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 | “家社”合一的工作模式初探——以广州市南沙街为例

 失踪的壁虎5uaj 2017-03-09

摘要:广州市南沙区社工服务模式有别于广州市其他区,南沙区既有镇街一级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也创新性地推行二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即村(居)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然而,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与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如何对其定位?笔者带着这些疑问,在南沙街开展了将近一年的社工服务,探索出“家社”合一的工作模式。

关键词:家庭综合服务中心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片区管理

笔者作为广州市北达博雅社会工作资源中心(下称“北达博雅”)的项目管理者于2015年8月来到了南沙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下称“家综”)工作,并对北达博雅当时在南沙区所承接的家综和南沙街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下称“社综”)进行新的工作部署和管理。社综服务项目是从2015年4月由北达博雅承接运营,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形式起步比较晚,当时的社综社工团队资历浅,实务经验匮乏,且社综的基础设施薄弱,居民群众基础差,难以顺利开展各类服务,社综服务举步维艰。然而,家综服务项目从2011年8月开始由北达博雅承接运营,且是广州市20条试点街之一,社工服务团队持证率达100%,人员稳定且实务经验丰富,居民群众基础好,家综服务良性运行。家综和社综两支社工团队独立运作,社工服务的成效出现了严重的反差,为了打破这一局面,推动南沙街社区服务稳步发展,社工服务能够扎根在社区,笔者对南沙街21个村(居)地域和人口群体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将南沙街21个村(居)划分为三大片区进行管理,建立“2 N”工作团队,打造“家社”合一的工作模式。

一、分析南沙街21个村(居)特点,形成三大片区管理

南沙街位于南沙区东南部,辖区面积84.7平方公里,由于南沙街地域管理范围大,21个村(居)分散,为了把握准各村(居)的服务需求,2015年下半年,北达博雅对南沙街21个村(居)开展了社区调研工作,调研发现,部分村(居)存在共性的服务需求,如新南沙人和旧南沙人共融的需求,社区公共问题解决的需求,自然村落保护的需求等,为满足各村(居)多层次的服务需求,把21个村(居)划为三个服务片区,形成片区管理策略。

(一)A片区:主要围绕社区组织培育与社区公共问题,开展社区工作。

此片区主要有6个村(居),分别是南沙社区、海庭社区、坦头、板头、沙螺湾、金洲村。这些村(居)共性的特点是社区组织文化丰富,拥有较多成熟的社会组织,且活跃于自身的社区中,是社区中的积极分子,在社区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而且此片区还存在社区公共问题较为突出的情况,如社区环境问题,业主与物业公司的纠纷问题、宠物狗扰民问题等。通过社工多次的走访观察,邀请社区里的居民出席社工举办的社区宣传活动、议事座谈会等,促进村(居)工作人员及村民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推动社区组织参与社区公共问题的介入,对社区组织进行赋权,提高居民的公民意识,共同维护村(居)社区环境,做好社区建设工作。一年来,社工协助村(居)处理了多宗社区问题事件,如碧桂园豪庭社区宠物狗扰民、滨海郡城停车场收费、金苑小区电动车充电难问题、小区公共健身设施增设等事件。

(二)B片区:主要围绕社区融合问题,开展社区工作。

此片区主要有8个村(居),分别是逸涛社区、蝴蝶洲社区、大涌村、南横村、芦湾村、大岭界村和东瓜宇村。这些村(居)主要是新南沙人聚居的地方,社区中存在较多新南沙人的社区融入问题,如新南沙人的生活习惯、风土民俗、当地政策、人际交往、居住环境等问题;新楼盘小区的邻里纠纷、邻里关系冷漠等问题。本片区服务定位在于新南沙人社区融入问题解决的方向,促进新南沙人顺利融入南沙新区,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如开展邻里互助主题活动,发动居民互帮互助,促进社区内的居民互相认识,蝴蝶洲社区还组建了一支“康乃馨”社区探访队,自发每周上门探访独居长者,让生活在社区的居民倍感温暖,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探访队伍。

(三)C片区:主要围绕社区营造方向,开展社区工作。

此片区主要有7个村(居),分别是南北台社区、红岭社区、九王庙村、鹿颈村、东井村、深湾村、塘坑村。这些村(居)主要是本地居民居多,拥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如朱氏文化、舞狮文化、岭南古村落文化、侨民文化等,在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传统文化反而没有保留下来,反而面临失传的危机。为了使社区自然资源得到保护,传统文化得到年轻一代的传承,需要对传统文化和自然生态资源开展保育工作,通过集合各种社会力量与资源,动员社区中的人一起行动,增强社区成员对社区事业的关心和介入,推动社区发展。如寻找村落里土生土长的长者,对他们进行口述历史的收集,也发动本地青少年对村(居)进行历史探索,让他们认识自己的村(居),传播传统文化,提高他们对村(居)文化的保育意识。

