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礼:针灸铜人 针灸早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经络研究已经在科学实验下得到了证实。由于有了理论根据,已被普遍接受并纳入了国家医疗保险体系(例如德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 2017年1月18日,我国向世界卫生组织赠送针灸铜人,作为国礼送出去的“针灸铜人”,定会将针灸文化越播越远! 针灸神话:伏羲制九针 伏羲,华夏文化的肇始者,他和妻子女娲繁衍了后代,成为创世人物。伏羲潜心修研各项技术,在医学上的重要贡献即是尝百草制九针,从此始有针刺疗法。之后,针刺疗法又与药灸珠联璧合,发展成针灸疗法,沿用至今。 针灸发展之 历史因素 针灸的发展,要分针法和灸法两者,分开来说。 针法 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医学起源于我国远古时代。古代原始社会的人类,由于居住在山洞,地处阴暗潮湿,加上与野兽搏斗,故多发生风湿和创伤痛,当身体某处有了痛楚时,除祈祷鬼神外,很自然地会用物去揉按、捶击以减轻痛苦,或用一种楔状石块叩击身体某部,以而创用了以砭石为工具的医疗方法,这就是针刺的萌芽。 砭石治病与当时人类所处的环境和历史条件是分不开的,随着人类智慧和社会生产工艺的不断发展,针具由石针、骨针逐步发展成青铜针、铁针、金针、银针,直至现代的不锈钢针。 1963年内蒙古自治区多伦旗头道洼在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1根磨削的石革,椐鉴定为针刺的原始工具。 灸法 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多是艾条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 灸法产生于火的使用之后。人们发现身体某部位的病痛经火的烧灼、烘烤而得以缓解或解除,起初用兽皮或树皮包裹烧热的石块、砂土进行局部热熨,后来发展以点燃树枝或干草烘烤来治疗疾病。之后,灸法和针刺一样,成为古代人们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 古人们将针法与灸法两两结合,就这样,针灸就产生了! 针灸疗法最早见于战国时代问世的《黄帝内经》一书。《黄帝内经》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 针灸发展之 发展精进 针刺工具由砭石、骨针发展到金属针具,特别是九针的出现更扩大了针灸实践范围,促进了针灸学术飞跃发展,针灸理论也不断得以升华。 历代发展 据《左传》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医缓、医和均擅长于针灸。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直到后来的明清时期,针灸技术一直在不停发展,书籍包括:战国时代的《内经》;三国时期《曹氏灸经》;汉代的《难经》;明代的《针灸大全》、《针灸聚英》、《针灸四书》;清初至民国时期的《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针灸逢源》等。 国际传播 针灸在南北朝时期就开始东传朝鲜、日本等国,13世纪以前,通过'丝绸之路'逐渐西行,传到西亚等地,对当时的阿拉伯医学发展产生了有一定的影响。 目前,在亚洲、西欧、东欧、拉美等已有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应用针灸术为本国人民治病,不少国家还先后成立了针灸学术团体、针灸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著名的巴黎大学医学院就开设有针灸。 近年来,国际上掀起了一股持久不衰的'针灸热'。
传统的中国针灸疗法已经走向世界。 针灸发展之 在康复中的应用 随着近年来医学模式的转变,康复医学的兴起及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及重新认识,为针灸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发展的平台。 康复与针灸 针灸是一种重要的康复手段。 大量临床实践表明,脑血管病的急性期如能恰当的及时的配合针灸治疗、康复治疗、早期介入,可使 90%的患者重新步行和自理生活,可使30%的患者能恢复一些较轻的工作。相反,不进行康复治疗,上述方面恢复的百分率相应的只有6%和5%,在死亡率方面康复组比未经康复团队也低12%。所以及时正确的康复治疗将会明显的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死亡和致残率。 研究已经表明:针灸对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都有肯定的良性调整作用。与药物治疗的作用方式不同的是针灸作为一种非特异性的刺激,可以激发机体内在的固有的调节功能,是失调的气机、紊乱的心理、生理过程得到调整,恢复机体生理内环境、心理与生理之间,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因而有益于多种心身疾病的防治。 针灸康复两三言 在医学取得巨大进展的今天,慢性病已成为医疗的重要问题,目前人类的死因主要是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癌症和创伤,但这些除急性期死亡外,还有很大部分可以存活一个长时期,对于存活患者的生存质量的提高,就有待于康复医学。康复与针灸是密不可分的,针灸是康复的主要手段之一,康复是针灸的目的,二者相辅相成,协同作用。针灸必须及早介入,同样在针灸的同时,正确及时的指导患者,做好康复训练,更能提升治疗的效果,使患者提高生存质量,及早重返社会,过有意义的生活,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康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