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书法作伪的几种方式

 tianjinzy 2017-03-12

苏州片

明末清初,商业经济发达市民文化逐渐兴盛,苏州地区许多工匠书画家,皆具有一些绘画、书法技巧,除了自营外,还专门仿名人字画,起初以仿唐李思训,宋倪瓒,明仇英董其昌等人为主,并且数量巨多,流传范围甚广,今拍卖会上不乏苏州片伪作,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清明上河图》,流传海外者亦多有。

广东造

清末民国期间,广东地区出现了一批专门造假的商人,他们的伪名人之作被称为“广东造”。这些伪作大多被山西富商购入。其特点多以设色人物为主,也有少量山水花卉。作品大多都脱裱,是因伪作多用很重的胶矾熟绢,以水做旧。时间久了矾会使绢失去骨力和韧性,一触就掉末,看上去很是古旧,藏家多用此蒙骗缺乏鉴定经验之人。

北京后门造

清朝时候,北京地安门(后门)一带伪造的假画,被称为”北京后门造“。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郎世宁的大手卷。后门造的水平一般比较低下,书法作伪的技法通常比较拙劣,稍有眼力的人就能看出。后门造一般所用的材料装裱极为富丽堂皇,所用纸墨皆是宫里所藏。在北京、天津沈阳等地流传颇广。

扬州片

清代康熙年间,扬州地区有专人仿制郑板桥、石涛等人的画作,无论画上题字还是书法样品,字体较扁,故作姿态,收笔处似刀状,人称”皮匠刀“。毫无筋骨,笔力软弱,较原作似有夸大。

绍兴片

明末清初,绍兴等地专门作伪徐渭、陈洪绶等人,作为技巧不高明,容易识别出。


河南货

明末清初,河南开封等地有人专门伪造唐宋元诸名家等人作品,其特点一般使用棉纸,粉笺蜡笺,写好后再将其揉搓出皱着纹路,上面略有墨迹脱落的痕迹。辽宁博物馆藏米芾《行书诗卷》便是典型,行笔浮躁,转折呆板,千遍一律,有墨迹脱落痕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