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刀剑认识的十个误区

 xdd响当当 2017-03-11
古董刀剑作为一个杂项门类近年异军突起,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但是,因为许多众所周知的原因,人们对中国刀剑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下面逐一分析,仅是个人之见,有不当之处多探讨指正。

  误区之一:剑比刀轻。

  这种说法主要受所谓“剑走轻灵”的影响。现在的武术表演剑早已脱离实战,只是为了便于耍起来花哨好看,就越做越轻了。事实上,汉代或许剑比刀轻,但在宋以后则很难说孰轻孰重,尤其是明清,刀剑式样繁杂,民间重剑长剑比比皆是,制式佩刀反而普遍较轻。那么剑比刀重?也不是。在中国历史上,剑与刀的重量比较并不具备统计学规律。

  

  图1  清早重剑·长100厘米

  误区之二:刀剑刃部后半部斧刃较钝,前半部锋利。

  这种说法常常缘于武术爱好者和现代刀商,这是一种想当然的猜想。果真如此那些自刭的历史人物会很不方便呢。事实上,中国古代绝大多数时期刀剑刀刃的每一段都是极尽锋利之能事,根部附近不开刃的刀剑虽然明清也有,但只是极少数,往前只要开始开刃的地方就会尽可能锋利。

  

  图2  清晚民国根部不开刃的剑,这类剑数量并不多

  误区之三:刀剑的弹性和韧性是一回事。

  很多人喜欢这样测试刀剑,将剑尖顶在地上用力压剑弯到很大角度,或一手胸前竖直持剑,另一手猛拍剑首,剑身抖动不停,然后宣称剑弹性韧性多好。事实上,弹性是弯曲后回直的能力,韧性则是保持不断的能力,二者并不相同。弹性越好硬度反而不高,真正优良的古刀剑则是十分硬挺的,弹性可能不如现代钢,但韧性要强于现代做法。猛拍剑柄而剑身抖动幅度越大时间越长的恰恰越不是好剑。

  图3 刃长96厘米的窄长汉剑,剑身硬挺

  误区之四:八面剑不如四面剑锋利。

  这种观点主要是基于现代量产的垃圾厚重刀剑而得出的错误认知。事实上,没有几个现代刀商真正了解八面汉剑的构造和磨法,所以难怪造出的剑厚重如铁棍。真正的汉剑即便剑身为八面样式也照样轻捷,同时保持着极高的锋利度,与四面剑锋利度并无二致。真正的八面剑应当是“视之八面棱线分明,扪之疑似四面之剑。扣之可比钟磬之音,持之仿佛手中无物。”

  图4 八面汉剑

  误区之五:包钢造法是刀剑最好的造法。

  这种观点是缘于受近年被现代刀商过度神化的日本刀包钢造法的华丽宣传的影响。事实上,包钢及夹钢等复合造法,是后世乘钢铁冶炼技术提高之东风,利用较成熟的钢铁原料,采取较简化工艺去逼近和替代汉代那费工费力费时近乎传说的百炼刀剑造法。另外,造法也并不是评价刀剑优劣的决定因素。

  

  

  图5 永寿二年汉桓帝百辟刀·国博

  误区之六:能砍铁的才是好剑。

  君不见,有些刀商拿剑砍钢筋、砍铁钉,刀刃无伤,还可以用剑来削纸显示锋利。前几年这种做法特别唬人,这是贩卖新剑常用的噱头。事实上,这就是障眼法,原因就是这种刀剑都较重,用来砍铁的剑刃那一段较厚,不甚锋利,大力剁铁可以承受冲撞,而用来削纸的那一段磨的很薄很锋利。反过来使用则是既砍不了铁也削不了纸。真正的好刀剑不是当斧子来用的。

  误区之七:民国抗战大刀很厚重。

  网上有个流行很广且误人子弟的帖子,说民国抗战大刀因为厚重所以完胜日本刀。事实上,就笔者过手的多口抗战大刀来看,从没见到帖子宣扬的5斤重,大多数也就2斤左右,刀不长、也不厚、只是比较宽,抗战大刀能赢日本刀,主要靠的是中国军人那视死如归的气概和敢于牺牲的精神。

  

  

  图6 民国抗战大刀

  误区之八:旋焊马齿等所谓花纹刀剑级别高、性能好。

  曾经,旋焊、马齿等造法的古代花纹刀剑被认为级别高、性能好,众拥趸趋之若鹜,直到这些造法被造假者破解导致假货大量充斥市场后热度才有所消退。事实上,旋焊、马齿价值主要在其稀有性,跟级别、性能并不成正比,是区域特征比较明显的产物。

  

  

  图7 旋焊、马齿花纹刀剑

  误区之九:刀剑是凶器,家中摆放诸多不宜。

  很多江湖术士故作高深而发此骇人怪论,故弄玄虚散布迷信,最终目的是就是骗钱。事实上,刀剑本就是一件物品,凶不凶,看的是人心。汉代王侯将相常把刀剑摆于客厅和卧室,死后也常随身而葬,反而是把刀剑视为“以避不祥”的宝物。我们的认知还不如2000年前的汉人?要说家里不宜摆放,只要避开潮湿的地方和孩子容易拿到的地方就行了。

  误区之十:高阶刀剑是礼器,不是实用器。

  很多人认为高阶刀剑只是用来炫耀的,装饰很好而刀剑本身则并不实用,只是个礼器。事实上,除特定时期的像剑之外,不论是湖北博物馆越王勾践剑、国博的永寿二年汉桓帝廿灌百辟刀及永初六年30湅钢刀、还是徐州博物馆建初二年50湅钢剑,还是史书所载曹操曹丕所造百辟刀剑,乃至乾隆御用刀剑,这些私人订制的刀剑从品质上说均为同时代之佼佼者。当然也许这些刀剑不见得适合于战阵大规模厮杀,但平时用于个人防身还是绰绰有余的。另外还应把礼器、礼仪、礼品分清。礼器是古代在举行祭祀、宴飨、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中使用的器物,一般有酒器、食器、水器、乐器等,先秦从未有将剑当作礼器的记载。这样价值连城的剑既有其佩带防身的本体属性实用价值,也有会见宾客、上朝礼仪之用和当作礼品馈赠他人的附加属性实用价值,而礼器则与礼仪、礼品则是风牛马不相及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