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共享单车(上)】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易交钱权”行为!

 torshe 2017-03-08

按:共享单车看似一个很普通的事物,但深究其产生背景、发展过程等,我们从中看到其既有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又有产业资本的激烈博弈,期间既有权力受益者,也有利益受损者,俗话说“由来只见新人笑,有谁见过旧人哭”。

政经堂(微信公众号:mdzjt2015)通过对“共享单车”这一新事物的观察,结合其他文章观点,通过不同的角度,分几期解读一下“共享单车”现象,通过深入思考,我们发现“共享单车”不到但是“共享”+“单车”这么简单。

政经堂将本期内容定义为,共享单车是政府和社会资本的“易交钱权”行为,这是一种正能量的交易行为。

共享单车是指企业与政府合作,在校园、公交或地铁站、居民或商业区等提供自行车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


最近一段时间,“共享单车”成为热点,很多人在观察共享单车的发展之后,看到对单车暴力拆锁、随意遗弃及据为己有等现象后,将切入点放在国民素质、道德陋习上,借机批判公众道德低下等陈词老调。虽然上述不文明的现象确实存在,但政经堂追求通过“共享单车”这一切入点,从多个角度来探讨中国经济当下的一些问题或困境。

共享单车到底是否属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以下简称“PPP项目”),不同的人持不同的意见,其实到底什么是PPP项目,目前也没有一个权威的部门解释的清楚。

政经堂认为共享单车这一模式是未来PPP项目的发展趋势,原因有这么几点:

一是共享单车模式的产权或股权清晰。而清晰的产权有利于理清政府和社会资本在PPP项目中的权利和责任,这样政府“看得见的手”在该项目中到底能伸多长,一目了然。这一点非常重要,有一位企业家在国家刚推出PPP项目时,曾说“我绝不会参与该项目,哪怕社会资本占有99%的股份,政府那1%的股份也能吃掉你。”其实这句话也代表了很多社会资本的心声,或者说正是PPP项目中的产权问题,让很多社会资本望而却步。

某些PPP项目确实赚钱,但需要社会资本在政府配合下参与,但如果政府依靠强大的行政权力,配合公检法机关,冲破法律束缚,社会资本往往既赚不到利润,还可能丢掉本金。那句讥讽投资互联网金融(P2P)者的话“你要的是利息,人家要的却是你的本金”,同样可能使用参与PP项目的社会资本。

二是共享单车模式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决议中,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共享单车的PPP模式,政府在其中不提供任何资本,提供的是让社会资本发挥作用的空间,社会资本在项目中拥有完全的决策权和收益权,政府起辅助配角运用,社会资本是政府搭台唱戏的主角。

也就是说政府提供一部分垄断的“权力资源”,社会提供的是“资本资源”,可以说共享单车的PPP模式,就是“权钱交易”行为,虽然“权钱交易”是一个贬义词,但在共享单车的PPP模式中,却是一个非常“正能量”的褒义词。

三是共享单车是PPP项目的互生共赢模式。政府的一大职能是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但由于政府做出的很多并非从专业角度出发的,更多的考虑的上级要求、为官政绩等因素,导致公共服务的相关决策部署后,往往与社会需求脱节,在浪费大量公共资源(纳税人的钱)的同时,也极大的拉低了政府的公信力,公众也无法获得本该享受的的社会服务,这样政府花了钱却没办好事,自己郁闷公众也不满。

通过让渡一部分垄断的行政权力,并配合社会资本,共享单车的PPP模式对于政府来说,花小钱(甚至不花钱,还带来了税收、拉动地方就业)、办大事,还推动了创新的事物,何乐而不为?

“共享单车”的PPP项目背景

关注全球经济形势,了解中国经济状况的朋友们,都知道自2008年美国引发的次贷危机以来,全球经济长期陷入低迷,中国也不例外,虽然我们有过四万亿创造的辉煌,但也造成了资产泡沫、产能过剩等问题,这样在一系列因素下,我国的经济降速了,进入了发展的“新常态”。

投资作为拉动我国经济的重要驱动力量,也开始减速,尤其是民间投资。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资本回报率过低,投资在承担风险的同时,仅能获得较少的回报,致使社会资本综合权衡之下,选择保守的收缩战略,将资本投入到更加保值增值且收益稳定、风险更小的房地产领域。作为民生保障的房地产领域显然不可能吸纳太多的资金或不可能持续吸纳社会资本。

这样在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缺乏专业精神、缺少足够资源的情况下,如何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到符合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领域,成为政府考虑的一大问题。


在此背景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顺势而生,在让社会资本填补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的同时,让社会资本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增值盈利。

但有一个问题是,PPP项目投入的多是政府应该提供的公共基础设施领域,该领域除具有政府垄断外,还有投资回报慢这个特点。

为解决这一个问题,帮助社会资本推出PPP项目,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PPP项目,形成进退有序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动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措施。

证监会《资产证券化业务基础资产负面清单指引》,专门为PPP模式通过资产证券化方式融资预留了空间。

2016年12月份证监会与发改委《关于推进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相关工作的通知》,提出推动符合条件的PPP项目通过资产证券化方式实现市场化融资。

2017年1月财政部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专家库管理办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信息公开管理暂行办法》。

2017年2月证监会提出的《关于实施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建议》,提出要共同培育和积极引进多元化投资者,推动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发展。

2017年2月沪深交易所发布《 关于推进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通知 》,成立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工作小组,建立绿色通道。

2017年2月基金协会发布《关于PPP项目资产证券化产品实施专人专岗备案的通知》,为PPP项目资产证券化提高备案效率开“绿灯”。


虽然PPP项目近几年就已经提出,但仍然存在着“公布投资额虽多,签约投资额少”“项目落地难,落地率低”等问题,甚至一些地方政府借PPP模式搞变相融资等不规范行为,如何遏制把PPP作为“新融资工具”的冲动,让社会资本在填补政府公共服务不足的同时盈利增值,推动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发展,盘活PPP项目存量资产,保障PPP项目持续健康发展,是对政府智慧的重大考验,也是政府能否成功引导社会资本的判断标准。


“共享单车”的PPP模式,并没有向政府要额外的优惠政策,只需要政府管住“看得见的手”,放开垄断的部分公共资源,简政放权,踏实的做好配角,不越界,社会资本自然会在市场机制下,顺应经济规律、社会需求,在为公众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与政府共赢,实现行政权力与社会资本的良性互动。




喜欢本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