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亨利·明茨伯格:误导企业的五条“半真理”

 快读书馆 2017-03-10




领教
导言
大师的观察与见解总是振聋发聩,英文原文发表于将近十五年前,然而今日读来仍不过时。所谓的商业“真理”损害了信任、信心和希望,带来的是紧张、焦虑与恼怒。经济人假设是半真理,股东价值最大化是半真理,CEO需要英雄式人物是半真理,公司需要瘦而狠是半真理,水涨船高是半真理。现实中,人们找着“半真理”之后容易过分地捧为真经,但是老祖宗的智慧早就提示我们过犹不及,居中守正、和谐相融才是正道。今天我们也很有必要多思考一下,中国商业和管理的真理是什么呢?具体和有条件的真理又该如何运用?(毛凯贤)



资本主义正面临一个危机。从企业CEO到商学院的教授,我们所有信奉商业管理的人都必须认识到,我们对此负有责任。问题很简单,但意义深远:我们对于管理的“看法”及其“实践”都深深受到5个“半真理”的禁锢和扭曲。因此,我们可能正在毁灭我们所珍视的东西。


安然、安达信、环球电讯,这些商业灾难仅仅是黑色冰山浮出水面的一角。水面下是日渐被自私主义所浸润和主导的一种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这是自然的,因为我们都想成功,都在奋斗,都想得到一切。但是,欲望张扬到了极端就变成了贪婪,而贪婪正在使少数人的利益与多数人的利益相背离。结果,公众对于企业和大型组织的信任已经被动摇。躁动不安的情绪正在社会蔓延:员工深陷紧张和焦虑的情绪之中;恼怒的政府官员要求改变现状;投资者担忧自己的救命钱一去不返。


作为企业领导和管理领域的学者,我们需要对目前的管理理念和现状提出质疑和挑战。多年来,我们一直被一套可疑的理念所束缚和误导,这些关于企业和管理的假设顶多只能算是“半真理”。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五条“半真理”。


01

   人们只关心自己的利益


这一条可谓“商业第一定律”:在我们的财经课堂上,我们一直在讲授这样的世界观,即每个人都在其自利动机驱使下寻求个人收益最大化。我们告诉我们的学生,“经济人”(Economic Man)有一个目标:更多。而为了获得更多,每个人都愿意去做任何事情。(换言之,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东西,即使正直和自尊亦然。)


当然,这是个“半真理”。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都是自利的。如今许多企业领导、金融家、顾问、运动员、教授都愿意为金钱出卖自己的人格,而且这种风气似乎愈演愈烈,远胜过往。有那么一些人执迷于获得更多,他们愿意为此做任何事情,同时什么也敢要。


但是并非任何人自始至终都是自利的,紧紧盯住所有获利机会。仍然有不愿为了短期收益而牺牲长期利益的CEO,有远离不道德交易的金融家,有不屈从于客户非法要求的顾问,有拒绝代言劣质产品的运动员,有不愿为金钱折腰发表“专家观点”的教授。对他们来说,正直和自尊是基本的价值观,是绝对的必须,毫无商量和妥协的余地。



在物质索取之外,是对精神的追求。对利益的盘算之外,是对价值的坚守。实际上,这就是真正领导力和负责任管理的核心所在:能够区分短期可预测利益和深层核心价值之间的不同。


但是问题是,“经济人”半真理的流布,使我们对社会心存怀疑。如果我们真的相信每个人都只沉迷于盘算自己的利益,那么我们就变成一个充满算计的社会。如果每个人只关心自己的利益,任何事业都将根本无法运转。


02

   公司的首要目标是股东价值最大化


如果有一个CEO们念念不忘,整天挂在嘴边的词,那就非此莫属了。投资分析师、媒体和机构投资者评价、责难或赞誉一家公司及其CEO的唯一标准就是股东价值。

 


这种对股东价值顶礼膜拜,其不可思议之处在于,它与我们早先的信念和行为完全背道而驰。我们过去说企业的目的在于服务社会。毕竟,早先的企业就是因为这样的使命才获得经营授权的,它们也会因为违反此使命而被撤销许可证。而且过去人们还认为企业不仅是经济机构,同时也是社会机构——是向代表各方利益的相关者提供服务的组织,而不仅仅是为股东狭隘的经济利益服务。(我们真的愿意生活在一个企业只对股东负责的社会里吗?)


实际上,由美国最大的200家企业的CEO组成的商业圆桌会议多年来一直极力倡导这种观点。商业圆桌会议的前辈们时常维护这种和谐的企业责任理念,他们在1981年发表的企业责任声明中有这样的话:“企业管理面临的基本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平衡股东的最高期望和其他相关方之间的关系。股东必须得到丰厚的回报,但其他相关方(顾客、员工、社区、供应商,以及整个社会)的合法需要也必须得到相应的关注。”


但是,到1997年,商业圆桌会议的声明却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会议发表的公司治理报告为CEO们分配了一项新的首要任务:股东价值最大化。报告中写到:“之前的观念是董事会必须想办法平衡股东与其他相关方之间的利益分配,这从根本上曲解了董事的角色和职责。另外,这种观念也不太可行,因为它使董事会在解决股东与相关方之间或不同相关方之间的利益纷争时缺乏一个处理标准。”(签署这份声明的CEO们怎么还能认为他们是商界的领导人?)


