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坏人”罗振宇

 Jerry_pet 2017-03-10

昨天和今天都背罗振宇的消息刷屏了,各种的新闻,各种的点评,无法让我不再正视关于内容产业,关于知识产业的诸多讨论,也需要表达下自己的一些思考和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罗振宇的“坏”

此刻特别想说的是,罗振宇有点儿“坏”,之所以打引号,是因为这种坏是用传统道德标准衡量的,罗振宇的行为有些坏,然而,如果在商业道德的标尺下,这根本就谈不上坏,甚至就是一种“大好”。

知识付费的风口本没有那么大(后文会论述),被罗振宇搅动起来,变得看似很大,但是罗振宇自己知道其中的深浅(公布的运营数据背后还肯定有更多的故事),然“树欲静而风不止”,众多不知深浅的追随者已经将风口吹破了天。

之所以说罗振宇“坏”,他心知这个风口没有那么大,一群跟随者在虚假繁荣,却又说出了其成功的最大奥秘,那就是占领“认知高地”,这场关于知识付费的战争中,所有的资源价值都将向头部资源,占领“认知高地”的罗振宇倾斜。

而当所有人都意识到自己订阅的付费内容,消化所需要的时间已经超出自己所能付出的最长时间的时候,发现自己的知识库房中出现了超载,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的时候,这场泡沫即将破灭,到那个时候,罗振宇已经赚得盆满钵满,或者已经不知去向了。

而此时,那些追随者们看着一个崩塌的市场,只能望泡沫兴叹。

罗振宇的“好”是引领了一场新的“认知革命”,红火了一个本不大却看似很大的行业,罗振宇的“好”也是其确实说出了真相,说出了自己的“坏”,但是受到过罗振宇影响的一群本应该是精英的人群,本应该是智者(如果罗振宇的一套东西有效果)的人群,却丝毫没有认知到这种坏。

更为可悲的是,还在煽风点火。

以上本来就有很大的风险,比如,如果订阅者在经过过度营销之后,发现自己冲动消费成分更多,需要退款,或者说发现自己的囤积太多,无法消化,要退货的话,却发现罗振宇以及后来的追随者设置了一道很好的防火墙。

这道防火墙就是“订阅”,本来是碎片化的知识内容,按照罗振宇自己的逻辑说,应该完全可以做到碎片化支付,却被用一年的时间锁定订阅,以达到让这种后悔药的购买时间是365天之后,泡沫破灭的时间被拉长了,其中的风险也被同时降低了。

于是,这种虚火还在继续火。

知识价值链

还是让我们看看知识价值链的全貌吧。

知识付费也好,知识免费也好,这都是一种具体的表现形式,要理解知识产业的本质,还需要回归知识产业链价值传递的过程来重新理解知识的价值。

按照《人类简史》的逻辑,知识和文化大抵作用相同,与政治和宗教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价值也大抵相同,那就是要维持人类大规模的协同创造价值的过程顺畅的工具,也是一种集合能够指导实践的共识,并将其传播出去,以维持持续的价值创造过程的工具。

从这里可以看到,知识只是一个工具,并且其功效在于真正促成价值的产生,而非知识本身就是值钱的。

知识的本质是学习价值创造的工具和手段,是实现知识指导实践,并产出成果价值的辅助工具,而非价值本身。

因此我们可以理顺出知识价值链的基本逻辑,知识是对人类生活实践的共性内容的挺精和总结,这是知识生产的过程,也可以表述为知识的挖掘和总结过程,这知识知识价值链的第一个步。

接下来,知识需要被演绎和传播,通过传递,让更多的人知道,以实现价值的传递,在没有文字纸张等的传播载体的时候(详见《人类简史》),人类的知识经验的传播没有啥概念,也没有啥知识定义,只是前人留给后人基因中的信息可以传递,亦或是前人面对面讲给后人小伙伴的一些表达,或是动作,或是其它啥的,我们无法想象的。

只是后来产生了语言表达等载体可以将知识承载传播,知识才真正成为一个“存在”。

知识价值实现的三个阶段

而将这种存在的价值发挥下去,把其创造价值的过程延续下去,人们需要演绎和传播知识,包括出版业,将人类的知识经验所得都形成文学作品,课本教材,出版物等,进行传播,让更多人获知,就是知识传播的过程。

这是我们今天探讨的知识产业繁荣的最为聚焦的部分。

这个阶段,如果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其实就是教育行业,而教育行业也包含几个部分:

教材的确定,也就是将知识形成一个课程的过程;内容的传播,也就是将这些内容课程讲述给对象听的过程;效果验证反馈,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练习,在“教”之后的“练”,通过作业的方式得到反馈信息,以达到教育的效果确定。

而在这整个过程中是一体的,是教育从确立教育内容,到传播,到练习和效果反馈的一体化过程,而罗振宇所做的事情几乎都在这里找到影子。

他完成的是教材的选定,将需要传播的知识内容,从现成的众多知识内容中筛选出来,并且进行演绎(所谓的讲出来,用娱乐化、生动化的语言),包括进行故事化、产品化、进行服务化等都是这种演绎的具体表现,然后传播出去,而对于效果验证和反馈是不顾的。

