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龙屯--藏于大山中的古代军事城堡

 Winfred吴 2017-03-09

海龙屯位于遵义市高坪镇白沙村,坐落在大娄山东支的龙崖山上,龙崖山气势巍峨,周围群峰耸峙,峡谷幽深,两条河流环抱着四面陡峭的巨岭,只有一条小路可攀登上山,山顶宽平,面积约1.6平方公里。

海龙屯——藏于大山中的古代军事城堡
海龙屯始建于南宋理宗宝祜五年(公元1257年),又名龙岩囤,原为播州杨氏第十五世土官杨文为抵御蒙古大军而构筑的军事保垒,因囤上风光秀丽,又兼作杨氏家族别墅行宫。明朝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杨氏二十九世官杨应龙与朝廷交恶,又调集役夫工匠,在其祖先修建的龙岩囤上扩建城堡,修宫室,筑关隘以拒官军。

海龙屯是一座为军事目的而建造的城堡,利用海龙屯四面陡绝,冈峦盘曲,怪石危岩,只有山后一条窄径可以攀援的险峻地形,依山而建铜柱、铁柱、飞虎、飞龙、飞凤、朝天、万安和西、后等九关。各关均以巨石垒砌,建于悬崖之巅,并有城墙、瞭望台、石壕、箭楼等配套设施。

海龙屯——藏于大山中的古代军事城堡

海龙屯——藏于大山中的古代军事城堡
海龙屯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龙屯——藏于大山中的古代军事城堡
海龙屯是一座为军事目的而建造的城堡
海龙屯——藏于大山中的古代军事城堡
山腰险要地段便筑有海龙囤的第一道关隘,南面是铜柱关,北面是铁柱关
海龙屯——藏于大山中的古代军事城堡
从铜柱关到三十六步石梯的路
海龙屯——藏于大山中的古代军事城堡
飞虎关下的三十六步石梯(下称天梯),整个天梯建在陡峭的山梁上,是上下必经的唯一通道。天梯用厚实的石垛将石梯镶成了一道陡峭的石槽,槽里的石级每级高达五十公分,且台阶的平面向下倾斜,增加攀爬难度。据导游介绍,在战争时候,守军往下泼油、洒豆,滚木礌石纷纷而下,使飞虎关固若金汤。
海龙屯——藏于大山中的古代军事城堡飞虎关在巨崖之上,下临深渊,巍然屹立,构成海龙屯的第二道防线,飞虎关的特色是,从城门宽大的通道到城楼,都是在一道绝壁上整体开凿出来的,成为根本无法逾越的天堑。
海龙屯——藏于大山中的古代军事城堡
绝壁上开凿出来的通道

在飞虎关到飞龙关的山路上遥望天梯和飞虎关(天梯侧面的小路是为了方便游客上下新修的便道)

海龙屯——藏于大山中的古代军事城堡
过了飞虎关后,顺着沿山石壁劈出的通道前行里许就可到达飞龙关
海龙屯——藏于大山中的古代军事城堡
“飞龙关”几个大字是杨应龙亲笔题写
海龙屯——藏于大山中的古代军事城堡
飞龙关为三开间,顶上有三座大拱,两道月亮门,前后都有巨大的城门,是上山门户
海龙屯——藏于大山中的古代军事城堡
飞龙关建在屯的肩部,扼守一道狭窄的山梁,关的一侧,是深不见底的“杀人沟”。此沟长1000米,深350米,将海龙屯与其它大山天然隔绝,是真正的百丈深渊,杨应龙杀的人和平播战争中被杀死的人,都丢进了这条沟里(对面山坡上是通往海龙屯的一条公路
海龙屯——藏于大山中的古代军事城堡
当年雄关漫漫如今只遗断壁残垣(飞龙关)
海龙屯——藏于大山中的古代军事城堡
当年雄关漫漫如今只遗断壁残垣(飞龙关)
海龙屯——藏于大山中的古代军事城堡
当年雄关漫漫如今只遗断壁残垣(飞龙关)
海龙屯——藏于大山中的古代军事城堡
当年雄关漫漫如今只遗断壁残垣(飞龙关)
海龙屯——藏于大山中的古代军事城堡
当年雄关漫漫如今只遗断壁残垣(飞龙关)

