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的范雎

 昵称413468 2017-03-12

最近大秦帝国之崛起热播,主要讲述的是秦昭襄王时代秦国如何进一步崛起,基本奠定秦统一六国大局的过程。说起秦昭襄王,有个人不得不说,这人就是范雎(张禄)。范雎之于昭襄王,就如商鞅之于秦孝公,作为秦昭王后期最重要的助手,在秦朝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做出了重大贡献。这儿先不说范雎的功绩,说说范雎的为人。

范雎是魏国人,很有才。他自我感觉也非常好,觉得自己聪明过人能言善辩,出门都自带光环,一定能干出一番事业。所以游走于各国,希望哪天某个国君突然被他的光环闪到眼,发现还有这么个人才听取他的建议让他能大显身手。然而,此人是个穷光蛋,所以到处荡了一圈,连半个王的影子都没见着,于是只好回到魏国,在魏国的一个名叫须贾的大臣门下谋了份差事,先混口饭吃,再谋发展。

>

一次,须贾奉命出使齐国,范雎也跟着去了。然而在齐国呆了几个月,事情也没办成。但范雎却好好的显摆了一把他的口才,得到齐王的赏识,于是送给了他十斤黄金和一些牛肉美酒。这赏赐有些丰厚过头了,自己跟着老大出来办事,事没办成自己反而收到一份大礼,范雎心里有些发虚,百般推辞不敢收。须贾知道后,脸都黑了,心想你丫跟着我出来办事,我的事都没办成,你凭啥出风头收大礼,肯定是把我们魏国的一些秘密出卖给了齐国,才会得到这份馈赠。但表面上不敢翻脸,于是让范雎留下牛肉美酒,把黄金还回去,然后两人回国了。

回到魏国后须贾还是很生气,于是把自己知道的加脑补的情况告诉了魏相魏齐,魏齐听完也是大怒,心想我要代表国家消灭你这个叛国贼。于是在一个酒会上,命人把范雎抓了起来,往死里打。这范雎被一顿暴揍,牙都给打掉了,肋骨也断了几根,剩下半条人命,想索性装死吧,你们这群禽兽总不会连尸体都不放过吧。于是装死,果然魏齐停止了对他的殴打,命人用草席卷了扔出去。但是这扔的地方却不是范雎想象的荒山野岭,可以诈尸逃跑。而是被扔进了魏齐家的茅房。战国时代的厕所的环境,大概可以参照现在那些偏远山区的厕所。被扔到这种地方已经够恶心了吧,但还没完。魏齐还觉得不够解恨,让那些喝高了的宾客往他身上撒尿,以此来羞辱他,顺便告诫其他人,别以为能说会道就了不起,看以后谁还敢乱说话。范雎心里是十万头草泥马在咆哮,这群禽兽还真是连尸体都不放过啊,我忍我忍我忍忍忍。于是范雎凭着过人的坚韧和隐忍,在屎尿里泡了一段时间,终于等那群人散去,从席子里爬出来,冲着守厕所的人叫救命。守厕所的人看到浑身屎尿的范雎从席子里爬出来的时候惊吓程度估计不亚于看到披头散发贞子从电视里爬出来,好歹贞子没异味。范雎忙说我是人我是人,你要救了我,我拿我全副身家感谢你。守者见他可怜,又有丰厚报酬,救人一命胜打十年工,何乐而不为。于是去禀告魏齐,厕所里那具尸体要不扔出去吧,不然腐烂了影响您上厕所。魏齐这时已经喝的分不清东南西北了,随口回答可以。于是守者把范雎带出了相府。

等魏齐酒醒后,马上后悔了,不该在没确定范雎有没死透的情况下就把他当尸体扔掉,于是命人去找。这时有个叫郑安平的人帮了范雎,他收留了范雎并帮他躲避追捕,范雎更名为张禄,就这样逃过了一劫。从这可以看出,范雎思维非常清晰,在危急情况下还能快速准确的做出判断,而且忍耐力异于常人,确实有过人之处。而范雎之前应该也是个自命不凡有些爱显摆的人,因此招到上面的不满和猜忌,所以抓到机会就往死里整。

这个时候,正好秦国的谒者王稽出使魏国,谒者是君王左右的近侍,这是个可以去秦国碰运气的机会。于是郑安平假装仆役去服侍王稽,算是搭上了这条线。终于等到一天,王稽主动问起,魏国可有什么人才推荐给我带回去的?郑安平说我同里有个张先生,想见您,跟您聊聊天下大事。不过他有仇家,白天不敢出来。王稽说那就约晚上吧。二人一见面,聊的不多,王稽就感觉到这张先生水平确实高,于是跟他约了个上车地点,把他带回秦国去了。这位张先生就是化名为张禄的范雎。

