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能溺爱,也不能伤害,怎样才能让孩子未来走得比别人好?

 Titato 2017-03-13

早教好歌曲 快和宝宝一起听吧


现在的孩子大多很娇气,培养孩子不怕困难、敢于拼搏的性格,适当进行“挫折教育”显得更重要了。


挫折不是“吃苦”


挫折教育是当孩子遇到挫折时顺势给予孩子的教育。这是一种特殊境遇时的教育,挫折本身既不是教育内容又不是教育形式。


当宝宝遭遇特殊境遇时,我们的教育应当如影随形,应时而至,且恰当适宜,像圣餐一样摆到儿童面前,力避亡羊补牢,事后诸葛。


挫折教育的目的是使孩子正确地面对挫折,恰当地理解事物和看待自己,构建健康的意志品质。


挫折教育对不同年龄的孩子影响是不一样的,笼统地说,挫折教育进行的好,孩子会在挫折经历中获得新知,收获经验,变得更加勇敢和坚强。



面对挫折 3岁前后有不同


挫折本身自然有不同的程度和等级,孩子的年龄也存在着不同层级,同年龄的孩子也有着鲜明的个体差异。


这如同一个多元多次的方程式,叙述起来较为困难,但也有规律可循。


一般说来,3岁以下的孩子遇到诸如摔倒、创伤、病痛等造成肢体痛苦的“挫折”时,我们的教育应当向着认知和情感两个维度展开:


在认知层面,用儿童能理解的语言告诉孩子他遇到的挫折只是一个偶然,一会儿就过去了,别害怕,坚持一下,处理一下,也可以简单地说说造成挫折的原因,但大多数孩子在这个年龄段还不能深刻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


在情感层面,要抚慰一下孩子,告诉他在你疼痛的时候,爸爸妈妈和你在一起,爸爸妈妈也很心痛,让孩子感受深情的母爱,感受到情感的温暖和力量。


3岁以下的孩子如果遇到父母离异、父母死亡等亲情缺失类挫折,教育该怎么办呢?


概括地说,孩子的养育承担者要多给孩子一些替代性、补偿性的情感关怀,给孩子多一些关爱,努力建立有温情的“拟亲子关系”。


4-6岁的孩子,如果遇到肢体类痛苦的“挫折”,教育的维度仍然是认知和情感:


在认知维度要点是对“挫折”成因的分析和认定,帮助孩子建立关于如何避免这种挫折的认识,形成一种有益的经验。


比如孩子摔倒碰伤了,很痛,在做完保健处理之后,就可以平静地分析一下为什么会摔倒,怎么避免再摔倒,帮助孩子总结经验,形成生活智慧。


如果是体育锻炼的摔倒,比如踢足球,学轮滑,重点是帮助孩子提高运动技巧,较少失误,并且告诉孩子运动中是摔倒是难免的。


在情感的维度,除了抚慰,还要告诉孩子这点儿痛苦这点儿挫折没什么,坚持住,顶过去,疼痛会被坚强“吓”回去的,要勇敢,要坚强,爸爸妈妈和你在一起。


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如果遇到情感缺失的“挫折”,仍然是很大的挑战,光靠孩子自身是很难从挫折中站起来的,需要养育者和社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照和温暖。


宝宝遇挫折 爸妈要有度


一是要随遇而施,不要人为地创设挫折,营造苦难。人为的创造挫折让孩子蒙受,会影响孩子对社会的正常认知,也会撕裂亲子关系,后果是不良的。


二是要尽可能帮助孩子把挫折从感受层面上升到经验层面,甚至理性层面,这当然要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是注意教育要适龄适性,不要用一种方法面对不同年龄不同性质的挫折,不要生搬硬套。


四是在挫折中要让孩子感受到亲情和温暖,不要在孩子遇到挫折时趁机痛责孩子,让孩子的身体和精神蒙受双重痛苦,雪上加霜。


挫折教育目的是帮助孩子在挫折中有所收获,而不是考验孩子的承受力,考验孩子的承受力也是一种挫折教育,但不宜在幼年儿童中开展。


别走开,下滑还有精彩内容喔


家庭育儿堂特邀教育专家蔡景昆独家撰稿。

蔡景昆: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专家,高级顾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