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子”是由“底子”支撑的,文过饰非败亡之道!

 昵称974066 2017-03-11


| 读史 |ID:dushi818

博闻通识,知古鉴今。有品、有趣、有态度。


原创文:向尚瞰 读史(dushi818)专栏作家


南北朝时,有个陈后主,不体恤民间疾苦,只知饮酒赋诗,亲近一帮舞文弄墨之人,纵情声色之中。


据史载,陈后主“性愚,恶闻过失”。所重用的一帮大臣则投其所好,曲意逢迎,其中他最宠信的都官尚书孔范,后主“每有恶事,范必曲为文饰,称扬赞美”。


而对那些忠正之臣的直言却听不进去,大市令章华曾上书进谏道:“陛下即位,于今五年,……溺于嬖宠,惑于酒色,……老臣宿将,弃之草芥,谄佞谗邪,升之朝廷,今疆场日蹙,隋军压境,陛下如不改弦易张,臣当麋鹿复游于姑苏台矣。”


后主得奏不问是非曲直,立即下令将章华斩决了事。有这种“恶闻过失”之君,又有这样一群文过饰非的大臣,陈朝还能不灭亡么?

比陈后主更早的商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虽然生得比陈后主聪明,却没有用在治国的正处,而是巧言令色,文过饰非。


史书说他“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可见是多么聪明而娴于辞令了。正惟如此,他有持无恐,一再拒谏,一味胡行,到头来聪明反被聪明误,终于被周武王所灭。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是做工作、干事业,难免会产生这样那样的过失乃至错误。有过错并可怕,问题在于,怎样对待已经发生的过错。一种态度是,实事求是,问题是什么就承认什么,有多大就说多大,决不故意掩饰和歪曲;另一种态度是,文过饰非,用虚伪的言辞掩饰自己的过错。


实事求是,承认过错,是改正过错的第一步,如果行动跟上来了,错误就会变成正确的先导。而文过饰非,对过错采取不承认主义,只会愈陷愈深,无可救药。像陈后主、商纣王的身死国灭就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文过饰非,源于某些有头有脸人的死要“面子”。看看历史上的中国帝王,有几个能做到“闻过则喜”?就连以善于纳谏出名的贤君唐太宗,有好几次也气得差点把敢于直言的魏征给杀掉了,原因是魏征的一些话使他下不了台,很失“面子”。


民间有句话:“人家是有脸面的”,说明此人档次高,要给他留“面子”。殊不知,“面子”是由“底子”支撑的,犯了错误,“底子”已经虚了,硬想靠文过饰非来支撑起“面子”,后果只会事与愿违,错误越犯越大,“底子”越来越虚,整张脸都保不住了,又何来的“面子”?


说到这,我倒想起了一个“谭老板”的故事。“谭老板”,是解放战争中,人们对华野东线兵团政委谭震林的爱称。昌维战役打响以后,为配合作战,政治机关起草了一个瓦解敌军的电报,想尽快让昌维的敌人投降。可问题就出在电报对该地区的国民党各类人员一律“既往不咎”的宽大政策上。消息传到中央,第二天一份措词严厉的批评电报发来了。

电报明确指出:对罪大恶极分子和其他敌方人员不加区别地一概宣布既往不咎,是直接违反我党政策及人民解放军宣言“首恶者必办”一项规定的……最终将是一种欺骗!


接到电报之后,兵团政治部主任谢有法深感责任重大,在兵团各部门首长都在场的会上,谢有法说:“电文是我们政治部起草的,我们犯了错误,要向中央检讨。”


如果要推卸责任,谭震林正好可以顺水推舟。


不料,他却站了起来,摆摆手说:“你们检讨什么?电文是经我签发的,由我个人向中央作检讨,不要你们负责。”正是谭震林不但不文过饰非,还把所有的责任一肩挑的精神,不仅没失“面子”,反而更加突显了他的人格魅力。

《论语》上有句话:“小人之过必文。”谁都不愿做一个文过饰非的小人,像陈后主、商纣王那样走向毁灭。我们不能再让那些明明是“痛肿之处”,硬要说成“美若乳酪”;实际是“溃烂之处”,反而说是“艳若桃花”的巧饰诡辩来毒害自已,使自已走向错误的深渊了。


有了错误,就应当像“谭老板”那样实事求是,勇敢面对,不推卸责任,不文过饰非,这样就会不欺天,不欺地,不欺上,不欺下,不欺别人,不欺良心,就能胸怀坦荡,堂堂正正做人,其结果必然是不怕失“面子”,反倒更有“面子”。


投稿信箱:2076458511@qq.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