靠谱、常用的都在这了


补脾的药物不同于补肾、疏肝、清心的药物,性质一般都很平和,其中药食两用的很多。比如,山药、莲子、小米、薏苡仁、芡实、大枣。因此,补脾也最适合通过食物来补。


●那些土气旺盛的养脾食物


从中医的角度讲,“五谷”都入脾经,因为脾在五行里属土。



(手机用户,如果看不清下面的内容,将手机横着看,即可看清)


●祛湿健脾粥:白扁豆芡实山药粥


当体内湿气大时,可以连续喝一周山药、薏米、芡实、白扁豆、荷梗等煮在一起的粥,健脾利湿。



材料:山药、芡实、白扁豆、荷梗各10克。薏米可以多放点儿,大概30克就可以。


做法:煮粥或打豆浆,一周至少喝5次。

这个粥吧,说真的不好喝,我是坚持不下来每天喝的,我一直对自己下不了狠手,觉得为了养生逼自己吃难吃的食物真是反人性,所以,也就在湿气重时喝几天吧,不强求。这个方子打成豆浆会好很多,或者只喝水不吃豆。南少林火功推拿研究所提示:白扁豆不是我们做菜时吃的扁豆,而是专门的药用植物,和扁豆的味道差得很远,药店里可以买到;薏米、芡实也可以在药店买到;山药可以用新鲜的,也可以用干的;荷梗是很好的祛湿药,效果比荷叶还要好。


●焦馍片:免吃药、养脾胃偏方


送个现在不太好置办的偏方,如能办到可免吃药——焦馍片。酵母发酵的蒸馍馍,切片烤黄酥,做早餐主食或半晌加餐,一天吃几片。一包包卖的有调料的那种烤馍片不行。



不管寒热虚实,这偏方都可以搞定。脾性喜燥恶湿,焦黄面食甘补苦燥正合适。

●“黄脸婆”用药指南


如果你已经出现了“黄脸婆”倾向,可以长期服用的药物有两种:一是“补中益气丸”,一是“人参健脾丸”,药店里都可以买到。“补中益气丸”是直接补脾气的,“人参健脾丸”则是针对因为脾气虚而带来的血虚,因为血虚而导致的失眠、乏力等,这些症状在用脑过度的人身上更常见。


●经常暴饮暴食,常备保和丸




保和丸不寒不热、药性平和,出自元代中医大家朱丹溪的《丹溪心法》,是中医消食化痰的代表方,有消食、化痰、散热、通便的作用。其中山楂善消肉食油腻之积、神曲善消谷食之积、莱菔子善消面食之积,还有化痰降气通大便的作用。“食积易生痰”,半夏、陈皮、茯苓燥湿化痰、理气和胃;“食积生郁热”,连翘清散郁热,使食积得化、胃气得和,是为“保和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