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教学,只让学生背就可以了吗?

 雁南飞香 2017-03-12


笔者实习期间,课间在办公室里聊到历史学科时,其他学科的几位老师一致认为:“历史教学,就是让学生背!”即将正式成为历史教师的我,对这样的观点不以为然。


确实,博闻强识是历史学习者的必备素质。掌握足够多的史料和课本知识,才能对历史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然而,这只是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其中一项要求。新课程标准对历史学科的规定是这样的:“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的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初步具备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


作为历史教师,如果单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历史课本知识,追求卷面的高分,忽略向学生传授获取和处理历史信息的方法、思维方法,忽略给学生塑造正确的历史观,无疑是舍本逐末,丢了西瓜拣芝麻,历史教育的教化功能就无从谈起了。这与教育讲求授人以渔的普遍观念也是相悖的。


诚然,记下历史课本中的一些知识点,是必要的。可是一味的背,对学生而言,至少有两个弊端:


产生畏惧感。我的中学阶段是在一个乡村中学度过的,教学条件有限,学校缺乏科班出身的历史专业教师,历史的教学参照语文的教学方法进行,课本上往往密密麻麻画满了老师给大家圈出的重点,思考题下面也抄得密密麻麻,并要求大家一字不漏地背下来。刚看到历史课本的时候,初识的新奇感让我觉得历史是一门内容丰富、很有趣的学科,因为它不需要乘坐时空机器就能遍览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而这位相当不专业的历史老师,自己对历史学科也是一知半解,授课过程没有引导、解释,一味让我们死记硬背,一下子消解了我对历史的兴趣和向往,甚至对历史课产生了抵触情绪。


丧失自主性。强调死记硬背这种学习方式,实际上还是停留在“满堂灌”、教师为主体的低效率教学阶段。学生由于受到老师所谓标准答案的约束,认为只有强记下来的知识点和标准答案才是真正能得分的点,放弃了自主思考。碰到一些灵活的题目就一筹莫展,无从下手。


从其他科任老师漫不经心的一句“背就可以了”也不难看出历史教学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被视为可有可无的敷衍过关的“副科”,不少历史科任老师也深以为然。满堂灌之后的死记硬背,或许会有一些形式性的所谓自主学习,但终究还是形式走完,标准答案一出,学生埋头记下。学生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身心处于半成熟期的中学生们,对周遭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求知欲极其旺盛,对于历史的学习从心底里是向往和好奇的,他们攒了许许多多的问题,渴望去参与,愿意去思考,而这种特质,给了中学历史教师充分发挥自身创造力和能动性的空间。通过利用这一心理,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如:设疑、知识竞答、角色扮演、历史情境教学,等等,让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中来,在“嬉戏游玩”中将历史知识深深地印入脑海中,教学自然就事半功倍了。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指出:“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民)之要务,为国家之要道。”我们暂且不把历史教育拔高到“国家兴亡之学”的高度上来,但是近年来人们在教育思想上的急功近利、实用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当前历史教育面临着异常严峻的形势。


当然,新课改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教师对新课改不见得能很快适应,“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相信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历史教学定会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愿吾侪共勉而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