所以,充其量罗振宇做的就是出版教材,将这种教材内容从人类已经超载的信息内容中筛选出来,做个提精,并且用声音为主的形式表现出来,所谓的建立了一个有声的出版社。

传统的知识传播的过程一般有两个部门完成,一个是出版社,负责出版教材,一个是教育机构(学校),负责将这些教材内容演绎传播给受众,并且考验教学效果,最后再丢给社会去实践。

如此对应,罗振宇去做的事情,无非就是出版社的现代化升级,将纸质教材为主的教育出版变成了声音(视频)出版而已,而对于教育机构做的事情不去涉及。

为什么不去涉及,因为这才是知识价值链诸多环节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也是知识内容传播过程中的最为难点的部分。

这一点《罗辑思维》有一期已经讲过了(自己去翻看吧,我也不记得具体哪一期了),学习的过程是让人走出舒适区,进入学习区和恐慌区的过程,如果不能走出舒适区,跨越恐慌去和学习区,则学习的过程就无法完成,也无法达到最终的效果,则知识价值链传递过程就被中断。

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苦活儿,是让人不爽的事情,而这一点罗振宇自己也在节目中说了很多遍了。

知识学习本身就是一次让人不爽,也必须是当事人自己选择让自己不爽的过程,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勇敢选择进入这个不爽的过程中,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从这个不爽的感觉中走出来,成就真正的成功。

而罗振宇所做的事情,虽然是知识内容的新式出版(音视频)和新式传播(卖讲故事手艺),本应该是让人不爽的过程,他却能够“成功”让人不但是“爽”了起来,而且还“High”了起来。

这种本事是我们大多数人所缺乏的,或者让我想起了了各种类型的“成功学”培训大师,本来是需要投身实践,苦逼的实干才能够取得成功的事情,却被这些成功学培训大师演绎成了坐在椅子上,躺在床上就可以成功,从本质上说,罗振宇和这些所谓成功学大师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只是成功学的概念被替换成为了“社交货币”。

这里说罗振宇“坏”,核心本质也就在此处,所有道理他都明白,也知道知识价值链的全部过程,深谙此道,却只选择用其影响力和号召力,只做到了知识价值链最容易做到的一部分,抢占认知高地,拿到出版环节的钱,而不对知识学习的结果负责,也就不用那么苦逼,绕开了最为关键,也最为难的部分。

有人说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当下我们可以说,任何不对知识传播效果负责的讲故事,都是耍流氓。

知识价值链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知识的实践应用。

知识是一种工具和手段,是人类辅助进行价值创造的中间过渡物,其最终的价值实现必须是要传递到生产实践中,去知道真正的价值创造,而这一个过程才是知识价值变现的真正战场。

以当下而言,这就是创新创业的过程,也就是知识和认知价值实现的过程,或者说是检验知识是否货真价实的过程,这一点或许都没有被我们讨论过。

罗振宇变“坏”是谁的错?

本来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价值链,罗振宇却只选择了其中的一个环节,也是最为轻的环节,知识出版领域,用其特有的方式方法进行演绎和传播,绕开知识教育中落地的将知识内容装进用户大脑,让每个受众走出“舒适区”进入“恐慌区”的过程,“蜻蜓点”水式的做法就已经收获颇丰了。

这或许就是罗振宇牛掰之处,也是其最“坏”之处,所谓的“坏”就是避重就轻,站着把钱都赚了,让那些以其为偶像,以其讲述的所谓知识为“社交货币”的焦虑的人很“爽”,不去遭受跨越知识学习“恐慌区”的“苦”,让本来就应该“不爽”的过程变得很“爽”,是个大“好人”,满足了用户的体验的优良,却无疑未被了用户的最终诉求,是十足的“坏”。

或许根本就不是罗振宇一方的“坏”就能够解释这一切的,也许事件的事情本来就是如此,社会上如此这般的人之众多,又能够怪罗振宇多少呢?

从罗胖到咪蒙到新世相,很多时候利用的是人们投机取巧抄捷径的心理。这其实也是商品经济社会最主要的心理特征,你付出一点钱,我帮你“快速解决”一些问题。你愿意掏钱是因为:1. 这些问题挺严重的;2.解决起来也挺麻烦,有没有快一点儿的办法?你这人缺乏内在的贵族气质?没事,买LV的包啊,你就有了。你没办法耐下性子好好读书?没事,买罗胖的产品啊,你立刻也是读书人了。你没办法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文艺?没事,参加新世相的活动啊,你马上就文艺了。你没办法好好谈一段恋爱?没事,花钱也可以和学生白领教师空姐网红……你没有内在自信?没事,读咪蒙啊,你立刻就打鸡血了。你感觉活着没啥意义?立刻参加xx的xx活动,就有仪式感啦。……

(以上引自辩手李慕阳的文章《知识付费的几个坑,罗胖们想好了么?》https://www.huxiu.com/article/184534.html)

以上这种焦虑人群的大量存在,又怎么不催生一群“坏人”出现,先将这群人满足了呢?

我们有评论当下电信诈骗案的一句经典话语,这个社会,“傻子太多,骗子不够用了”,或许在知识消费领域,也同样适用,那就是,“焦虑的人太多了,坏人不够用了”,于是就有了集大成者罗振宇的出现。(完)

2017小目标

每天800字,坚持365天,或许就是好好活着的最好明证,今天是这个小目标达成的第34天,倒数331天,有意见证者请加微信:dog2015081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