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中原军力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吗?

 好了明理 2017-03-12

为了避免歧义,在讨论有关古代军力变化时,只说中原军力,而不用中华军力这样的词。有些问题一下子说不清楚,比如史书上说匈奴是夏人的后裔,那么他们也就是华夏之一部分,中华军力也就应包括他们的军力,这真说不清楚了。

古代中原军力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吗?

军队是为了打仗的,军力的强弱,只有交手了,才能看出。讨论秦军和罗马兵团哪个更厉害,和关公战秦琼类似,不可能得出严肃结论。从秦朝至明末清初,中原都和北方民族有作战的记载,彼此相互当作参照物,也许是合适的。

中原军队和北方民族间战争,曾有过两千多年的历史,如想得到有历史规律性的看法,就不宜于只用某一胜仗或败仗来概括一个时期,而需要宏观的看事物。

不宜拘泥于个别帝王将相的错误。例如隋炀帝杨广失败并不代表中原军力下降,靖康年间宋钦宗的决策也是极为稀奇古怪,不可理喻,土木堡的明英宗及王振等等,有这样的总指挥,任嘛军队都得失败。有些突出人物的出现,是有偶然性的。像孱弱的萧梁出陈庆之这样的人物(网上似对他颇为追捧),根本就不能作为改变军力水平高低的依据。

古代中原军力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吗?

从宏观趋势上讲,古代中原军力可分为三个大阶段。

有绝对优势的第一阶段,大约从秦至西晋初;有部分优势,约从南北朝到唐末,是为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无优势,从北宋后期至清。

有绝对优势的第一阶段,

古代中原军力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吗?

中原军力占有优势,特别是在骑兵控马能力提高后(这应该是在卫青霍去病时的事吧)。其实,在此之前,也是占有明显优势的。匈奴只能入塞抢掠,汉军一出动,就跑,虽然汉军追不上,不能消灭,但却不代表汉军军力不行。

汉文帝时的晁错,讲到汉军有五长处,其中最突出的是军器,如轻车突骑,劲弩长戟,坚甲利刃等都比匈奴强。

事实上,当时钢铁冶炼水平是北方民族望尘莫及的。炒钢、百炼钢、灌钢等技术都是在汉朝时发明和发展起来的。这些技术很快就用于制造武器,因而,军力会占有明显优势。

古代中原军力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吗?

西汉陈汤曾说:“夫胡兵五而当汉兵一,何者?兵刃朴钝,弓弩不利。今闻颇得汉巧,然犹三而当一。”这说的胡人应是指西域人。但中原军队当时对各方面的对手都占有兵刃之利。

此外,北方民族还没有文字。这样,在军队的组成上只能松散的、训练上只是马马虎虎的,且无法做出稍复杂些的军事计划,甚至较复杂的军令也很难发出,至于军事计谋的传承和发展,都会受到很大限制。这种落后的文化,必然对军力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占绝对优势的标志事件是:

卫青、霍去病、窦宪等先后大胜匈奴,后来,曹操、司马懿等对北方的作战都占有优势。

两汉期间,有不少英雄人物只带很少量的军力,就能到遥远的西域去立功封侯。例如:

傅介子,杀了楼兰国王,几句硬话,该国就不敢乱动,让他把国王的首级带出。

古代中原军力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吗?

段宗会,小乌孙乱,段会宗率三十弩兵至其国,手刃其太子番丘,平定其乱。

冯奉世,以使者身份路过,恰莎车国王叛,就发动一些其它国家的兵,攻城,逼莎车国王自杀。

最著名的是人们熟知的班超。东汉时人。他率三十六人使团,出使西域,平定了鄯善(今新疆若羌一带)、于阗(今新疆和田一带)、疏勒(今新疆喀什一带)等国。以后在西域三十多年,使西域五十多国得到安宁。

这种优势极为突出,容易使人想起西班牙以数百人征服中南美洲大国和英国人以不多的人就降服非洲的国家的事。虽然其事在性质上有不同,但作战双方文化技术上的差距却有相类之处。

第二阶段,南北朝、隋、唐。

这一阶段也有一些令人发醒的事件产生。

马镫应该是确证骑兵成熟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真正意义上的马镫实物出土于辽宁省西部冯素弗石椁墓中,不属中原。冯素弗是十六国时期北燕天王冯跋的弟弟,是鲜卑化的汉人,据史书记载死于公元415年。虽然不能由此推论说马镫是在这个时间和地点发明的,但是这个却能作为一个有力的证据,支持北方在骑兵的装备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不能说,五胡十六国及以后,中原骑兵的装备优于北方少数民族。