声明的真正意思是,也许客户是上帝,员工是公司最宝贵的财产,但实际上CEO的唯一真正责任是为股东的利益服务。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这些股东是什么人,他们与公司的关系如何。随着即时资讯、国际资本流动以及网上股票交易的发展,如今的经济运作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真正忠于自己“拥有”的公司的股东越来越少了。规模庞大的共同基金每天买进卖出数百万股票,改变着冷冰冰的股票指数。投资软件指示投资者何时买入或卖出哪支股票,虽然极少说明原因。更有新近出现的“当冲客/当日操盘手”(daytraders),他们在股票市场只为快速套利,所以在变成公司股东的几个小时后又随即变成前股东。这就是股东,对公司的产品、服务、员工或顾客丝毫不感兴趣的股东,也是CEO们信誓旦旦把其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股东。


当然,这一信条包含一条“半真理”:股东的利益很重要。资本市场确实需要运转,因此,股东需要得到相当的投资回报。但是,比较而言,下面这条真理会更具说服力:那种不惜牺牲所有其他相关方利益,只求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做法,对公司是有害的,甚至对资本主义也是有害的。因为这首先会造成经济价值创造者(员工)和获利者(投资者)之间的龃龉。而一家只盯着顾客钱包的公司,顾客也会认识到它冷漠自私的本质。(试想,一家把股东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公司,最终会发现由于自己的所作所为而疏远了顾客!)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各个行业的顾客满意指数一直在下降,这条半真理恐怕就是背后的罪魁祸首之一。美国的CEO们自然而然地把“股东价值最大化”作为自己当仁不让的首要职责,但是这种理念却具有根本的误导性。


03

公司需要英雄式的领导人出任CEO


这是又一条“半真理”。诚然,CEO的使命之一就是发挥自己的领导力。但是真正的问题在于,什么样的领导力?

 

这种把CEO视为英雄式领导人的观念是如此司空见惯,以至于你可能会想当然地相信:CEO就是公司,一个凭借一己之力引领公司走向胜利的英雄。(而真正的英雄鼓励他人成为英雄。领导者创造出更多的领导者。)



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探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观念?它又是如何被广泛接受的?在很大程度上,前一个问题的答案,就在于上面提到的第二条“半真理”。亦即让英雄式CEO致力于满足过分贪求的股东。那么这些股东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简单地说,你们这些CEO是股东买来的,价钱只不过是巨额的奖金和股票期权而已!

 

这些金钱奖励上的遮羞布是同样堂而皇之的一套假设。商界都被灌输了这样的观念:CEO就是公司的化身,他们自己单肩挑起整个公司的绩效重任,他们的绩效是可以衡量的,其中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就是为股东创造价值。而这些假设能够站得住脚的全部论据,就是有传奇英雄色彩的CEO的横空出世。遵循着这种观念,商业杂志纷纷热情洋溢地提供了英雄式CEO的个性以及相应的简单解读,把企业和英雄式CEO对等起来。于是CEO们变成了名流。一个例子:1997年4月14日出版的《财富》杂志这样写道,IBM公司的CEO路易斯·郭士纳“在4年时间里为公司增加了400亿美元的市值。”郭士纳的确是位出色的CEO。但是IBM的上述业绩真的是仅仅由于他一个人的贡献吗?


当然,这种关于英雄式领导力的论调不仅在于表面上的荒谬。同时它还腐蚀了真正的领导与那些让公司得以有效运转的人们之间必不可少的密切联系。(问题是,我们已经把领导者推到了神坛上,其他人就只能举目仰视了。)领导力的真谛在于联系、参与和投入,在于团队工作,在于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在于稳健、认真、众志成城地对基业的打造。领导者的工作远不像英雄那样轰轰烈烈、风光无限。作为CEO,他们的任务是激励别人并为此做出表率,而不是醉心于豪言壮举,以博取企业英雄的名头。


最能表明领导力已经走向沦落的莫过于CEO的薪酬变化了。根据一项调查,在20世纪90年代期间CEO们的薪酬增加了570%,企业利润增加了114%,而员工的平均工资仅增长了37%,几乎与32%的通货膨胀率相当。1999年,股东回报降低了3.9%,而CEO的直接薪酬却增长了10.8%。可能我们今天如此热衷于讨论领导力的原因,正是现在的CEO身上已经很少有真正领导力的影子。


04

 公司需要“瘦而狠”