海龙屯——藏于大山中的古代军事城堡

从飞龙关到朝天关的通道
海龙屯——藏于大山中的古代军事城堡
朝天关是一组壮观的石构建筑群,保存相对完好,石城墙高达14米,为进囤的咽喉要冲

海龙屯——藏于大山中的古代军事城堡
朝天关
海龙屯——藏于大山中的古代军事城堡
往昔关防重地,而今牧笛声声(朝天关上牧羊娃

海龙屯——藏于大山中的古代军事城堡
朝天关后通往飞凤关的道路

海龙屯——藏于大山中的古代军事城堡
与朝天关城墙相连的另一端制高点,是规模很大的飞凤关遗址,从未被毁完的残壁石门可看出,这座阶梯式瓮城是封闭的独立城堡
海龙屯——藏于大山中的古代军事城堡
从朝天关遥望飞凤关
海龙屯——藏于大山中的古代军事城堡
上城门楼的台阶(飞凤关)
海龙屯——藏于大山中的古代军事城堡
飞凤关城门海龙屯——藏于大山中的古代军事城堡
飞凤关城门(细部)
海龙屯——藏于大山中的古代军事城堡
飞虎、飞龙没有保住海龙屯的太平、万安,铜柱、铁柱的海龙屯也在平播之役战火中灰飞烟灭,只留下断垣残壁供后人凭吊(飞虎、飞龙、太平、万安、铜柱、铁柱均为海龙屯关名)
海龙屯——藏于大山中的古代军事城堡
飞凤关
海龙屯——藏于大山中的古代军事城堡
飞凤关

海龙屯——藏于大山中的古代军事城堡
过了飞凤关就到了海龙屯宽平的山顶,平缓的地面上有林地和耕种的田土,中部的杨氏“老王宫、“新王宫”建筑群遗址正在进行考古发掘,从建筑规制上可看出是典型的中轴式建筑,共有三重踏道,五层平台,另外还有“后宫”建筑群遗址和可供几千人用水的古井。这里的石台、柱础、石梁、墙基加工精细。屯的中后部,还有“点将台”、校场坝、兵营、绣花楼等遗址

海龙屯——藏于大山中的古代军事城堡
进行中的考古发掘
海龙屯——藏于大山中的古代军事城堡
王宫的墙基


海龙屯——藏于大山中的古代军事城堡
绣花楼遗址在一个孤峰之上,三面绝壁只有一条小径与主峰相连
海龙屯——藏于大山中的古代军事城堡
海龙屯的后方还有万安关、西关和后关等建筑,层层套叠的城墙、关隘构成后防军事壁垒
海龙屯——藏于大山中的古代军事城堡

海龙屯——藏于大山中的古代军事城堡
万安关是囤后最重要的大城,城墙高 8米,长150米,建在险陡沟谷边缘线上,面对高山峡谷,格外壮美
海龙屯——藏于大山中的古代军事城堡
西关也是一座瓮城
海龙屯——藏于大山中的古代军事城堡

海龙屯——藏于大山中的古代军事城堡
海龙屯距今已经有七百余年的历史,作为“平播之役”的主战场,海龙屯规模庞大,设施完备,是研究西南地区土司制度和军事关隘设施的重要实物资料,目前海龙屯考古发掘已完成,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小贴士:

播州杨氏

播州杨氏,如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教授所言,为明代土司中之“最巨者”。自唐代乾符三年(公元876年)杨端入播,历经唐宋元明四朝,统治经营播州数百年。明朝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杨应龙承袭播州宣慰使职,继续与明王朝保持友好关系,效忠朝廷。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后,杨应龙采取两手策略,远交近攻,对上与朝廷修好,与明王朝没有大的矛盾和利益冲突,还经常得到朝廷的赏赐;对下行使土司特权,激化了播州内部的矛盾。但仅隔几年,杨应龙与朝廷矛盾突然上升,双方反目为仇,杨应龙遂起兵反明。数百年来,杨应龙反明原因众说纷纭,今天学术界的观点也未统一,较多数认为是明王朝统治者所逼迫,是中央与地方特别是播州这种边远土司统治之间矛盾逐渐上升的结果。这一矛盾的实质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势力的权力之争。

