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闭幕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南京的明孝陵与北京的十三陵一起,作
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南京的邮政部门不失时机及时
的发行了《明孝陵》邮资明信片和个性化邮票小版张,成为收藏界的新宠。可是您知道吗: 早在一百多年以前南京就发行过明孝陵邮票。 这是金陵书信馆1896年发行的一套(
八 枚)普通邮票的中的两枚;图案是明孝陵神道两旁的石刻, 面值半分:翁仲(图1): 贰分:石象(图2)。 ![]() ![]() (第一版) 应该说明的是被集邮界称为“商埠邮票”的金陵书信馆邮票,记录了中国近代一段屈辱的邮政史。邮政权是国家主权的一部分,任何独立的国家都不会允许别的国家在自己的领土上擅自设立邮局和发行邮票,这是国际法的准则。可是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昏庸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向帝国主义国家开放口岸。1863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首先创建书信馆,1865年8月开始公开发行邮票。(即我国最早出现的邮票-“工部大龙”)到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擅自设立的商埠邮局已经遍布我国各重要通商口岸如烟台、福州、厦门、镇江、芜湖、南京、九江、汉口、宜昌、重庆等地。 这套金陵书信馆邮票在商埠邮票中是属于比较珍贵的品种,现在往往在拍卖会才能“一睹芳容”,这是因为南京的金陵书信馆是商埠发行邮票最迟的,1896年9月开始发行。由于1896年3月光绪帝批准成立大清国家邮政,清政府国家邮政限令所有商埠邮局必须在光绪二十三年(阴历)元旦(即公元1897 年2月2日)前停止营业,因此金陵书信馆邮票实际使用的时间不到半年。真正贴用于邮件上的不多。 能搜集到的大多是新票,很难见到信销的旧票,(目前在邮市上全套的价格大约在 800-1000元左右)实寄封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此文为本人旧作,发表于《杨子晚报》2003年8月6日) 附录 : 金陵书信馆邮票及邮戳 作者:杨仲钦 2006年是金陵书信馆邮票发行周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1842年与英帝国主义签订了卖国的《南京条约》,允许“五口通商”。随着帝国主义炮舰开进中国,大批冒险家、流氓、商人、传教士涌入沿海口岸,通信要求越来越高,帝国主义攫取中国邮政的野心也更加迫切。英国在条约签订后不久,就接连在上海、广州、福州、宁波、厦门等通商口岸开设邮局。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也争相到中国私办邮政。外国经济侵略最集中的商埠是上海,办邮政也以在上海最为活跃。上海租界刚开辟,英国就借口中国驿站不办国外通信,而指定一名英籍外科医生兼办英侨通信。过了几年,邮件越来越多,又指定专职人员办理。1861年正式成立了“大英书信馆”。接着,法国人开设了“法国书信馆”,美国人开设了“美国衙门书信馆”,日本、德国、沙俄也先后设立了他们自己的“书信馆”。这些“书信馆”设在中国,却不受中国政府管辖。 1863年,上海英租界与美租界合并为“公共租界”,工部局开设了“书信馆”。到1893-1896年,帝国主义擅设在中国的商埠邮局已遍布我国各重要通商口岸,计有上海、烟台、福州、厦门、镇江、南京、芜湖、九江、汉口、宜昌、重庆等处。这些商埠书信馆发行的邮票被称为“商埠邮票”,只能在当地贴用或是在商埠之间传递,所以也称“埠际邮票”。 1885年,上海租界工部局董事会组织的“上海工部局书信馆”在南京设立代理处,并陆续与汉口、九江、厦门等地商埠书信馆订立协议,彼此间互换邮件、免费传递,邮政业务迅速发展。不久改组为脱离上海书信馆的代理关系,于1896年正式成立“金陵书信馆”。 金陵书信馆初建时,原来拟以上海书信馆邮票加盖使用。但是上海书信馆提出要按原票面值一半作价,因此这项计划未能实施。于是,金陵书信馆自行向日本东京订印邮票。在订印的邮票未运到之前,在邮件上加盖英文“PAID”(邮资付讫)字样的戳记。 尔后,金陵书信馆在原来上海书信馆代理处的基础上不断扩充业务,又与宜昌、重庆、芜湖等商埠书信馆订立互换邮件协议。但从南京寄往国外的邮件,仍需加贴香港邮票,由上海书信馆转交英国在华“客邮局”出口。 1896年9月20日,金陵书信馆开始发行邮票。发行邮票的主要目的不是通信,而是推销邮票,借以大发横财。所以金陵书信馆邮票的实寄封、信销票存世较少。在11种商埠邮票中,以南京商埠邮票发行的时间最晚。 金陵书信馆邮票为横长方形,主图外加椭圆形框,两侧为双龙戏珠。上方有中文“金陵书信馆”及外文面值;下方是英文“Nanking Local Post”(南京商埠邮政)及中文面值。四周有双线边框,边框外幅为35.5×25mm。主图都是南京名胜古迹,共6种图案,历次所印都无变更。邮票用无水印厚纸,于1896-1897年共印4版,由日本东京筑地活版印刷所石印。列表如下: ![]() ![]() ![]() (第一版) ![]() (第二版) ![]() ![]() ![]() ![]() ![]() ![]() ( 第三版) ![]() (第四版) 金陵书信馆初期使用椭圆形邮戳,文武边,横径约40mm,高约25mm,上方为英文“NANKING LOCAL POST”(南京商埠邮政),下方为中文“南京书信馆”,中间横列月日年(图7)。也见有下方为中文“南京书信行”的(图8)。后期使用无年月日的圆形英文邮戳,文武边,直径26mm</SPAN></st1:chmetcnv>,上方为“NANKIN”(无“G”字),下方为“LOCAL POST”,3点和9点处各有一小星号,中间空白(图9)。在上海书信馆代理期间,曾使用过一种圆形中英文对照无日期的邮戳,直径约4 mm,中间中文为“南京工部书信馆”,外围英文为“LOCAL POST AGENCY NANKING”(南京地方邮政代办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