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世民当面杀了李渊的十个孙子,后者痛下毒咒最终应验

 等待MYLOVE 2017-03-13

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为夺取皇位发动宣武门之变,弑杀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随后,李世民带兵逼迫父亲李渊交出兵权。李渊心里清楚二儿子已经掌握了局面,不得以之下只能照办。其实,当时的皇位继承人,太子李建成并非像电视剧中拍的那样暴戾无度,相反,早在随李渊起兵时,他就展现出过人的军事指挥才能;唐朝建立后,李建成作为文官集团代表,处理宫内事务。由于李建成性格宽厚仁爱,颇受文武百官拥戴,因此威望极高。

李世民当面杀了李渊的十个孙子,后者痛下毒咒最终应验

然而问题就出在“一山难容二虎”,李渊的大儿子和二儿子都非常优秀,但皇帝只能由一人来当。在古代,威望高是一方面,关键是手里要有兵权。因此掌握兵权更多的李世民赢得了宣武门之变,当李渊得知自己痛失两个儿子,并让出兵权后,求了李世民一件事,便是祸不及子孙,希望李世民能放过李建成的5个儿子和李元吉的5个儿子。

然而,李世民是个手段很硬的人,他明白“养虎为患”的道理,于是不听父亲的劝阻,将大哥和弟弟的十子一并处死。眼看自己的十个亲孙子被杀,李渊十分悲痛,气急之下说了一句话:“汝杀吾子孙,日后汝子孙亦复如是!”这句话说得很毒,意思是今天你李世民把我的儿子和孙子都杀了,将来你会遭到报应的。

李世民当面杀了李渊的十个孙子,后者痛下毒咒最终应验

不过事情已经做了,李世民是站在历史的风口浪尖上的人物,不能说后悔就后悔。好在他一生励精图治,也堪称一代明君。不过李世民的儿子们,却在一番太平盛世下开始搞事。公元642年,太子李承乾怀疑胞弟魏王李泰有夺嫡之心。李承乾虽然为人聪慧,但他有个硬伤,就是腿部有疾,走路不便。在古代,外貌也是一个政治家的硬资本之一,更别说代表国家的皇帝了。而此时李泰愈发得到李世民宠爱,太子李承乾就愈发不安。

李承乾曾试图暗杀李泰,但屡次失败后,便于642年计划联合汉王李元昌、陈国公侯君集等人起兵逼供。然而走漏风声后,太子被废,流放充军;帮助谋反的人全部被处死。太子没了,就要另立太子。李世民心想:“泰立,承乾、晋王皆不存;晋王立,泰共承乾可无恙也。”如果立李泰为太子,按照他的脾气,所有对皇位有威胁的人都会被谋害,这样李渊的毒咒不就应验了吗?于是李世民想了个办法,他立了嫡三子李治为太子,是为唐高宗。

李世民当面杀了李渊的十个孙子,后者痛下毒咒最终应验

李泰本以为自己胜券在握,没想到竟然让李治得了大便宜。心急之下,李泰抑郁而死,时年仅35岁。而被发配充军的太子李承乾也郁郁不平,发配到黔州后2年也去世了。其实,无论是李承乾还是李泰,个人能力都没的说。先后栽在政治斗争中,确实是令人惋惜。不过相比之下,李世民其他儿子下场也非常悲惨。

楚王李宽,早夭无子,连封国都被解除了。郁林王李恪,此人就是个悲剧,虽贵为皇子,颇有才能,但一生鲜有被宠,自己还不断犯错,虽然都是些小错误,可是头衔被一削再削。齐王李祐起兵谋反,但手下士兵非但不响应,反而自发地将其擒拿,最后被贬为庶人。蜀王李愔,品行极差,经常遭到弹劾,永徽4年,李愔因坐连谋反被贬为庶人……

李世民当面杀了李渊的十个孙子,后者痛下毒咒最终应验

以这几个案例为代表,李世民的14个儿子,除了早夭的、郁郁不得志的,就是直接谋反或者坐连谋反,下场大多十分悲惨,得以善终的不多。对于李世民这样一位千古明君来说,自己的儿子并非全都无能,其中也不乏治国良材,却落得这样的下场,是在是令人唏嘘。不过,如果想到当年玄武门之变后李渊恶狠狠地说出的那句近乎于毒咒的话,再联想到残酷的历史,这句话便如同应验了一般。“最是无情帝王家”,这样的因果,实在是令人不寒而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