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知录83】利簋:武王伐纣的惊天记录

 金色年华554 2017-03-12



陈益民/文

这是已知西周最早——周武王时期的礼器,这是独一无二的带有西周灭商重大事件铭文的实物,这还是一件被“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寄予厚望的重器,然而,它又是充满争论、充满谜团、可以让人有无限想象的青铜器!

这件器物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在商周青铜器无数煌煌巨作中,这件器物的体量实在不起眼,太小了。然而,只因为那器底4行32字铭文,却让这件器物成为商周青铜器中名副其实的重器!

此器于1976年发现于陕西临潼零口镇,出土地点那时叫零口公社西段大队。据说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不过去年我在陕西省博物院,也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看到过它。蜂拥的观众走马观花般从它身边流过,没多少人停停脚步,唯独我在它面前徘徊良久,并且恨不得对漠视的人群大喊一声:看啊,镇馆之宝!

之所以叫利簋,据说是一个名叫“利”的贵族在受到武王赏赐后铸造了这件铜簋,以表示对君主的感激涕零。器物铭文如下:

“珷征商,惟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偃师,易右史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大意:“武王征商”,在甲子那天早晨,岁星正当其位,早晚之间就攻灭了商朝。到第七天辛未日,“王在偃师”,将铜赏赐给任右史职位的利,利便以此铸造了祭祀周朝先王亶公的宝器。


武王伐纣究竟发生在哪一年?历史上就众说纷纭,加上当代各家七嘴八舌,据说有44种看法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说法是:公元前1046年、前1044年、前1027年,等等。

中国人常常很骄傲地说,“我们有五千年文明史”。但西方人笑了,说中国有五千年文明,但只有三千年历史。既说五千,又说三千,砍掉我们两千年,我们不服!原来自古以来,国人对于夏商周及其以前的历史,就多是模糊的概念,不能用确切年代来明确各朝各王的时间。史书中能查到的明确纪年,是公元前841年,那年叫周共和行政元年。从那时到现在,不就是三千年吗?而那以前,大家也知道有三个王朝,有哪些君王,可就是说不清这些王朝、君王对应的确切年份。国人很憋气,国家很闹心。于是,从1986年起,国家斥巨资,叫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专家数百人,进行大会战,搞一个“夏商周断代工程”。而武王伐纣,就是这个“工程”里的一个重要节点。搞清楚了这个年份,上可推断商朝后期各先王的在位时间,下可确定周代各王的具体在位年头。

由此就不难想象,利簋在这个工程中的分量有多重要。由于利簋铭文中提到“岁鼎”,好多学者说,岁指的是岁星。岁星的运行有规律,按它的天文运行轨迹,就能推算出利簋铭文记述的武王伐纣具体是哪一年。经“工程”总部拍板,就把那年份确定为公元前1046年。

能明确武王伐纣年份,当然是皆大欢喜的事情。遗憾的是这个结论遭到很多质疑,公元前1046年固然可以作为武王伐纣时间的一种推测,却尚不可作为唯一确切的定论。比如,利簋铭文中的“岁鼎”之岁,可能不是指岁星,而是指争战夺取,“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或许还可以断句为“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意思解读成:甲子那天早上夺得了九鼎,战胜了昏君商纣,推翻了商王朝。如果这样解读,就没岁星的事儿,则断代工程就用不上利簋了。不仅如此,还有别的解读方式呢!有人认为,岁鼎指的是战前的重要祭祀,那段铭文就断句为:“甲子,朝岁鼎(贞):‘克昏夙有商?’”译成白话就是:甲子日那天,早上杀牲衅祭大鼎,占问天意道:“早晚间便可灭商吗?”这样解读,也跟断代工程没关系。

这是很让断代工程的专家们郁闷的事儿,但历史研究是科学,不能为了某个结论而力排众议,独尊一说。其实,无论学者们为此怎样争得面红耳赤,唾沫横飞,丝毫不影响利簋的“高大尚”地位。作为记载武王伐纣大事件的唯一历史实物,足以让它在商周青铜器中占据非常显要的地位。

利簋何止是铭文内容不同一般呢,其铭文的格局、气派,也势头强劲。一个能推翻前王朝的新兴势力,总是具有冲天的气势,即使从这周人建立新王朝时候的青铜器,也能感受到那咄咄逼人的风致。铭文布局粗放,彰显着无拘无束的性子,如果人们看看周代中后期那些铭文的规整、优雅(包括《大盂鼎》《虢季子白盘》这样的国宝重器),就能感受到利簋铭文的粗犷乃至“无理”,它无须横平竖直,无须清秀可人,貌似拙朴,实怀洒脱。粗莽中透着刚劲,紧凑中不失节奏与韵律。——真是一篇绝妙的金文书法精品。

而器形本身,也尽显豪放,丝毫不精雕细琢,从造型到纹饰,都有一种立此世界,舍我其谁的气魄。我已找不到恰当的赞美之词,只能说:利簋,你太牛了!

日知君曰:商周青铜器,重器甚多,闪耀着中华文明的光芒。其中最让我崇拜的有两件:一是司母戊鼎,一是利簋。前者以其体量之大而重,后者以其内容记载最重大事件,而令我折服。而且,它们都带着中国青铜时代前期的粗犷气派,那是一种中华文化的精神。这种精气神,在我们这个国度,已经缺失太久、太久了。

  

大盂鼎铭文,非常规整,四平八稳。


小克鼎,追求清雅风格。只是缺了点粗犷。


天津市国学研究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