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不是不,晕了不?——《道德经》第3天(总440天)

 家勤则兴 2017-03-12

 

今天是国际劳动妇女节,冰心女士说: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祝愿更多的女性朋友:好好做个女人,尽到女人的本分,把更多的真、善、美和心灵的柔软带给这个世界。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讲:有功就是没功

 

昨天讲“二”是生命的常态,最大的“二”是有无之间。仅仅是面对“有”,我们做的都还不够,职责的履行做得还不够。“有”,本身就不好理解,老子又讲的是两头没有的东西。

 

怎么来理解有和无?比如每个人应该履行的职责,就是有,把职责履行到位很难,做了之后又不让自己计较就更难了;做到有功很难,有功之后还得让自己认为没功就更难了。

 

对于“有”的把握,一定要多读孔子的书,对于怎么把“有”做好,孔子讲的清澈、透彻、到位。

 

老子讲的不是力量,是产生力量的力量。有人会问:产生力量的力量不是力量吗?老子所讲的不是做一件事情的方法,是产生方法的方法。产生方法的方法就不是方法吗?

 

要走进老子,不能用世俗的眼光,不能从一般意义上来理解,一定要有这个思维。比如老子讲“虚其志”,是不让我们有志向?这就是世俗的眼光。以世俗的眼光走进老子,会南辕北辙,会误读老子。

 

老子常讲“不”,千万不要以为是不让我们去做事,如果简单的这么理解,恐怕距离老子的思想就很远了。今天的关键词:不不是不。不,不仅仅是今天这一章的关键词,也是老子整个思维体系的关键词。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一句话出现了六个“不”。不不是不,是什么?

第一句话:字面上看“不尚贤”

 

难道老子不赞成选先进?不愿意让我们做个贤达的人?走进老子,既然不从一般意义,就从二般意义来理解,从对面来看。

 

选先进有什么好处?尚贤有没有好处?有很多好处,树立榜样,让我们知道像谁学习……一定有它的好处。

 

《资治通鉴·魏纪五》记载:臣光曰:“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而知人之道,圣贤所难也。是故求之于毁誉,则爱憎竞进而善恶浑殽;考之于功状,则巧诈横生而真伪相冒。要之,其本在于至公至明而已矣。为人上者至公至明,则群下之能否焯然形于目中,无所复逃矣。苟为不公不明,则考课之法,适足为曲私欺罔之资也。……”

 

管理的要道,最重要的是用人,用对了人事半功倍。真的了解一个人,知人是很难的一件事情,我们对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明显幼稚的,对自己的认识也是幼稚的。

 

要想了解一个人是不是真正可用之人,是不是真正志同道合的人,圣贤做这件事都很困难。怎么办?

 

竞争上岗,开始选拔。想打听一个人的名声好不好,如果打听到非常喜欢考察对象的人,多会有溢美之词;打听到恨他的人,可能就多有厌恶之词。通过打听,能得到真相吗?

 

考试,考试能保证吗?“考之于功状,则巧诈横生而真伪相冒”。请客的、送礼的、带小纸条的,网上提前漏题的,各种事件全都出来了。反过来说,是不是不考?也不是。

 

我们的文化讲为政在人,有一个根本:在上位的人要至公至明。要有一颗公心,那些尚贤的手段、考试的手段、测评的手段才有意义。如果为上者是不公的、不正的,所有的手段都会成为最肮脏的地方。

 

如果在上位失去了至公至明,多以政绩,功业为导向: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弄虚作假等等;以考试、功名为导向:跑关系,托门路,作弊,巧诈横生,真伪相冒,太多太多。不尚贤,从群体的角度来讲是这样的。

 庄子云:“人大喜邪,毗于阳;大怒邪,毗于阴……使人喜怒失位,居处无常,思虑不自得,中道不成章,……自三代以下者,匈匈焉终以赏罚为事,彼何暇安其性命之情哉!”

 

比如选先进时,在名利面前带来喜、悲,有就喜,没有就悲。人欢心过度,会损伤阳气;大怒,又会损伤阴气。“使人喜怒失位,居处无常,思虑不自得,中道不成章”,要公布结果了,在家里坐卧不安,喜怒失位。

 

如果生活终日以赏罚为事,哪里还有内心中正平和?哪里还有自己的情趣和追求?那个“志”稍微强一点,就把人引向喜怒失位、居处无常。

 

老子在引领我们:安生命的情趣,安本性,安生命本来的样子。这就是老子的不尚贤,不是尚贤不好,是尚贤有不,是不正确的尚贤不好。

 

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讲,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们摆脱现实的奴役,而现在的年轻人正意图做着相反的努力,为了适应现实而改变自己。

 

摆脱现实的奴役,不要随波逐流,不要因外界发生的变化,因对外界的不满意而影响自己心性的稳定。真的能安置住性命之情,可能就会摆脱外在的很多真正的枷锁。

第二句话:有名有利则为争为盗,即为乱

 

有为、有名、有利之处,皆是纷争四起之处。为什么儒家经常站在风口浪尖?儒家之人多出来从政,从政的时候,权利就是两面,一方面可以为民谋利;另一方面也可以为自己谋利。这样的特质就注定了儒家时常站在风口浪尖。

 

清代魏源,一个倡导现代洋务的人,他也读《老子》,还读的非常到位,他说:世上很多人看不清,以难得而无用为贵,一旦以难得而无用为贵,就永远也追不上了。

第三句话: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

弱其志,强其骨

 

在虚实强弱之间,圣人之治,华丽的事,务清;质朴之业,务充;争竞之端,务塞;自立之实,务崇。屏息向外的追逐,全然的向内沉淀,回到本质上来。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不再耍小聪明,不再有无望的追求,不去追求难得而无用的东西,摒弃华丽的事情,回到本质上来。

 

泰戈尔写道:

我曾登上高峰,发现在名誉暗淡贫瘠的高处,没有一处庇护之地。

我的引导者啊,在光明逝去之前,引我到宁静的山谷中去吧。

在那里,生命的收获会成熟为黄金的智慧。

 

人们都在追求名利,泰戈尔说,在名誉暗淡贫瘠的高处,没有一处庇护之地。把这句话送给大家,在光明逝去之前,带领咱们去宁静的山谷中吧,在那里,生命的收获会成熟为黄金的智慧。

 

向上仰望,不要切断和我们祖先的联系。

向下扎根,不要切断和一方水土的联系。

                ——文文读《道德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