另一个必须注意的是一项重要的炼钢技术——灌钢的成熟,也不是只出现在中原。灌钢技术发明于东汉晚期的中原,在南北朝时发展成熟,且是南北方几乎同时发展。作为发展灌钢技术的标志性人物是北齐的綦毋怀文。綦毋是个汉族的复性,但此姓中也有些来自匈奴。且不论綦毋怀文的族属,不论怎样说,綦毋怀文是北齐官员,而北齐是由鲜卑化的汉人高氏统治的。也就是说,军工最重要的材料钢是南北方,在汉族和北方民族(包括鲜卑化汉人)的统治地区同时发展成熟的。

虽然中原的手工业基础要比草原民族强很多,但是,北方的草原民族对武器的重视多高于中原人,所以,我们恐怕不能再说,中原的军事装备明显的优于北方游牧民族。

中原人仍有一项明显优于北方民族,这就是文字。

鲜卑人虽然在十六国以后,有着不俗的表现,但他们是没有文字的,这对他们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也包括军力发展在内。

古代中原军力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吗?

这一阶段中,北方少数族已经有了占领中原相当大地区的力量,但是,想要彻底打败中原人,仍是不可能的,反过来,中原人还有力量可以彻底打败他们,使某北方民族不再出现在历史长河中。这应归于文化发展的水平吧。

第三阶段中原不再在军力上占有优势,这是在北宋覆灭以后。

这时也有几个事件是很值得注意的。

一是虽然火药的发明和最初使用于战争是在中原实现的,但有些火器却是在北方民族统治下发展起来的。.例如现在发现的最早的金属材质火铳就是在元朝时制造的,而火铳的出现使火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虽然从记载上看,宋金、宋元等战争中,火器的配备比例甚低,其作用似也并不大。但火铳在蒙古人统治下首次出现,可以说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兵器不但不再明显落后于中原,甚至可能更先进。应该说,这是一个颠覆性的事件。在成吉思汗的军队占领中原之前,曾灭西夏、花拉子模,横扫欧亚大片领域,说这时他们的武器仍落后,或其先进武器都是从中原走私过去的,就毫无道理了。

古代中原军力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吗?

另一个大事就是多个民族都在创造自己的文字,例如契丹大字与小字、西夏文、女真大字和小字、蒙古文(先后有两种)等。这不仅使他们的政令军令可以更有效,有了更强的组织能力和统治力。

至于从军人的体质、军队的动员能力、对战马的操控力及骑射技术,从第一阶段始,北方民族就不弱于中原。

这样,从军力主要方面说,中原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明显占优的了。

中原军队有时可以打败他们,而他们不仅可能打败中原军队,而且可能彻底打败中原军队,灭掉中原王朝。

从一方面看,似乎中原军力在下降。但如果设想一个不可能发生的场景,由徐达率明朝军队,李靖率唐朝军队,再由一位,比如说是卫青率领的汉朝军队,交手一番,比一比看谁最强。如果除去天时地利等客观因素,假定几位统帅的战略战术能力都相当。那么,很可能是徐达最强,因为他的部下已经有了火铳;李靖次之,卫青最差,因为汉朝的钢材的水平是比不上唐朝的。在汉朝,炼钢技术正在大发展期,虽然贡献很大,但尚未完全成熟。此外,千多年来战役指挥、攻防计谋等都在发展。

这样,三个阶段中,军力在对北方民族最占优势的时候,反而较弱,而军力已经对北方民族无优势可言,和中原古代相比,反而最强。

古代中原军力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吗?

这样讨论军力强弱变化大趋势,只是大而化之的讨论,不涉及各朝代的,乃至皇帝等统治者的国策。至于较短的时期里,如几十年范围里,中原或中国军力强弱变化,那就得具体细微的分析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中原人在秦汉时最为强悍,有着“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精神,而后世却没有。民族性强悍与否,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当有力量轻易的压服周遭群体时,就很容易表现出极强的自信。汉朝人,还有后来的盛唐时人表现的是自信,难说是强悍。对此的讨论超出了本文范围,只想举一事,说明不宜将民族性看得太简单:1950年和美军在朝鲜浴血奋战的志愿军,其中相当部分士兵及低级军官是解放战争中由国军中俘虏过来的;国军的败退是大家都知道的,且有些还是1944年对日军大溃退的老班底。从民族性上强悍或孱弱说明这些,恐怕不容易吧。

古代中原军力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吗?

如果认为汉族人,从秦汉至明清民国,是从强悍到孱弱的不断蜕变,还需要拿出能令人信服的证据才好。当然反过来说更没有证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