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妇科学

 昵称FNISZ 2017-03-10

中医妇科学--经行感冒

是指每值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感冒症状,经后逐渐缓解者,称之经行感冒。

诊断依据
(1) 临经或经期出现感冒症状,如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咽痛等,经后渐愈。
(2) 随月经而周期性反复发作。
(3) 咽部可有充血。

病证鉴别
1. 感冒:为内科病,病位在肌表,以表证为主。月经期虽可偶患感冒,但病机不同,无经行感冒的伴随月经周期发病之规律。
2. 经行头痛、身痛:虽有经行期间头痛或身痛的症状,但无发热恶寒的表证,可与经行感冒鉴别。

证治分类
1. 风寒证
主要证候:每至经行期间,发热、恶寒,无汗,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咳嗽痰稀,头痛身痛,舌质红,苔薄白,脉紧浮。经血净后,诸证渐愈。
治法:解表散寒,和血调经。
代表方:荆穗四物汤。
方药:处方】

当归

、川芎、

白芍

、熟

地黄

荆芥

穗。
2. 风热证
主要证候:每至经行期间,发热身痛,微恶风,头痛汗出,鼻塞咳嗽,痰稠,口渴欲饮,舌红,苔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和血调经。
代表方:桑菊饮加当归、川芎。
方药:桑叶、菊花、连翘、薄荷、桔梗、杏仁、芦根、甘草。
用量
杏仁6克,连翘4.5克,薄荷2.4克,桑叶7.5克,菊花3克,苦梗6克,甘草2.4克,苇根6克。

3. 邪入少阳证
主要证候:每于经期即出现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心烦欲呕,头晕目眩,默默不欲饮食;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数。
治法:和解表里。
代表方:小柴胡汤《伤寒论》。
方药:柴胡、黄芩、人参、法半夏、甘草、生姜、大枣。

用量
柴胡30g,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炙)、生姜(切)各9g,大枣(擘)4枚

其他疗法

针灸疗法
(一)体针
取穴:风池、风门、上星、尺泽、外关。
随证配穴:①头痛:太阳点刺出血,攒竹。②鼻塞流涕:迎香、上星。③咽痛:鱼际泻法或少商点刺出血。④咳嗽:天突、列缺,痰多加丰隆。⑤肢楚:曲池、委中。
操作:每次选择4—5个穴,随证配穴,针刺泻法。风门可拔罐,风热者可点刺出血,风寒者酌情应用灸法。
(二)耳针
取穴:肺、内鼻、下屏尖、额、屏间。
(三)灸法
风寒者可在上述穴位中选择2—4个穴间接灸治。或隔以姜片或药饼或艾炷,待稍有灼热感时即移去,如此反复5—7壮。
操作:针刺中、强刺激,留针20分钟。咽喉肿痛者,取下屏尖点刺出血。

拔罐法
大椎、身柱、大杼、风门、肺俞等穴拔罐,每日1—2次。
经前l周起每天清晨用冷水洗脸后按摩迎香穴,有一定预防作用。

转归预后
本病若正气较强,早期治疗,外感诸症可全部消除才,停药后三个月周期无复发,预后较好。若正气较弱,病情较重者,外感诸症可全部消除,停药后届经期是有复发,但症状明显轻于既往。

预防调护
1. 适寒温 经前及经期注意保暖,经期身体卫生能力差,应尽量避免受寒、淋雨、接触凉水等,以防血为寒湿所凝,导致月经病的发生。
2. 节饮食 经期不宜过食寒凉冰冷之物,以免经脉壅涩,血行受阻
3. 调情志 经期情绪稳定,心境安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