“瘦而狠”(lean and mean,指裁员和减薪)如今又再度流行。这是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公司为了精简成本而采用的措施。“瘦”当然比“胖”好,但“狠”也带有褒义就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了。大幅裁员绝不是什么明智的举动。采用大幅削减员工人数和成本(创造股东价值的最快方法)的CEO,把公司变得瘦骨嶙峋,只落了个“狠”的名声。扭亏为赢的专家,有“电锯”之称的艾尔·邓拉普(AL Dunlap)是一位大力裁员的高手(他最终把自己给裁回家了),他不是一个反常的例子,只是一股潮流里面的极端而已。2000年,经济萧条尚未降临,就有120万员工被裁员,创造了自1995年劳工统计局重新统计失业人数以来的最高记录。


当然,瘦而狠和其他“半真理”一样似乎很有吸引力:瘦而狠吧,你的成本将降低,效率将提高,组织更扁平,员工干劲更足,顾客也更高兴!用当今流行的花巧词语来说,这是个“少付多得”和“双赢”的好策略。


嗯,也许吧。但也许你最终得到的会是筋疲力尽的经理、怒气冲冲的员工、表面上生产率提高实则产品质量降低、顾客因为服务不好而日渐疏远。换言之,你得到的是“少付少得”和“双输”的局面。瘦而狠不是办法,只是一种逃避!


但是最大的损失可能是,在用工作的稳定性来换取忠诚的做法被抛到窗外之后,员工对公司已经失去了以往的忠诚感。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全球范围内只有34%的员工对雇主有强烈的忠诚感。在美国,仅有47%的雇员认为自己公司的领导拥有高尚的人格。而这还是在安然、安达信、环球电讯事件发生之前的情况,也就是说,是一些CEO的所作所为加深了员工的不信任感之前的情况。


05

水涨,所有的船都高


这最后一条“半真理”把前面4条编织在一起。为了堂而皇之地推行利己主义、股东价值、英雄式管理以及瘦而狠的组织,我们必须找一个办法把这些看起来是自私的行为合理化。“水涨,所有的船都高”就是一条合适的说辞。


经济繁荣的说服力大于一切。我们也都愿意看到经济向前发展,而不是后退。但是,即使作为一个比喻,“水涨,所有的船都高”这个说法也是站不住脚的。如果你曾住在海边,那么你会知道只有那些没系泊在任何东西上的船才能随潮水浮起,被系泊在实物上的船会没入水中。对于住在陆地上的人,潮水会变成洪水。住在低地的寻常百姓会被洪水淹没,只有少数住在高地的富人才能逃脱。这就是所谓“双赢”的好处。


企业和经济的表现如何呢?1989年,美国有66位亿万富翁,3150万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1999年,亿万富翁的数目增加到268位,贫困线以下的人群增加到3450万。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根据联合国最近一项对于世界上最富裕国家的调查,美国的国内总产值和贫困率分别高居榜首。


那么你们协助创造的股市和股东价值如何呢?同样,潮水只托起了游艇。在1989年到1999年间,占美国总人口10%的最富裕家庭的股票资产增长了72%,而占60%的普通家庭的股票资产仅增长了不到4%。没错,在过去10年间股票持有人数增长了16%,但超过50%的美国人没有股票或共同基金。在拥有股票的家庭中,只有33%的家庭的股票资产超过5000美元。更为重要的是,在1999年,也就是经济持续增长了10年之后的鼎盛期,依然有1/6的美国儿童属于贫困儿童,26%的雇员的年收入在贫困线以下。这是一个绝对令人震惊的事实,想象一个三口之家依靠1.3万美元的年收入维持生活。贫困威胁着我们的未来。超过30%的美国家庭的资产净值(包括房子和投资)低于1万美元。


当然,我们可以炫耀资本主义在全球的胜利。但是等一等,真的是这样吗?在很大程度上,最近对于全球化的攻击,主要是因为资本主义对于贫困国家的贫困人群的诺言没有兑现,他们的船没有被全球化的潮水托起。在南美和非洲的一些国家,20%的人口占据了全民总收入的60%,而处于底层的10%的人口只占总收入的1%。

 

企业和资本主义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今天,许多报纸头条新闻都在暗示一个集体危机:业绩、价值和信任危机。现在是CEO们在新的商业真理的指导下重振旗鼓的时候了;是恢复人们对企业的信心、对企业领导的信任、对未来的希望的时候了。


作    者|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管理大师,管理角色论、战略过程学派、管理手艺学说创始人。麦吉尔大学达索特斯管理学院克莱格霍恩讲席教授,著有《管理工作的本质》《卓有成效的组织》《战略过程》《战略规划兴亡录》《管理者而非MBA》《管理进行时》《社会再平衡》等。

罗伯特·西蒙斯(Robert Simons),哈佛商学院查尔斯·威廉姆斯企业管理讲席教授,在过去30年中为哈佛MBA和EEP项目讲授会计学、管理控制以及战略执行等课程。著有《七个战略问题》《组织设计杠杆》《业绩评价与控制系统》等

库纳尔·巴苏(Kunal Basu),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营销学高级讲师、坦普顿学院研究员,最近的兴趣是通过哲学、社会和组织理论视角研究战略营销和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在品牌战略、品牌忠诚度、国际营销、消费者行为和广告学等领域著述颇丰。

来    源|解读大师

导    言|毛凯贤,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管理学系博士生

编    辑|木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