 

平播之役

这场战争起始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结束于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作为海龙囤的最后一个主人,杨应龙深通文韬武略,明朝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承袭播州宣慰使,军政大权集于一身。万历年间,朝政腐败,贪官横行,民不聊生,国运衰微,朝廷多次征调杨应龙率播军四处镇压反叛,因“战功卓著”,册封为骠骑大将军,后授都指挥使(武官正二品)。他居功自傲、骄横跋扈,施用严刑峻法虐待土民,拥重兵追杀“仇家”,以黔北为中心,攻城掠地,占领了川南大片地盘,朝廷多次派兵进剿,均遭全歼,有割据、独立之势的杨氏土司成了朝廷的心腹大患。

要征服杨应龙,仅靠川黔两省兵力远远不是对手。于是,明朝廷起用兵部侍郎李化龙为湖广总督,赐尚方宝剑,统一号令四川、贵州、湖广三省军事,并担任平播战争主帅,从浙江、福建、广东等15省调集官军,另在川、贵、湘、滇各省征调屯兵和土兵,共27万人,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正月,齐聚重庆设坛誓师,二月,官军分八路进兵,对播州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征剿。

自杨应龙起兵反明,8年中双方情况是:万历二十一年,明军败于娄山关。二十二年,明王朝正式讨伐、问罪。二十三年,杨应龙接受审查,被处革职,以偿赎金免,但拘其次子可栋于重庆。二十四年,杨可栋死于重庆,杨应龙“益痛恨”,愤极而再次起兵。二十五年,劫掠川、黔、湘三省,并“僭拟至尊,令州人称己为千岁,子朝栋为后主”,封部下军师、谋士、总管……二十七年,败贵州巡抚江东之,占綦江。明王朝震动,起用李化龙,以兵部侍郎右都御史总督川、黔、湖广军务兼四川巡抚,赐尚方宝剑,赋便宜行事权力,调15省兵马共24万人,征檄刘纟廷、马孔英、陈王、吴广等将领,又以郭子章为贵州巡抚助之,准备大举进剿杨应龙。二十八年,杨应龙“勒兵数万,五道并出,攻龙泉司”;李化龙则坐镇重庆,从2月12日起,调兵遣将,八路出击,分道征讨。杨应龙在明军大举进攻下,节节败退,最后固守海龙囤。4月中旬,双方百万之众集海龙囤(明军24万余,播军16万余,以及双方后勤、运输各种人员),明军形成包围之势,杨应龙孤军困守,对峙50余天。6月5日,明军攻占土、月二城6日,明军夜袭后囤成功,斩关而上,攻占全囤,杨应龙自杀,子朝栋等被俘,播事遂定。

战争以明王朝的全面胜利而告终,结束了数百年的土司制度。在战后播州的处理上,李化龙、郭子章等都提出并上奏善后事宜,主要有“改土归流”、“丈量耕地、限制田亩”、“更议辖属”等,而以“改土归流”为第一要事。于是朝廷颁布诏令,废除播州宣慰司,将其地分设遵义、平越二府和遵义、桐梓、绥阳、仁怀、湄潭、龙泉、瓮安、余庆7县和黄平、真安二州,遵、桐、绥、仁、真安属遵义仍“隶川省统辖”,湄、瓮、余、黄平属平越,因“去黔甚迩,相应改隶贵州统辖”。另外,留驻军、设屯卫、复驿站、丈田亩、限田赋、留土官、“顺夷情”、建学校、兴文化等等措施,改变了土司封建领主制经济,兴盛了文教事业,稳定了地区局势,加强了中央政权的统治,政治经济与内陆一致,将原播州地区推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再就是“平越府和平(溪)、清(浪)、偏(桥)、镇(远)卫拨属贵州,从此黔省幅员得与十二省比长挈大,其为长便”。贵州版图的拓展和改变,也减少了全国因军政统属不一而造成的种种弊端。

资料来源:互动百科(http://www.baike.com/wiki/海龙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