二、家综与社综团队重组,建立“2 N”工作团队

为了减少村(居)社工孤军作战的无助感,加强家综与社综同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同工之间的支持与成长,北达博雅从管理、服务、员工培育三个层面对团队进行重新规划,结合上述三大片区的管理策略,对家综与社综团队进行了重组,分成三个小组。每组团队配置1名片区负责人,2名家综同事作为指导员,N名村(居)社工,形成3支“2 N”服务小分队。2名家综同工纳进片区团队管理,受片区负责人监督,发挥家综同工的专业优势,提供朋辈督导与支持,定期到所负责村(居)指导村(居)社工开展服务,调动村(居)社工服务的积极性,把社工服务带到居民群众身边,打造“十分钟社工服务圈”。如每周定期共同开展特殊群体探访、新南沙人扫楼行动、社工知识和相关社会福利政策的宣传教育活动、技能提升培训班等社区支持服务,为社区弱势群体提供个别化服务,做好及时的个案跟踪服务等。

三、对家综和社综进行重新定位,提出“家社”合一的工作模式

家综位于广州市南沙区南沙街人民路8号,坐落在南沙街旧镇,由于南沙街地域广阔,家综的服务只能惠及南沙街旧镇周边的几个村(居),很难做到服务全覆盖。家综是以不同服务人群类型进行服务领域划分,主要的业务范围有长者、儿童青少年、家庭、残疾人、义工和新广州人服务领域,是以服务人群为导向的社区综合性社工服务。为了弥补家综服务覆盖面的不足,南沙街在21个村(居)建立社综,并配置“一社综一社工”开展社工服务。社综主要是为村(居)所管辖的行政范围内的村(居)民提供服务,包括普惠性服务、特殊困难群体服务、专项性服务和特色品牌服务,是以地域为导向的综合性社工服务。

综上所述,笔者发现家综和社综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为了让家综和社综发挥各自的优势,提出“家社”合一的工作模式。

一是建立“家综 社综”人力资源库。家综为社综输出社工和义工资源,提供日常服务的人力资源保障,而社综为家综提供场地和组织村(居)群众参与家综服务。

二是建立个案服务转介平台。家综团队有多年的社工服务经验,如村(居)社工或村(居)工作人员在村(居)发现需跟进个案,可向家综社工进行转介,并由家综有经验的服务领域社工开展个案跟踪服务,以解决村(居)社工资历浅,实务经验不足的问题。据2015年个案服务数据统计,自“家社”合一后,家综约50%的个案来源于村(居)的转介,比往年的个案转介率增长了一倍。

三是服务对象信息及服务数据资源共享。家综及社综都是为南沙街的村(居)民服务,为了避免服务及资源重复投入,进行服务对象信息及数据整理,并对特殊困难群众进行个案管理,动态观测他们的需求。

四是建立恒常的合作机制。借助传统的重大节日、时事热点和购买方下派的工作任务,在南沙街共同开展影响力大、覆盖面广、人群参与度高的系列性主题服务。今年3月,北达博雅联合万达广场在南沙街举行了首届“万达杯”广场舞大赛,家综作为牵头单位,与万达广场相关工作人员沟通联系,招募义工,发布活动信息等。而各村(居)社工则邀请所在村(居)舞蹈队参赛,最终共有19支队伍报名参加,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社工组织的全街性的社区活动,意义重大。一名舞蹈队成员在完成初赛时跟社工说:“很高兴社工创造了这样的机会让大家可以互相认识,并与其他舞蹈队切磋舞艺,这对我们日后能力提升有一定的帮助”。这次广场舞大赛顺利举行,有赖于家综和社综社工的共同努力和无缝隙的合作,“家社”合一的工作模式初见成效。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家社”合一的工作模式逐步成型,家综社工能够定期定点到村(居)为同工进行工作指导,驻村社工专业水平较去年相比有了一定的提升。现在驻村社工能够结合村(居)自身的特点,提出村(居)专项服务及品牌服务的构思,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北达博雅社工希望这种模式能够继续运作下去,真正做到“十分钟社工服务圈”。

后记:广州市北达博雅社会工作资源中心是在南沙区首批注册的社工机构之一,从成立至今,一路上见证着南沙区社会工作的发展。结合南沙街的实际情况,在社工服务模式的探索上也做过了很多的尝试,“家社”合一的工作模式是本机构认为比较适合目前南沙社工服务发展的趋势,希望“家社”合一的工作模式能越做越好。

(作者单位:广州市北达博雅社会工作资源中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