王稽带着范雎来到秦国境内,路上遇到了一堆人马从西边来。范雎就问,这么大气派是谁啊?王稽说是秦国的丞相穰侯。范雎说,我听说穰侯独揽秦国大权,最讨厌他国的说客了,等下要是见了我,少不得要羞辱,我还是先躲在车里。穰侯见了王稽,相互客套了一番,果然问起,说使臣你不会带了其他国家那些说客回来吧,那些人只会耍耍嘴皮子,弄乱别的国家,要不得。王稽忙陪着笑说,我哪敢呢。于是穰侯走了。范雎从车里出来说,我听说穰侯是个聪明人,只是反射弧有点长。刚刚他已经有所怀疑,只是忘了搜车。等下肯定还会再回头的,我先下车走躲避一下。果然走出十余里后穰侯派出骑兵回头搜查了,什么没搜到才放心离开。这样,范雎跟着王稽来到了咸阳。

到了咸阳王稽就向秦昭襄王推荐范雎,说是在魏国得到了一个天下少有的能言善辩之士,名叫张禄,他说秦王您的国家已经危如累卵,只有用他的计策才能化解,那计谋只能面谈,所以我把他给您带回来了。秦王听了嗤之以鼻,说的跟神棍一样,谁信呀。这秦王此时已经在位三十多年,这些年秦国武功显赫,所以秦王打心眼的不喜欢那些耍嘴皮子的说客。于是让用很低的标准先把他给打发到一边去了。这一打发就是一年多,终于让他等到了个机会。

穰侯出于私利,要越过韩国和魏国,去攻打齐国,以此扩大自己的封邑。范雎趁机上书给秦王,说了一大堆,中心思想就一个:圣明的君主是善于发掘和运用人才的,您是吗?这里有个人才等着你发掘。只需要给我几分钟跟您面谈,如果觉得对您没帮助可以砍了我,这样您也没亏。秦王被打动了,决定召见他。初次见面总得让对方印象深刻吧。于是范雎来了一招不安常理出牌的,找个机会故意在秦王面前嚷嚷,秦国有王吗?我只知道秦国有太后和穰侯!这一下就击中了秦王的痛点。

原来这秦昭襄王虽然已经在位三十多年,自己也有五十多岁了,但是偏偏有个充电五分钟,待机五十年的老妈宣太后。这宣太后也是个异常彪悍的主,这几十年秦国的朝政一直由她和她弟弟穰侯把持,秦昭襄王虽然早已成年,也颇有雄才,却一直忍受着母亲和舅舅的掣肘。虽然这外戚确实有两把刷子,带着秦国一步步走强,但是外戚的声誉超过了君王本身,而且私欲的膨胀已经危害到王权和国家利益,这是任何王都不能容忍的,更何况是秦昭襄王这种本身就有主见的雄主。所以范雎这下成功的引起了秦昭襄王的注意。

接下去,范雎凭借自己丰富的知识储备、卓越的判断能力和出色的口才,得到的秦王的赏识。他给秦国制定的战略规划——远交近攻,得到了有效的实行。范雎越来越受到秦王的信任和重用。在他的建议下,秦昭襄王废掉了太后,驱逐了穰侯等人。又任命范雎为相,封应候。范雎在秦国可谓炽手可热,如日中天。不得不说,那个年代一点也不以貌取人啊。像范雎这样牙都打没了,身体还半残的人,放现在应聘个看门口的都没人要,而在那个时代,凭借着真材实料,不仅通过了初试复试,还凭着杰出的工作表现,做到了CEO,着实是个励志的典范。由于他用的是张禄这个名字,所以他的老东家并不知道,当年从厕所里扔出去的“尸体”,如今是何等风光。

魏国听说秦要伐魏,于是派须贾出使秦国。范雎听说昔日顶头上司须贾来了秦国,决定会一会他。于是穿的破破烂烂,扮作十分潦倒的样子去找须贾。须贾见到他非常吃惊,问你还没死啊。范雎说是啊。须贾又问你是来秦国做说客的吗?范雎说,我得罪了魏相所以流亡到此,哪还敢做什么说客。须贾继续问那你现在在干什么嗯。范雎继续装,说我在别人家当杂役,混口饭吃。须贾一下子同情心泛滥,就留他下来吃饭。又见他穿的破破烂烂,冻得瑟瑟发抖,于心不忍,说你怎么穷成这个样子。于是拿了件自己的粗丝袍子给他穿上。席间须贾问他,你认识秦国相国张君吗,听说他在秦王那里很受宠,我想拜访他,你有没认识的人给我引荐引荐。范雎说我家主人跟他很熟,我都可以带您去见他。须贾心想就凭你?故意说我的马病了,车轴也断了,我没有四匹马拉的车是不会出门的。范雎暗想,我就静静的看你装逼。于是说,我给你找主人借辆豪车来。然后真的弄了辆四匹马拉的车,亲自驾车把须贾拉倒了相府。相府的人见范雎亲自驾着车回来,都默默的回避(全府都是演技派),须贾有些奇怪。范雎跟他说你先等等,我进去禀报。于是留下须贾牵着马等啊等,等了很久也不见范雎出来。就问门卒范叔(叔是范雎的字)去哪儿了,怎么还不出来。门卒说这儿没有范叔。须贾说刚刚进去的那个呀。门卒说,那是我们相国张君。须贾顿时有种被雷劈的感觉,要不要这么狗血呀。于是自己扒了衣服,跪地前行,托门卒向范雎请罪。

范雎这才换上相国的派头,把须贾叫上堂去问罪。范雎问你可知罪,须贾说我不知道您这么牛,我的罪状多的数不过来,全凭您发落。范雎列举了三宗罪:第一怀疑他通敌卖国所以在魏齐面前说他坏话;第二,魏齐殴打侮辱他的时候没有出面阻止;第三,没阻止都算了,还跟着一起往他身上撒尿。本来该杀了你,但是念在你今天对我还有恻隐之心,送我袍子,所以饶你一命,滚吧。又进宫向秦王禀明原委,不接受魏国来使。须贾临行前,范雎又大摆宴席,邀请诸国使臣,人人面前都是美酒佳肴,唯独须贾被押在堂下,面前放个马槽,里面装满了马饲料,找了两个受过墨刑的罪犯押着他吃。范雎又在大堂上说,回去告诉魏王,让他速速将魏齐人头奉上,否则我发兵踏平大梁。须贾灰头土脸的回去后,将事情报告给魏王,魏齐吓的逃离魏国,跑到赵国平原君家里。秦王有意为范雎报仇出气,于是威胁赵国,将魏齐交出来,否则发兵赵国。魏齐最终自杀,赵国把魏齐的脑袋献给秦国。范雎大仇得报。

范雎这仇,可谓报的威武霸气,十分痛快。可以说是报复的最高境界。人总会遇到受委屈和不公正待遇的时候,报复相信是绝大部分人都产生过的念头。报复的快感来源于让对方失去更多,对所做的事后悔莫及。报复的方式有很多种,像最近武昌火车站砍头事件,用最极端残酷的方式报复,让对方承受了无法挽回的后果,如果知道这后果,想必那个老板是绝对不会那么蛮横。这种固然解一时之气,然而后果却是赔上报复者自己的性命作为代价。这样的报复有意义吗?范雎复仇戏路告诉我们,最好的报复是让自己更加强大,不需要一切以报复为目的,当你足够强大了,机会自然就来了。范雎这事还告诉我们,得意时莫要太过头,失意时不要太灰心。眼前是爽了,说不定就是日后倒霉的伏笔。眼前看似让步,以后说不定能得到更多回馈。

对于范雎来说除了有仇必报,同时也是有恩必偿,须贾因为恻隐之心送了一件袍子,这无意间的“恩”就换回一条性命。落难时帮过他的人,范雎发迹后都给予了重酬。而对于他有“再造之恩”的郑安平和王稽,他更是推荐给秦王一个做了将军,一个做了河东郡守。但偏偏这两人出了问题。以范雎对人的观察判断能力,应该能掂量出这两人是什么料,明知有问题还举荐这两人做不合适的位置,一方面是为了报恩,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构建自己的势力。

长平之战后,白起本想乘胜追击,范雎怕白起再立大功,位居自己之上,以秦军需要休养为名让秦王暂缓攻赵。白起与范雎因此结下梁子,为以后范雎谗杀白起埋下伏笔。后来秦军又继续伐赵,本想着拿下长平之战后已经一半入土的赵国没问题,可邯郸却久攻不下。被范雎举荐的郑安平根本不是打仗的料,带着两万秦军被窃符救赵赶来的信陵君打崩溃了,率军投降了赵国。按秦律,被推荐的人犯了罪,推荐他的人要以相同的罪名论处。郑安平这是大罪,范雎本应连坐诛三族,但由于秦王的信任爱惜,范雎没有被追究责任,反而受到了更多封赏以示安慰。但两年后,同样由范雎举荐的河东郡守王稽也出问题了,此人上任后三年不向朝廷上报税收情况,此时更是被揭发与诸侯私通被处死。这又是一条大罪,秦王的信任也开始动摇,范雎很是惶恐,于是请辞,回到封地不久病死。

所以,报仇的不一定都是小人所为,报恩的也不见得都是君子行径。是非善恶,自有公论。天理昭昭,出来混,有些东西迟早要还的。

作者:满天;历史百家争鸣特约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